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纵览——一程书旅——读《书评文丛》第二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丛书论文,书评论文,文丛论文,一程书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书评文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颇得书界好评。读了伍杰的总序《书香盈野》,对这套丛书垂涎已久,却无法觅读。第二辑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仍是四本,作者也只替换了一人。这次承责任编辑高信同志和作者之一(也是第一辑的责编)王建辉同志见赠,得以手拥全璧。置于案头,办公之间,抽读几篇,渐渐浏鉴一过,既嗟叹书评事业的艰难和书评家的寥寥,也对几位作者的努力充满钦敬,不免要为这套丛书喝彩几声。
《书人书境》体现了作者的宏观视野。
王大路是知名青年编辑,又是书评的热心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文丛第一辑收入他的《编书人札记》,是一部“序跋式的书评”。既是序跋,难免要围绕所编之书进行评说,自然会有些限制。而收入《书人书境》的大部分文章,都使读者感到书评视野的放达。这里不论是对全国书评活动的“追忆与回想”,还是对数届中国图书奖参选书的“总览”、“总体评述”等,都能看出作者为准确把握出版界走向所作的努力,以及对中外出版业各领域进行审视所取的思想的、文化的高度。这里有对全国部分出版社的介绍评价,有对国外出版发行行业的考察,也有对出版家,个体书商的访谈……从点到面呈现了近几年来出版潮流、阅读趋势、出版发行经营特色的立体印象。一组对坏书和出版界丑恶现象的指斥鞭挞,体现出作者作为书评家批判精神的难能可贵。作者1992年以“章阳”笔名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的《〈老子他说〉,说什么?〈孟子旁通〉通向哪?》,当年我曾读过,现重读此文,包括《沉渣泛起的新招数》、《〈文荟〉荟些什么?》、《学科术语掩饰下的愚昧》等文,仍然感佩于作者在坏书面前的义正辞严。
《人在书旅》展示了作者的学术风貌。
王建辉曾认同“编辑学者化”的口号,但在身体力行数年之后,提出了反思。在《编辑与学术》一文中说:“编辑不作学者,但应当有学术意识。”他作了一番阐述后,归结说:“编辑不能背离学术精神,要多一点学术味。”并呼吁:“保持编辑的学术文化精神,应提到一个出版的全局性高度来认识。”王建辉现在主持一个文史编辑室,编辑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且颇有创意的图书,如《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就以较新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文化问题,被识家赞为“是一项开创性的努力”。他的书评学术气氛十分浓郁,且多关注文化问题。举凡中外文化交流、生殖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文化、兼及诗文、书艺,涉足颇多,可以从此窥见他作为青年编辑在学识上对“博”和“杂”的追求。《中国十皇帝外传》等七部外传书系,述及奸臣、太监、歌妓、刺客、游侠、状元等,看似闲书,他还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将其中的学术意蕴发掘了出来。他曾出版过书评研究的专著,这里收入的几篇书评研究文章更见其研究的精深。在该书后记中又交代自己追求书评的真性情和情绪化,遂使集中所收文章具有独特个性,这不是高头讲章似的学术论文,作者的语言独具风格,灵巧简练,新见时出。
李春林的《案头山水》、刚建的《风吹哪页读哪页》说明了书评写作多样化的可能。
《案头山水》主要是文史小品。谈古讽今,议论风生。古今轶事,名人风致,生活琐事,掌故趣闻,被作者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充满文史趣味和生活哲理。几篇序跋和读书情态的自况杂写,使人受到感染,享受了阅读的愉悦。《风吹哪页读哪页》,书名透露着本书轻松自然的风格。文章大多与书有关。读书在作者看来,是人生的一件持久的乐事,有关书的一切都是有滋有味充满乐趣的。读书之地、读书之时,读地图、菜谱,说校对、说注释……有知识,有情趣也有人生感慨和社会世态,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一本文化散文。
广阔性,学术性,可读性、趣味性是《书评文丛》第二辑给我的总体印象。丛书每本扉页上都这样写:“我们曾经究问过自己/《书评文丛》的主旨是什么/理性这样回答/且让我们在书评形式的多样化中,呼唤书评家的诞生。书评的繁荣和出版发行事业的繁荣息息相关。漫漫书旅,坎坷艰辛,我们为几位书评家的这一程跋涉喝彩,期待他们的是下一个里程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