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协调合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关系分析论文

政府协调合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关系分析

牟 娟1,齐 英2

(1.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2.哈尔滨商业大学 会计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 为了探寻宏观经济振兴中府际协作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并基于博弈理论验证出政府的协作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建立一种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判定政府协作关系、社会资本投入等解释变量及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协调合作与经济发展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出,地方政府间协调度指标值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率,也能够带动整个市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关键词: 政府协调合作;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1],各地区间区域保护主义盛行,且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机制,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区域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深度整合,影响区域整体的效用最大化[2]。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还需要深度挖掘政府协调合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联系,通过宏观经济条调控减少地区经济的差异性,振兴传统工业基地,引进新兴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3]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度优化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政府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国内市场的潜力,实施区域间市场的一体化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只有打破地区间的经贸壁垒,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协作水平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的统筹与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区域间的宏观经济振兴与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新常态条件下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挥地方政府间宏观经济的督导和协调作用,实现区域范围内各经济体的共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将通过政府协调合作,来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并以此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当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中,仍未建立起专门的区域经济体利益协调机构,区域经济合作只能依靠地方政府之间协调、沟通和博弈,但目前区域范围内地方政府间缺乏统筹兼顾和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府间合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宏观经济的振兴。为此本文从研究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和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入手,梳理了国内外政府协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地方政府博弈行为对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通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来构建一种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度剖析地方政府协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联系,以期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地方政府间区域经济协作水平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政府协调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研究

(一)理论基础

在宏观经济振兴对应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政府协调合作对应的地方政府协作理论方面,西方经济学界的研究较早。纵观来看,该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其中新古典理论认为市场调控的阶段性失效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的主要原因[4],并且非均衡现象是暂时的,随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生产要素和资本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最终实现一种区域范围内的相对均衡。新古典理论更倾向于市场的自动调节,该理论认为通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就能够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预习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如果只给学生课本,让学生预习,学生将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均衡增长理论的产生要早于新古典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投资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局部市场需求短缺,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5]因此要打破局部市场的制约,对全部的社会产业部门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投资,利用投资来刺激消费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均衡增长理论的意义在于,在强调市场自动调节的基础上,采用政府投资等宏观经济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指出了市场自动调节具有滞后性等不足,强调了宏观调控和政府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在均衡理论的指导下,经济的发展可能会过度地依赖于政府调节和宏观调控,导致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干预过度,反而束缚了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与不公平现象,最终遏制社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与均衡增长理论体系相对应,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振兴需要生产部门、金融部门等带动,以这些先导产业为驱动力,利用产业间的聚集效应与关联效应带动区域范围内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区整体经济的振兴。非均衡理论[6]认为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主要的产业部门服务,地方政府间的协作与宏观调控政策也要向主要产业部分倾斜,并凭借地区间的资本聚集效应,推动宏观经济的振兴。该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投资的政策,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将稀缺的生产要素资源投入了发展潜力更大的产业中,利用地区之间的产业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地区间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和振兴。

此外,可利用Adobe Premiere Pro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视频制作,其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软件涵盖了采集、剪辑、调色、美化音频、字幕添加、输出、DVD刻录一整套流程,能够与其他Adobe软件高效集成。此外,其功能充足,易于上手,适合无专业基础的非专业人士使用,满足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完成简单的视频剪辑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地方政府间协作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府间的关系不当或存在利益冲突,会影响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也会阻碍区域经济的振兴。因此只有强化政府间的横向协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要素与商品在区域间的自由流通,实现区域范围的经济振兴。林尚立认为要以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条件之一,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7]张传焱认为区域间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不畅通的根源是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要以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为基础,降低资本、技术和人才流通的人为障碍,降低企业跨区域合作的成本。[8]在中国现有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模式下,保持政府之间良好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振兴发展的基础。张宏以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例进行了系统论述,京津冀一省两市未来地区发展的总体形势得到学者们的普遍看好,但在具体的合作事宜中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和纠纷,主要表现为区域市场分割化严重,不同主体的个别优势产业存在严重地方保护主义,且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的承担划分不清,造成许多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重点产业项目无法落地生根。[9]这些地方政府间利益分配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不及时地处理将会阻碍一部分跨地区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及优势项目的落实。由此可见,在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与协作将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阻碍区域间宏观经济的振兴。

