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涵

(内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取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针结合麦粒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82.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治疗组提高面神经功能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针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腹针;麦粒灸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79-02

面瘫指特发性面神经炎,中医称为“口眼涡斜”等。西医认为,本病是茎乳突孔面神经因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导致压迫相关神经、致使头面部局部血管发生痉挛等一系列循环障碍,从而发生炎症性改变[1]。柴蕊等[2]认为属顽疾的面瘫,如果治疗不及时,邪气进入体内,就会导致顽固性面瘫的形成。本研究采用腹针结合麦粒灸干预23例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康复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患者,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神经病学》[3]中关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4]中“面瘫”的诊断标准拟定,并排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32~68岁,平均(52.20±6.15)岁。对照组23例中,男13,女10例;年龄28~72岁,平均(48.12±7.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衡性较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体针取攒竹、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合谷等常规穴位。腹针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滑肉门、外陵。常规消毒后,根据体型胖瘦分别选用1~2寸长度的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体针以平补平泻为主,腹针以补法为主,留针30min。取针后,面部穴位任选5穴,涂上凡士林,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粒,每穴灸6粒,每粒燃尽至皮肤灼痛立即移除。每日一次,10d为1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3d。

对照组:常规体针治疗取穴:攒竹、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合谷等。根据体型胖瘦分别选用1~1.5寸长度的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3d。

1.3 观察指标

疗效观察参考1993年陶天遵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5]制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分为Ⅰ、Ⅱ、Ⅲ、Ⅳ、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中,关于面瘫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称之为“口僻”、“卒口僻”。中医认为此病为脉络空虚、风邪外袭致面部经脉阻滞、经气失调、筋肉弛缓不收所致。《内经》有云:“寒气入经而稽迟,则血流不通,客于脉处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可见,面瘫多因风寒之邪侵入机体,痹阻面部经络、筋脉不通所致。顽固性面瘫多属正气虚,邪气实之证。其病机多属营卫之气不调,气血衰竭,不固腠理,脉络虚弱,寒热之邪入侵,阳明与少阳经脉受袭,面部经脉运行受阻,气血虚弱,经脉失去濡养,经脉不收,进而致病,病久邪气入里,津液运行失畅,积聚为痰,痰瘀相互交结,难愈缠绵,形成本虚标实,虚实交杂之证。而腹针可引正气,具有归元的功能。同时,中脘、下脘两穴同用有理顺中焦、舒畅气机的功能,气海穴为全身正气的枢纽,而关元具有培肾固本之功效,四穴同用,具有调脾胃、补肝肾之功;滑肉门、外陵左右四穴为四关,该四穴具有调气血,疏理经气,上输下达。麦粒灸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除湿之功,能提高免疫力,恢复神经细胞的活力,使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增加,对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有重要作用。同时,麦粒灸被认为是灸法中艾炷直接灸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艾粒即将燃尽时,机体出现的瞬间灼痛,以及在灼伤肌肤几天时间后,产生的持续性炎症,能够以较小的持续刺激量,长期以往,产生积累性效应,以发挥治疗慢性病优势。因此,腹针配合麦粒灸可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立公,顾杰.急病针灸典籍通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7.

[2]柴蕊,赵建国.赵建国分期辨冶周围性面瘫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60.

[3]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91.

[4]王启才.针灸冶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5]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98.

论文作者:周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腹针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