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杜艾嫒, 左小红, 周丽君[1]2016年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归饮子是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代表方剂,目前考证其最早出现在宋代《济生方》[1]。自古以来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皮肤顽疾,包括牛皮癣、湿疮、瘾疹、白疕等证属血虚风燥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当归饮子尤以其"养血祛风"的独特思维模式成为了中医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代表方之一。现代众多学者对于当归饮子的研究显示,其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采用汤剂或多种治疗方法合用的形式疗效显著;实验研究表明,当归饮子具有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增殖、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白三烯B4等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当归饮子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此方提供参考。
郭静[2]2012年在《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当归饮子加减方干预荨麻疹慢性期动物气血两虚症模型,观察养血活血通络法预防荨麻疹复发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过敏机制,为养血活血通络法的应用以防治慢性皮肤病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腹侧皮下注射0.3m1·kg-1利血平生理盐水溶液和皮下注射2%乙酰苯肼制作动物气血两虚模型。气血两虚模型制作成功后,结合Ⅰ-Ⅳ型变态反应模拟慢性荨麻疹发病,以KM小鼠或SD大鼠为受试对象,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玉屏风组、祛风止痒口服液组、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研究:(1)尾静脉注射1%卵清蛋白合卡介菌疫苗稀释剂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测定每组动物蓝斑直径、蓝斑光密度(OD)及蓝斑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的影响。(2)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组胺,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兰生理盐水溶液,通过测定蓝斑光密度及蓝斑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尾静脉注射1%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致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测定各组动物颅顶皮下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抑制率,并对肥大细胞形态进行显微分析,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4)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瘁,记录注射后30min内小鼠搔抓潜伏期、搔抓次数和瘙痒持续总时间,计算瘙痒抑制率;搔抓反应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每只动物血清组胺水平,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瘁的影响。(5)采用DNCB致小鼠耳廓超敏反应,测定每组动物耳廓肿胀度及其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6)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合百日咳疫苗致小鼠变态反应,光镜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gE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组织中IL-4、IFN-γ表达量;RT-PCR检测血管壁组织IL-4mRNA、IFN-γ mRNA表达情况;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切片显微镜检测,研究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治疗作用机理。实验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Dunnett 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著减小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蓝斑直径(P<0.01),降低蓝斑光密度吸收值(P<0.01);显著抑制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显著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P<0.01);显著延长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搔抓潜伏期(P<0.01),减少小鼠搔抓次数(P<0.01),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1),降低动物血清组胺水平(P<0.01);显著对抗DNCB致小鼠迟发型耳廓变态炎症反应(P<0.01);显著降低致敏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P<0.01),降低动物血清IgE水平(P<0.01),降低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水平(P<0.01),升高IFN-γ(P<0.01)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mRNA(P<0.01)表达,升高IFN-γ mRNA表达(P<0.01),显著降低荨麻疹动物血管壁组织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且效果显著优于同等剂量的玉屏风口服液(P<0.05)和祛风止痒口服液(P<0.05);结论: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著干预荨麻疹慢性期动物气血两虚症模型,主要表现在: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著对抗气血两虚证动物变态反应,能有效抵抗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效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耳廓肿胀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全身瘙痒反应;显著减少致敏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动物血清IgE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mRNA表达,升高IFN-γ mRNA表达,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对抗作用。
茅婧怡, 张明[3]2018年在《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经典方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具有瘙痒性、易发性和难愈性。中医经典方剂包括玉屏风散、消风散、当归饮子和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颇有疗效。本文对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作一全面论述,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探讨相关方剂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和治疗思路。
