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_生态危机论文

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_生态危机论文

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比论文,生态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25(2011)02-0079-04

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鲁道夫·巴罗、亚当·沙夫为代表,其特点是“红色绿化”。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烈·高兹为代表,其特点是“红绿交融”。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其特点是“绿色红化”。乔治·拉比卡是生态社会主义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拉比卡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资本论》中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逻辑,从而为我们认识生态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其解决办法奠定了基础。自然和人从来都是社会的,它们是社会中的人和自然。人本身不仅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人的活动也能对自然产生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劳动异化。只有消除这种异化,重新回到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拉比卡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只一次地申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自身解放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他认为最终能够解决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社会主义。

一、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1.资本主义的“唯生产论”对生态的破坏

拉比卡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地球”的口号,这一口号的前提是资本主义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最大根源。生态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唯生产力论”以及对虚假社会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大机器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要,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但是这种生产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产生的逻辑结果必然导致“唯生产力论”。资本主义社会是为了获得利润,一切都可以买卖的社会,是在赢利的诱惑下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它必然导致不平等、失业、贫困、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其他许多消极现象。“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世界有可能创造许多绝无仅有的奇迹;另一方面,也恰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大规模暴力形式的野蛮现象,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达到了它的史无前例的顶点。”[1]

2.批判苏联的虚假社会主义

拉比卡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具有集权性质的社会,是虚假的社会主义,受它影响的东欧国家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在这些国家中缺乏民主、自由与法治,事实证明,其存在的问题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严重。“苏联在社会主义初期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但最终也陷入‘唯生产论’。柏林墙倒塌后揭露出来的东方国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2]“斯大林主义统治了从绘画到语言学的一切领域,哲学的发展停止了”[3]。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危机,同时社会主义的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危机相对削弱了,有人认为历史终结了,未来的世界属于资本主义,除此以外别无选择,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柏林墙被推倒之后,马克思主义并未完结,相反,这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是一种解放。因为束缚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桎梏被打碎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4]

3.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对生态的破坏

拉比卡反对市场经济同时也反对市场社会主义。他曾经说:在西方,除非存心不良,人们从长期的经验中知道,市场等同于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而且以生产和分配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前提。拉比卡也把市场社会主义视为“唯生产力论”,他曾经说:现在我发现社会主义世界危机的一个重要基本因素,在于经济上的挑战。换句话说,就是转向唯生产力论这样一个制度。拉比卡认为转向唯生产力论则意味着,市场社会主义具有与生态社会主义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具有相同的因素。

二、生态殖民主义造成的差距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79年,仅4个工业化国家的总产出就占到了世界总产出的一半以上;1980年,工业化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均产出达到10660美元,但低收入国家的人均产出只有250美元,不到前者的1/40。2000年,科菲·安南曾说道: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人每天靠着不足2美元勉强过活,而差不多有12亿人还在为每天不足1美元而拼命。

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如何拉大的,富国越来越富,而穷国越来越穷。很大程度上发达国家的利益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来获得的。拉比卡的观点是生态社会主义要消灭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维护社会正义,批判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

三、民主与革命

民主是许多政治家和追求进步的现代公民所向往的,关于革命与民主的关系,在拉比卡的观念中,革命是达到极致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最高层次的民主。因为有真正暴力的存在,民主的存在才有其必要性。这里,真正的暴力并不是国家机器的镇压以及流血牺牲,而是以疾病、饥饿、失业等方式存在的暴力,还有什么比不能保证维持人们生命的最基本的条件更残忍与不可忍受的呢?

他认为,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在两次“世界级”的大战中,数千万人死亡,而在以后的无数次“地方性”战争中,例如在越南、阿尔及利亚、柬埔寨、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卢旺达、刚果等等,拉比卡认为除了这些明显的暴力表现之外,还有不那么明显的暴力。例如迫使数万童工进行强制性的劳动,强制他们去打仗,甚至迫使女童工去卖淫。还有,现在电视台为猫狗等宠物开设了电视频道,而对于人民群众却连起码的卫生条件都无法满足。以巴黎为例,富裕的16区所使用的水都比贫穷的20区使用的水干净。人们本来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或至少延缓其恶化发展,但药物的垄断使药价居高不下,致使这种状况无法改变,同时也阻碍了医疗研究的进步。这种状况的代价是: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世界大战死亡的总人数。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全世界每天死亡5000人,全年达到200万人。总之,全球化把暴力变成它享有特权的表现:它首先打击全球的被统治者和被剥削者,资本在劳动中制造了暴力。这是革命的回答[5]。

拉比卡认为,革命的道理、手段和目的就是民主。民主和革命是密切相连的,在历史上和理论上都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6]。民主是结束私有制的最好的武器。

四、对拉比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简评

1.理论贡献

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当前生态运动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一次历史性的创新,作为第三代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拉比卡之前的生态社会主义者断言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并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拉比卡认为,这一点是错误的。他指出生态危机不可能取代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经济危机就不会消失,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一样,是由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拉比卡革命的思想否定了奥康纳等人所倡导的改良型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在现阶段,对生态社会主义改良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克服生态危机,使其得到好转,最实际的方法是革命,要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剥削方式,通过工人阶级为主导的阶级联合。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生态社会主义者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不同,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更倾向于科学社会主义。

拉比卡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批判。当一些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法解释当代的生态危机,倾向于生态运动与无政府理论结合起来的时候,拉比卡坚信,生态社会主义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与指导来对抗资本主义。拉比卡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大机器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要,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但是这种生产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产生的逻辑结果必然导致“唯生产力论”。必然导致不平等、失业、贫困、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其他许多消极现象,这些都是暴力的表现形式。

2.理论缺陷

拉比卡强调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这确实不错,但是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真的能够消除生态危机吗?其实不尽然。我们不能保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存在生态破坏现象,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事例屡见不鲜。社会主义国家引进的外资是不是对本国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呢?是不是危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境利益呢?另外,社会主义国家的廉价出口是否也是以牺牲国内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呢?

卡比拉没有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正义的难度有多么大,在当今世界上,倡导公平正义固然弥足珍贵,但真正做到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一点上,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其理论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拉比卡的概念里,革命与民主是可以划等号的,革命是达到民主的手段,革命也是达到极致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最高层次的民主。然而“民主”一词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如:古典民主理论、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批判理性主义的民主理论,等等,他指的是哪种民主呢?显然在这里笼统地说达到“民主”不免有些含义模糊。

收稿日期:2010-11-17

标签:;  ;  ;  ;  ;  ;  ;  ;  

拉比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_生态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