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早,且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我国不同,地区政府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因此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模式更具参考价值。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下属各州政府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因此政府间的协作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Landau D于20世纪下叶,对政府间的分工与协作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良好关系,将会有力推进地区经济总量的提高;[10]美国学者Molina J L提出了政府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结论,他认为政府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复杂博弈关系,合作过程中区域经济体之间利益的不均衡,会导致总体合作效果的缺失。[11]地方政府间总体利益一致,但并不代表既得利益一致,由于既得利益的偏差而会导致区域经济合作的失效。欧洲各国的国土面积狭小,地缘政治极为紧密,宏观来说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共同体,其下属的国家之间的协作程度和水平将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例如,以德国为中心德语系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十分紧密,这些地区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更为顺畅,因此从宏观上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

egr T =a 0+a 1behav +a 2inve +b i contr +μ (8)

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一些“蔬菜家族”的成员,他们有的向我们招手,有的在向我们笑。看得出,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快乐。

二、政府协作中的博弈行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拥有双重的身份,即政府的总体受益者身份和部分政府官员个人受益者身份。在考核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时也是从地区经济增长总量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水平等两个方面展开。[12]政府之间合作与否,及其他关系地区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决定也是由当地政府的核心领导班子经过讨论后作出的。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之间的协作既与地方政府总体的利益相关,也与政府官员的晋升及切身利益相关,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利益一体化的总体进程中,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会对区域范围内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政府是宏观市场规则与制度体系的制定者,是市场有效运行的监督者与管理者,同时也是既得利益方,因此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走势,生产要素与商品的自由流通,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密切相关。但抛却政府间协作时产生的局部利益分配不均衡,政府间有效协调合作势必会发挥出各经济体的产业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的利益。为此本文基于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间协作博弈关系,并探讨政府间的博弈关系对宏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3]

(一)博弈模型的建立

地方政府肩负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重任,而建设地方经济需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策略,与周边地区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优势互补,成为政府协作的根本动力。政府协作的目的是要实现多方共赢,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会引发各方的冲突甚至对抗,如果府际间的合作中一方或多方始终处于劣势的地位,那么合作将无法持续。这种由于收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政府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会严重影响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4]市场范围内的各政府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是选择采取竞争的策略还是合作的测量取决于博弈分析的结果和既得利益的大小。府际成员间的合作收益分享模式包括固定收益模式和产出分享模式两种,其中固定收益模式由区域合作的组织方承担大部分风险和享受大部分收益,其余的区域经济体承担较小的合作风险,但收益也相对较少;产出分享模式则是由合作的各方按照约定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地方政府间合作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假定有两个政府X 和Y ,I 为地区的总收入,p 、p x 、p y 分别为地区净收益、X 经济体的净收益、Y 经济体的净收益。令ζ 、τ 为政府X 和Y 合作努力系数,η 、κ 为政府X 和Y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系数,C x 和C y 为政府X 和Y 的陷入性成本,C (eζ )、C (fτ )分别为X 和Y 的合作成本,ω 是政府X 的收益分配比例,取值范围为[0,1],那么政府Y 的收益分配比例为1-ω 。[15]由此,地区净收益、X 经济体的净收益、Y 经济体的净收益p 、p x 、p y 可以分别表示为:

为了保持区域净收益的收敛性能,η 、κ 、ζ 、τ 等参数之间要满足η <ζ ,κ <τ 的要求。首先在X 和Y 采取博弈合作策略的前提下,求解区域经济收益与政府努力程度间的关系,计算过程如下:

如果设在帕累托均衡条件下政府的努力水平分别为ζ 1和τ 1,则可以表示为:

其次,在X 和Y 采取不合作博弈策略的前提下,求解区域经济收益与政府努力程度间的关系,基本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此时,在纳什均衡条件的约束下,政府X 和Y 的努力水平ζ 0和τ 0

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指标均值、方差指标的变化范围均在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表明选用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能够准确衡量出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验证文中计量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从多元线性回归的角度分析政府间的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地方政府之间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后,将区域范围内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并立足于完善区域范围内硬件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体系,促进了整个区域范围内产业链的深入融合,降低了区域范围内企业的运营成本。当地方政府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原本地区间的经济壁垒逐渐被打破,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整个区域范围内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27]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更会推进区域范围内金融产业的发展,区域金融体系的完善能够为原本生产要素丰富且具有技术优势的区域经济体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为宏观经济的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