杨越, 夏庭伟, 温付东, 郭静[4]2017年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梳理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明确当归饮子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疗效,以及其微观作用机制,以探索出当归饮子适用的病症。方法: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当归饮子运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所治病症的微观联系。结果:现代对于当归饮子的临床研究显示,用于治疗荨麻疹、瘙痒症、银屑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形式可采用汤剂或配合多种外治法如擦剂、火针、耳穴、西药等;实验研究表明,当归饮子对人及小鼠具有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增殖、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白三烯B4等作用;并且在治疗其它领域疾病方面也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结论:当归饮子对于各类免疫系统所引起的皮肤病均适用,且可推广至其它领域的免疫疾病。
石春蕊[5]2011年在《非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循证研究及兰州地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也被称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被定义为自发风团和/或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超过6周及以上者,是皮肤科的常见过敏性疾病。它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与负担,并因环境和食品污染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而发病风险激增。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人口发病率为0.5-1%。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反复,迁延不愈,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工作、私人生活和精神状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直接和间接增加了医疗保健成本,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H1-抗组胺药物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大多数的患者病因不明,症状反复,治疗棘手。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及其病因学研究。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和中药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对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的疾病复发相关因素调查,为兰州地区荨麻疹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慢性荨麻疹复发提供临床资料及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EMBASE. CNKI、VIP,手工检索有关引用文献,收集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中药当归饮子为干预措施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效率(包括治愈率、好转率)和生活质量,次要结局指标为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事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人群,对两组人群首先进行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然后对两组人群的饮食习惯,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1838例患者),原始文献全部来自中国,无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与常规治疗(conventional treatment, CT)相比有更高的好转率[OR=2.39,95%CI(1.73,3.30)I2=55%]和治愈率[OR=2.13,95%CI(1.55,2.91)I2=61%]。研究提示治疗后两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也许可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OR=0.38,95%CI(0.24,0.61)I2=36%];但是在采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的原始研究与未采用UAS评分的原始研究间合并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只有一个研究报道了生活质量评价数据;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研究报道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中药当归饮子治疗,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1081例患者),原始文献全部来自中国,无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组胺治疗相比中药当归饮子有更高的治愈率[OR=2.36,95%CI(1.80,3.10)I2=22%],好转率[OR=4.56,95%CI(2.65,7.87)I2=0%],在随访治疗后三个月较常规治疗复发率降低[OR=0.43,95%CI(0.22,0.82)I2=0%],没有研究报道中药当归饮子对生活质量评价数据。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研究报道中药当归饮子治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双录入《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调查数据,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组发病前在进食海鲜(P<0.001)、药物(P<0.002)、失眠(P<0.001)、遇冷(P<0.001)、热(P<0.036)、风(P<0.003)及摩擦(P<0.000)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方法相比,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益。但是由于纳入的原始研究文献数量较少,方法学质量偏低,因此现有证据尚不能获得一个肯定的结论,需要有更多病例、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和高质量的研究来确定该结论。此外,当前证据还表明对比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有更好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可在治疗后三个月降低复发率。但是同样由于纳入原始研究文献的数量较少,方法学质量偏低,当前证据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虽然如此,中药当归饮子的优势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需要严格设计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支持这一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前两周进食海鲜、药物、失眠、冷热变化、遇风、摩擦等因素是导致该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刘昱旻[6]2013年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西药的治疗往往能解决患者一时之苦,但停药复发的概率较大。中医中药的治疗虽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但要求临床医师能辨证准确,否则中药疗效便很难体现出来。当归饮子是临床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常用方,慢性荨麻疹中亦运用颇多。