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把“互联网+教育”与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外活动中,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代发展到21世纪,互联网已经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性的文化,伦理道德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既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美德,语文教材中也有具体的反映。那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何在“互联网+教育”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成分,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挑战,但也带来了许多机遇。语文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与语文教材中记载的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事迹结合起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课文记载着许许多多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这些动人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显示出他们的道德力量,这里有终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献身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出使匈奴,不辱使命,在任何艰苦卓绝的情况下都坚持民族大义的气节之士苏武;有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始终维持自己独立人格的陶渊明;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元救亡,至死不屈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外国的作品中亦有令人致敬的人物,如为了坚持真理,反对宗教迷信而献身大刑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有为了苏联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孜孜奋斗,身残志坚,仍旧坚持写作的奥斯特诺夫斯基。这些人物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人格、意志、品德确实是光芒闪烁,给人启迪,令人鼓舞,催人向上。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像探矿者一样,从特殊的视角,用透视的目光,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做艰苦细致的发掘工作,把埋藏在课文深处,潜伏在文字后面的传统美德矿藏挖掘出来,让其见天见日,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释放出应有的能量。
2.还要善于分析,把握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道德要求,找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传统美德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在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点拨:这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讲的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所以能做到“舍生取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孟子看来,生存与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然而义的价值却高于生存与生命,因而一个有凶恶之心的人取“义”,而宁可舍弃“生”。并举了一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加以说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里说的“舍生取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问题,而是超越了一般道德层次,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道德的升华,也是人格的升华,古代多少仁人志士都追求这种境界,这种境界的内涵也就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舍生取义”,追求人格的最高境界。从古代的苏武、文天祥到近代的“戊戌六君子”,还有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有不少先进人物如孔繁森、王杰等,还有在5.12地震中舍生入死抢救学生的谭千秋老师等人。从古至今,我们民族都有不少仁人志士在用生命谱写着“舍生取义”的人生赞歌,这种标志着我们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精神的思想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
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还要在语文的各项课外活动中抓住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例如,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的读书会;我在学校校本课上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为目的,为学生选择并推荐了相关的书目: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丛林》、《二十四孝》、《增广贤文》等。学完之后,鼓励学生写下阅读的感悟和启示,并将阅读的感悟和启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布,互相交流。我们还开展了“声情并茂诵华章”传统美德古诗文朗诵会,还可以开展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美德的兴趣,并逐步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和熏陶。
三、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研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开展关于传统美德的研学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去革命圣地延安感受革命先烈们赤胆忠心、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去张裕瑞纳葡萄酒庄,感受百年张裕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优良传统;去杨凌农博园,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研学结束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研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章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使学生从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将以上的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外活动、研学活动的学生感悟、启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发布,各班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为学生搜集关于传统美德的图文故事,让学生周末在家里也能随时随地进行传统美德的学习。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能够意识到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存在,自觉地担当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对学生适时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将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从语文教学方面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张辉《学校必须重视传统美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2]王海霞《让传统美德教育统领学校德育阵地》[J].《学苑教育》,2011,13。
[3]杨耀华《寓传统美德教育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J].《教育教学研究》,2011,09。
论文作者:贾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传统美德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互联网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舍生取义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