对公式(3)和(5)进行约简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其中,a 0为分析模型的常数项,a 1、a 2为自变量系数,b i 为控制变量系数,μ 为模型的误差项。

(二)政府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分析

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对区域经济振兴的正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了区域总体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合作后可以从宏观的视角建立商品流通市场和生产要素流通市场,立足于区域总体的利益,从更大的范围之内拓展跨地区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空间,突破束缚企业资源、生产要素流通的各种障碍。[17]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协调合作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区总体收益和政府官员的个人业绩,政府之间的通力协作可以为不同经济体范围内的企业强化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和晋升,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企业之间的协作深度和层次。随着跨地区企业之间协作程度的提升,会形成效率更高的产业链效应和集群效应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跨区域合作加速了生产要素和商品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流动,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化配置,进而改善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并减少生产原材料、库存商品对于流动资金的占用程度。[18]

其次强化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集中原本分散的人力、物力资源,改善区域范围内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交通、水电、网络平台等基础硬件对于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但在原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下,每一个省份或城市都有一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但由于单个经济体的资金实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地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仅无法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还浪费了大量的生产要素。[19]如果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就地区经济合作达成一致,共同出资建设跨地区共享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避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问题,还能够为地方政府节省一部分开支,保证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最大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决定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对于原材料和生产要素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薄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而府际之间的合作将资本、原材料、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等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的资源共享,实现整个区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不同地区经济体的优势产业不同,有些地区具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有些地区具有原材料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有些地区具有资源和能源的优势,这些地区优势产业的分布往往都处于产业链的不同区位,地方政府之间实现跨地区的战略合作,能够将产业链上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将原材料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商品市场聚集到一起,在区域范围之内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优势互补,降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易成本。[20]

最后,强调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还可以完善和健全适用于区域整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对于保证地区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每一个地区政府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通常都是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或具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不利于区域整体上的宏观调控和资源调度。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包括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制定方面的合作,应从区域整体和全局的视角出发,为区域范围内经济体服务。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经济稳定运行和市场公平竞争需要地区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但过于狭隘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会束缚地区经济交流,反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21]因此要促进区域整体宏观经济的振兴,在区域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方面,各地方政府要秉承开诚布公的态度,从全局的视角出发扩大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适用范围,为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软件制度方面的保障。在地方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与执行中,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定者还可以互相监督,保证法律法规的公平性和适用性。加强政府之间的协作还应简化政府的审批程序,增加项目审批的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法律和区域宏观调控的总体框架下发挥出市场调节的主体作用。

从区域经济总体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区域内各经济体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技术实力、人才分布都明显不同,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优势。[22]为带动宏观经济总体的振兴,应以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为推动力,从企业合作交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制度建设等方面同步着手,加快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商品、技术人才的融通和优化配置,拉动区域总体经济的振兴。区域范围内经济体之间的协作是一项复杂的、循序渐进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地协调、沟通和资本投入,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效果。然而,面对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局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只有充分地调动我国国内需求,以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带动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区域范围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够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带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振兴。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振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资本存量capc ,劳动力数量labc 、地方政府协作行为behav 、社会总投资inve 和其他影响因素组合contr 。其中,资本存量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由于“存在状态”是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映像,因此,存量是对应于时间点的,即在某一时点上可以被测度。地方政府协作行为主要指中国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基于一定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依据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规模、地方赋税以及环境发展水平的不同表现,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行为;社会资本宏观测度使用比较借鉴法,明确社会资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统计学界定,结合社会资本的客观测度指标,完成社会资本结构型特征的直接测度[23]

三、政府协作与宏观经济振兴内在关系的建模分析

(一)基础计量模型的建立

从地区博弈的角度验证可知,政府之间的合作能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产生正效应,为了从更深层次定量分析角度出发,验证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构建了一种计量经济模型,借助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模式,以期揭示地方政府协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关系。

相关决策人员要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升资本存量效益,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本存量的增加,从根本改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比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区域生产函数PRO 可以表示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人民以及各领域企业对于数据的要求相继增高,若仅依靠Hadoop技术,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数据的发展趋势也开始发生改变,逐渐走向种类多、规模化以及结构复杂的形式,为使数据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趋势,许多新型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谷歌全球级分布式数据库。