在历代的方书、医案医话等古籍中均有诸多记载,但确切描述其适应症(症状)的则少之又少。受到著作散佚、传承保密、流派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古籍中寻找一个特异性较高的针对本方的适应症或一个统一的、被大家所共识的病因病机。研究目的探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2007版荨麻疹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收集符合标准病例123例,统一采集其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各项症状及四诊信息,并给予草药当归饮子治疗,每日一剂,疗程四周;建立临床观察表,填写用药前病人情况和药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判定疗效,并进行随访及安全性评估。按SSRI评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将治疗后“临床痊愈”部分(SSRI>95%)及“无效”部分(SSRI<30%)的病例作为因变量,即“有效”和“无效”(二值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讨论与各因素(22个自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共116例完成研究。其中治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46.4%。所有有效患者54例中,疗前平均评分为(13.91±2.104)分,疗后平均为(4.31±3.716)分,t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瘙痒度疗前(2.44±0.691)分,疗后(0.72±0.811)分,p<0.01;发疹频率疗前(1.59±0.813)分,疗后(0.28±0.452)分,p<0.01;风团数量疗前(2.09±0.784)分,疗后(0.67±0.673)分,p<0.01;风团时间疗前(2.04±0.726)分,疗后(0.61±0.811)分,p<0。01;风团直径疗前(2.54±0.719)分,疗后(0.80±0.810)分,p<0.01;风团外观(2.52±0.606)分,疗后(0.69±0.843)分,p<0.01;划痕症疗前(0.70±0.983)分,疗后(0.56±0.839)分,p=0.1。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7%。痊愈者停药3月后回访复发率21.9%。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食药物诱发或加重、理化环境诱发或加重、血虚风燥评分对当归饮子的疗效影响较大(p<0.05或p<0.001),多因素回归后按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理化环境诱发或加重、饮食药物诱发或加重、血虚风燥评分;针对血虚风燥各项症状的二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午后或夜间加重、大便干燥、口干口渴、皮肤干燥、口唇爪甲苍白失养、心悸失眠、血虚舌脉对当归饮子的疗效影响较大(p<0.05或p<0.001),多因素回归后按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血虚舌脉、大便干燥、口唇爪甲苍白失养、皮肤干燥。结论1.当归饮子治疗有效与无效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具有过敏史或家族史等一般情况上不具备显著差异;2.当归饮子在改善瘾疹的瘙痒程度,风团外观、大小及数量,发作频率,发作时长上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患者划痕症的变化不明显;3.影响当归饮子疗效的主要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序分别为:理化环境变化加重或为诱因、饮食药物加重病情或为诱因、血虚舌脉、大便干燥、面色口唇爪甲苍白失养、皮肤干燥,以上情况若存在,则应用当归饮子的有效率会相对提高。
肖红丽[7]2000年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荨麻疹是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多由变态反应引起,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荨麻疹。本研究旨在观察采用当归饮子治疗本病的疗效,并通过实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一、文献研究 复习了中医古代文献及近年中、西医文献对本病的论述。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根本原因在于禀赋不耐,对某些物质敏感,风邪致病贯穿了整个病理过程。临床上治疗本病有复方、单味药及针灸等。西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数为变态反应,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应用最多的是抗组胺药物。二、临床研究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合格的60个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当归饮子,B组予开瑞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分布均衡,具可比性。四周后统计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10);对痊愈病例进行三个月的随访,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1);痊愈至复发相隔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01)。 通过观察发现,免疫球蛋白异常的病例均表现为异常增高,无降低病例。A组治疗后IgG、IgE的异常增高例数减少(P<0.05);对IgA、IgM的影响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25)。B组对四种免疫球蛋白的作 当归伙子治疗馒性年麻疹的临床与实险研究用治疗前后均无差异叩川.50入两组治疗后比较,A组IgE增高例数显著减少(P<0.05),两组对IgG、IgA、IgM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病例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异常均表现为低于正常值,无异常增高病例。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25)。三、实验研究1.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仟CA)结果表明,当归饮于高、低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对小白鼠PC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归饮子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当归饮子低剂量组;当归饮子高剂量组与开瑞坦组的作用无显著差异。2.小白鼠被动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当归饮于高、低剂量组对小白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瑞坦组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归饮子高、低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开瑞坦组;当归饮子高、低剂量组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四、结论 当归饮子是治疗慢性尊麻疹的有效方剂,其近用疗效基本符同于开瑞坦,并有较好的防止和控制复发的效果。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被动皮肤过戳反应和肥大纲胞脱瞩粒。