PRO =G (behav ,inve ,contr )·F (capc ,labc ) (7)

区内外高校对“领导重视,形成数据应用的规章制度;建立现代网络信息共享,拓展决算软件的多样化功能和大数据库的分析功能”等4个方面高校决算数据应用于管理的措施认知数据对比分析如表9所示。

其中G 为技术因素函数,F 为资本因素函数,可以对公式(7)变形,以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率egr T 作为因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

将法定最高刑在3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划为轻罪,主要解决的是轻罪的“上限”问题,而对其“下限”如何把握,则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是否应当将轻罪的范围进一步拓展至相关的行政违法领域?

从区域范围内整个博弈分析的结果来看,政府间合作条件下的收益要大于不合作条件下的收益,各地方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会选择协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展开,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16]

(二)模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

inve =λτ i (ins +ini +ine )

假设政府协作行为中包含:税费征收、社会性支出(投资行为)、公共建设支出,且与财政预算拨款持平,得到各指标计量模型:

2)含药纸片的制备:取一定数量的滤纸片(直径6 mm),分别加入上述制备的不同浓度药液,完全浸泡纸片 2.0 h,吹干,高温灭菌 30 min,取出放在紫外通风橱中吹干备用。用相同的溶剂浸泡纸片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behav +inve =τ i (fin +inh +inm )

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某城市群为例,分析政府协调合作紧密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率egr T 之间的内在关系,该城市群内共有30个独立的城市经济体,设投入产出的组合为(x t ,y t ),t 为时期(2010—2017年),k 为城市(k =1,2,......,30),n 为要素投入,则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可以分别表示为投入要素的强度变量表示为产出t 期区域城市之间协作对于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率的线性规划可以表示为:

电子商务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主要是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一种考验与挑战,同时也需要依靠传统模式为基础进行支撑。在消费者的心理,连锁企业统一的品牌、良好的形象以及规范的服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很多连锁企业却安于现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增强自身实力。因此,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需要互联网的帮助,才能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创新。

contr =fin +inh +inm +ins +ini +ine (10)

公式(10)中τ i 代表税收率,λτ i 为非税务收入,将采集的统计数据植入模型中,可得到各变量间的测度关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率egr T 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地方政府协作行为behav 、社会总投资inve 视为解释变量,其他影响因素组合contr 进一步分解为控制变量的组合,如下表1所示。

表 1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率控制变量分解

表 2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率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市场分割指数代表区域范围内不同经济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市场分割指数的均衡度越高,则表明区域范围内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协作紧密程度越高,这种合作的关系才能维系下去。[24]固定资产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从长期来看随着政府协作程度的提高,区域范围内固定资产支出总量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技术合作指数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都属于复合衍生指标,与政府间的协作紧密程度成正比。人力资本是推进技术研发的主体,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隐性因素,人才在区域范围内分布的均衡度越高,就越能发挥出人力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并从宏观上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振兴。政府间的协作与交流是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通的动力来源,只有地方政府之间打破隔阂,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区域经济整体上的振兴。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各控制变量中,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也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地区金融市场越完善,越能为区域内企业的振兴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发展动力。[25][26]这些经济总量增长率控制变量因素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区域范围内地方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和统一的宏观政策,政府间的良性协作能够带动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的发挥,在区域经济的振兴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据辽宁省2010—2017年8年间各市区、县共30个区域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该数据具体为地级市区、县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32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0.56±6.58)岁;观察组,男患者 39例,女患者 31例,年龄 62~79岁,平均年龄(71.65±5.5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全要素的生产条件下分别从固定效应模型、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等四个角度,检验政府间协作解释变量behav 、社会总投资解释变量inve 及其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egr T 之间的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来看,开发内容较为单位一,主要是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岗位技能,未能够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对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组织发展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员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期望在知识、技能、职业开发方面分布较为均匀,但是事业单位仅仅在前两方面可以满足员工需求,在职业开发方面有所欠缺,亟待补充。

表 3经济增长率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从被解释变量与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指标可知,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的相关数值都超过了0.95,为高度相关,在logit 模型和probit 模型中相关性的数值也分别为0.8752和0.7845,表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随着区域社会总投资量的增加而提高,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化,区域范围内城市之间的投资总量会有所增长,进一步带动宏观经济水平的提高。K -P 统计与F 检验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能够验证出egr T 指标和behav 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为了将地方政府之间协作的紧密程度进一步量化,本文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将2010—2017年8年间中部城市群之间的资本平均流动率、技术共享率、人力资源流动率、基础设施投资比例等指标进行融合,得出一组地方政府协作度指标,如表4所示(相关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表 42010— 2017中部城市群地方政府协作度指标

2010—2017年中部城市群30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协作度综合指标,与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如上图的曲线变化所示,2010—2017年8年间中部城市群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度指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政府之间的协作不仅能够为区域内各城市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重点还会以此在各城市之间共享的硬件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体系和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区域范围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从几年间该区域GDP的增速可以看出,由于政府间协作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地区经济总量增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平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区域政府协调度指标对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域财政收入总和的影响,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我们住在华尔街的酒店,就在美林总部对面,摩根士丹利在纽约中城。每天上午我们去美林做尽调,下午再去摩根士丹利做尽调。” 汪建熙娓娓道来,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图 1研究样本区域 GDP增速曲线图 图 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曲线 图 3区域财政收入总额变化曲线

研究样本城市群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财政收入的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与区域政府之间的协作程度呈现出同比例的变化趋势,并且经过大数据统计该区域2010—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再次证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与府际之间的协作,对于地方经济指标的拉动和宏观经济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动关系。强化府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将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与区域内各地方经济体经济总量的增长。

四、主要研究结论改进措施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深入研究了地方政府间的协作与区域经济振兴及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既与各地方经济体总体的利益相关,也与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及职位晋升相关,因此加强府际之间的合作,是一项对各方都有利的政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效益也会略有不同,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明显;在经济平稳运行或增长乏力的阶段,强化区域政府间的合作能够深度挖掘内需的价值,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的发展和地区生产原料、资本、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各独立经济体的共赢。出于地区总体和个人的利益偏好,地方政府官员也希望在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府际之间的合作。基于对行为主体的意图和实证结果的研究可知,政府间的协作将会促进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资源的整合,促进宏观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并有助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财政总收入的提高。

(二)提高府际合作水平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新常态的历史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鉴于全球经济表现总体低迷、国际贸易额增长缓慢或停滞不前,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只能依靠拉动内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内需求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步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合作的典范,近年来国家从宏观上鼓励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合作一体化,诞生了辽宁沿海城市群、淮海地区城市群、关天新区城市群等一系列的区域合作共同体,有力地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区域合作一体化的程度普遍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要打破地方行政理念的束缚,在区域合作中淡化行政区的概念,重点突出经济区的概念,不能因为行政上的一些要求和规定阻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让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自由地流通。地方政府应改变地方保护的传统思维,转而树立一种共赢的经济思维,发挥地方政府之间在经济领域合作的带动作用,站在全局的宏观视角构建适用于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制度体系框架建设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区域范围内单个经济体的支出,从区域整体上来说节省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传统行政理念下,阻碍区域经济体合作的重要原因是局部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各城市而言在制定合作策略时不能够从较大的经济体或个别优势的经济体的利益出发,而损害经济落后或处于劣势地位的城市或经济体的利益。共赢才是合作的根本,合作的各方通过协调沟通,并充分利用各经济体独特优势制定出一种双赢的经济策略和制度体系,保证在区域整体经济水平增长的前提下每个合作的城市都能够得到实惠。

此外区域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还要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追求短期利益的错误理念,要坚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别要强调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京津冀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是关系了国之安危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因此地方政府在确定合作意向、产业规划和制度体系制定中应明确环保的责任问题。