肖红丽[8]2006年在《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1 研究目的 针对既往对慢性荨麻疹的研究基本集中在速发相阶段的情况,尤其中药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阶段的影响研究基本为空白,本课题首次从抑制迟发相过敏反应的角度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理。研究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的影响及对迟发相阶段最重要的炎性介质白三烯B4的抑制作用。从抗炎角度阐明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从而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开拓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总结文献,系统了解慢性荨麻疹的研究现状。确认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础研究偏少,尤其中药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阶段的影响研究基本为空白。 2.2 临床研究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合格的120个病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予当归饮子,B组予咪唑斯汀,C组予孟鲁司特,D组予氯雷他定。比较各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期、远期疗效、复发率,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白三烯B4的含量。 2.3 实验研究 2.3.1 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NIH小鼠致敏后,分为致敏对照组(A组)、当归饮子高剂量组(B组)、当归饮子低剂量组(C组)、咪唑斯汀组(D组)、孟鲁司特组(E组)、氯雷他定组(F组)、地塞米松组(G组),分别给药,再进行抗原攻击,30分钟后采血并处死小白鼠。测定小白鼠血清中白三烯B4的含量。将小白鼠致敏皮片剪下,进行比色测定。检测各组对小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抑制率、血清中白三烯B4的含量,及二者的相关性。 2.3.2 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白三烯B4的抑制实验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BALB/c小白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致敏组。致敏组又分为致敏对照组(A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B组)、当归饮子高剂量组(C组)、当归饮子低剂量组(D组)、咪唑斯汀组(E组)、孟鲁司特组(F组)、氯雷他定组(G组)、地塞米松组(H组)。分离致敏后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10%FCS-1640细胞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置于细胞培养板中。除当归饮子外,将其它各组药物分别溶于DMSO,稀释并过滤除菌,分别加入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中孵育作预处理。再加入致敏原进行刺激。离心,
李璨宇[9]2018年在《益肾固卫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肾固卫汤对慢性荨麻疹表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了解益肾固卫汤对该证型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方药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70例慢性荨麻疹表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口服益肾固卫汤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和曲尼司特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及其治疗前后血清总IgE、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结果:1.受试70例患者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共收集有效病例6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血清总IgE、补体C3、C4水平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疗程结束,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程结束,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试验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疗程结束,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疗程结束,血清总IgE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水平,试验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补体C4水平,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试验组愈显率33.33%、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愈显率37.50%、总有效率81.25%;治疗8周,试验组愈显率54.55%、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愈显率46.88%、总有效率84.38%;治疗4周及8周,试验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53.33%,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固卫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控制疾病复发方面,与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尼司特胶囊治疗比较有明显优势。
王和平, 赵雅宁, 陈秋旸[10]2018年在《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荨麻疹是临床上的常见皮肤病,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外邪引动内邪而发病,治疗当补虚泻实。久病不愈者,常累及肺、肝、脾、肾多脏腑的损伤,治疗时应辨清脏腑,分证论治。中药、中西医结合或针药联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着手,对中医药治疗本病做出总结综述,以飧同道。
参考文献:
[1]. 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J]. 郭静, 杜艾嫒, 左小红, 周丽君. 辽宁中医杂志. 2016
[2].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3].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经典方剂的研究进展[J]. 茅婧怡, 张明. 世界临床药物. 2018
[4]. 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研究进展[J]. 杨越, 夏庭伟, 温付东, 郭静.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5]. 非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循证研究及兰州地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D]. 石春蕊. 兰州大学. 2011
[6].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 刘昱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7].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肖红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8]. 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影响研究[D]. 肖红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9]. 益肾固卫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证的临床研究[D]. 李璨宇. 云南中医学院. 2018
[10].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 王和平, 赵雅宁, 陈秋旸. 中医药信息.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