割台装置采用作物夹持切割的方法将向日葵籽盘和秸秆完全分离,利用软收集装置收集不会对收割后的向日葵籽盘造成机械损伤。

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以便随时解决在经济合作中产生的各种纠纷。确定合作意向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之后,还需要实时地对这些制度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是因为外部的市场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总体上的宏观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建立和完善区域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可以从补偿和共享两个视角开展工作,还需要成立专门协调小组负责相关具体事宜。在区域城市的合作中无论是生产要素投入还是收益的分配,都无法实现绝对的均衡,收益补偿机制就是对那些投入较多而收益偏少的区域经济体进行适度的补偿,以保证区域经济体合作的公平性。具体的补偿机制可以通过区域制度规范的模式列式和修改,适度的补偿政策可以保证政府之间经济合作的公平性,减少合作阻力。而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制度,地方政府之间按照合作之前制定完成的契约,执行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收益的分配。收益的分配方式并不固定,较为灵活,以经济收益的公平分配为最终的目标。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体利益共享机制中不仅约定了收益的分配方式,还约定了风险共担的机制,秉承着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之间才能够达成共识,为区域经济振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付出努力。利益共享机制是建立在基础设施共享和信息平台共享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之间达成协议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网络、货运周转中心等,避免了每个城市都建设一套小规模交通物流网络而造成的资源过度浪费。而贯穿与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保证区域内各个城市及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更为密切和畅通,从宏观上促进区域经济的振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共赢需要建立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整个区域内的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服务,从软件信息层面上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综上分析,政府协调合作与宏观经济振兴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地方政府间的协作水平及政策导向,决定了生产要素和商品能够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自由流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深度挖掘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只有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本质上的提高,才能够保持我国总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以更好地抵御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楠. 对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看法和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 2018(4).

[2]庄宗明. 经济全球化没有逆转,也不可能逆转[J]. 世界经济研究, 2018(3).

[3]杜朝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与路径[J]. 经济纵横, 2017(05):67-74.

[4]杨顺勇, 任晓师.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推广效果研究——基于会展活动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2):215-221.

[5]李小帆, 付书科, 金明浩,等. 专利分布不均衡与区域经济集聚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23):153-156.

[6]詹韵秋, 王军. 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研究:一个新的解释思路[J]. 改革与战略, 2018(2).

[7]林尚立. 基础与动力——协商民主何以在中国成长[J]. 世纪行, 2016(5):12-20.

[8]张传焱, 马立波. 改革政府直接投资的模式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关键[J]. 人口与经济, 2002(S1):175-177;42.

[9]张宏.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引用北京人才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3):25-26.

[10]Landau 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Study[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83, 49(3):783-792.

[11]Molina J L, Lubbers M J, Valenzuela‐García H, et 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Social Anthropology[J]. An Thropology Today, 2017, 33(1):11-14.

[12]游达明, 邸雅婷, 姜珂.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 软科学, 2017(8):71-75.

[13]中国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异质需求[J]. 技术经济, 2017, 36(10):114-122.

[14]胡玲. 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 中国商论, 2017(5):119.

[15]徐云松, 齐兰. 区域金融化、地方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6):19-31.

[16]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 36(3):186-193.

[17]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7):104-110.

[18]冯德祥, 张从青, 戴维,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8):90-92.

[19]温晓琼.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20).

[20]何思锦, 杜晴, 范从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支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3):18-24.

[21]刘家宝. 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措施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7):22-24.

[22]陈勇勤, 张俊夫. 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资料理论的批判——基于马克思、庞巴维克与熊彼特不同资本观的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3).

[23]王威. 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知识经济, 2018(2):21-21.

[24]陈梦远. 国际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基于演化论的理论分析框架介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1):117-126.

[25]马志飞, 李在军, 张雅倩,等. 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J]. 经济地理, 2017, 37(2):76-82.

[26]吕炜, 周佳音. 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诠释—基于经济风险化解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7(12):3-10.

[27]卢阳, 侯立玮. 预期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8):122-125.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Macroeconomics

MU Juan1,QI Ying2

(1.Institute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00,China;2.Institute of Accounting Harbin Business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in macroeconomic revitaliz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to verify the government’s collaboration, it will bring greater valu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Establish an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 to determine the intrinsic cor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social capital input and other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other series of control variabl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es.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 coordinates cooperation and economy.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coordination indicator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can lead to faster economic growth, and can also drive the growth of tot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fiscal revenue across the market.

Key words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macro-economy; econometric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evance

文章编号: 2095-5960(2019)04-0013-10;

中图分类号: F06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2-07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媒体环境下黑龙江旅游文化传播力研究”(12534021)。

作者简介: 牟 娟(198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齐 英(1982—),女,四川绵竹人,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

责任编辑:萧敏娜

标签:;  ;  ;  ;  ;  ;  ;  

政府协调合作与宏观经济振兴的内在关系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