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美国先进人士对本世纪的梦想和预测_美国政党论文

欧洲和美国先进人士对本世纪的梦想和预测_美国政党论文

欧美先进人士对本世纪的梦想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士论文,先进论文,梦想论文,欧美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具有超常的双重重大意义,这既是机遇“世纪换百”,又是巧逢“世纪换千”。真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良辰啊!我国早有“百年大计”、“百年大业”的设想,西方基督教更有关于未来幸福世界“千禧年”、“千福年”或“千年王国”、“千载太平之国”(millennium)的信念。欲要拟就百年大计、追求千载太平之国,首先就要回顾百年来人类走过的道路,总结百年来世界沦桑巨变的经验。

追忆往昔,人们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是怎样预测新世纪的呢?以当今的社会现实同当初人们的设想作比较,可以看出人们如何才能把握世界发展的未来进程和客观规律,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世界发展的未来进程的客观规律。

19世纪最大的变化是英、法、德、美等国首先实现了近代以蒸汽机为先导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工业生产逐步超过农业生产,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社会。火车、轮船、电报、电话的出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五大洲更紧密地联成一体。同时,西方列强已经依靠军舰和枪炮把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全球性的殖民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时的先进人士都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的这三大矛盾,出路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但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们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想法。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梦想

世界上第一本有重大国际影响、梦想公元2000年世界面貌的名著是1888年问世的《回顾——公元2000-1887年》。著者是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1850-1898年),他曾留学德国学习法律,长期在美国主编报刊。此书出版后引起轰动,在短短几年内一再重印,发行了100多万册英文本。它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设想的公元2000年的美国的情景,正是当时美国广大人民所梦寐以求的;同时还由于作者采用新奇的虚构未来,新旧对比的写法。书中用第一人称的小说体裁,自叙一个生于1857年的名为韦斯特的美国富有者。他于1887年在波士顿经医生催眠入睡,到公元2000年被另一个医生救活。百年一觉发现完全换了人间,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和澳大利亚建立起来,美国居于社会主义的前列。作者描述2000年时美国的生产资料已经全面国有化了,私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全部国民经济分为十大生产部门,人人可以凭证从国家的货栈领取自己需要的消费品。人人在21岁受完高等教育参加工作,体力劳动“并不是最重要、最有趣或者最高贵的”,只有脑力劳动“才是人生的真正涵义”;45岁即可退体,在学习和消遣中颐养天年,健康者都可活到85岁或90岁,几乎半生享福。人人都在公共食堂用餐、公共洗衣房洗衣,生产生活都实现电气化了。政府官员的职责主要是指挥和管理生产大军,一切公职人员都是廉洁奉公的人民的总管和公仆。没有军队和监狱,只有极少的警察和法官。国家总统是由十大生产部门的部长中推选出来的,任期五年。如果政绩显著,人民满意,还可推选他代表国家到国际委员会中再任职五年。各国享有充分主权,国与国之间没有战争,世界和平由全球性自由联邦同盟来维护,同时建立国际委员会来解决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贸易关系等问题。最终逐步过渡到全世界单一的国家。

由于书中所记叙的公元2000年时太平盛世的景象也正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的,因此,此书很快被译为法、德、意、西、保、俄、阿拉拍、日本和中国等十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畅销书。我国当时虽然还处于光绪年间的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之下,但是1891年底(即此书英文本出版三年之后)在上海出版的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就连载了本书部分章节的译文,题为《回头看世界》。1894年(光绪二十年)上海广学会进而出版节译的单行本,译者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中国人蔡尔康,书名改为《百年一觉》。全书各章采用四言标题,如一睡百年,前事难安,市面改观,货局新章,工省价廉,老有所养,牢狱空虚,人皆读书,新法富民,男女并重,等等。译者在序言中说:“百年一觉一书,……原名回头看,愚以不甚切实故易之。”广学会为什么要出版此书呢?书后有个说明:“中国之民约有三四百兆,一年之中必增三四百万人,十年之中必增三四千万人,即多到两省之人,如无新法以养之民,必年困一年。今者皇太后、皇上以及合肥相国(指李鸿章——引者注)、南波制军(指张之洞——引者注)咸知新学之可尚,新法之可行,将电报铁路开矿织布诸等工作次第举行,无非以新法养民之道。然倘将泰西善法尽取而行,每省每年至少必增银二千万两。否则地不加广而民加多,其有不贫且弱者几希。本会开办以来专以著书为事,兹将所译养民新书十数种录其价目於后。”(见北京图书馆藏本)原来当时我国出版此书,并非要传播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想,而是要借鉴其发展科技和工业之法,以尽快增加生产,减少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压力。所以译者把书中谈论社会主义的内容悉行删去。1906年中国革命派在东京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社会主义丛书”,则把此书中译本列为丛书之一,并且在出版预告中写明“社会主义理想小说百年后之新社会”,“美国伯拉弥原著中国蜀魂重译”。1914年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另一个译本,名为《回头看》,这是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按中国章回小说形式改编译述的,64开小本,标明政治小说。各回的标题都很别致。例如,第一回,乘大车取譬人群,营新屋久稽婚约;第二回,地窖藏身百年一觉,天仙谋面异世同名;第三回,均贫富尽废资本家,定年期分编工艺队;第四回,都新城枨触旧怀,废实币争求虚誉……。第一回开头这样写道:“在下姓威士。美国波士顿人。我的生日是一千八百五十七年。……今年是耶稣降生后二千年。我的年世论理该有一百四十多岁。但是我的相貌还不过象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我想把一百年以前的话告诉列位。恐怕列位也有些不信。然而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列位高兴听我的话。且不要忙。容在下慢慢说来。”(见北京图书馆藏本)这种章回体的形式是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从1932年起,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又连载曾克熙用现代标点符号的新白话文译文,书名译为《回顾》1935年另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生活周刊》编者邹韬奋在出版按语中写道:“这本书和别的乌托邦理想不同之点,就在于他有根据全国通盘筹划的工业计划,自从出了苏俄的五年计划,这本书的理想又引起著作界的注意。我们介绍这本书,不过意在藉此显露压迫榨取的罪恶,并引起对于社会主义研究的兴趣”。可见,这时出版此书,仍然是为了现实中国的需要。总之,从1891年至1935年,40多年之中先后出版了四种中译本,①足见此书在我国长久不衰,也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它也曾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对20世纪末的美好憧憬。

贝拉米的《回顾》是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有重大影响的最后一本著作。书中对20世纪末的描述纯属想入非非的美梦,缺少科学根据;同时作者还宣扬了改良主义观点,如否认阶级斗争和革命,主张通过辩论和宣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政党会阻碍社会主义变革等等。因此,本书出版后,立即遭到当时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批评。本世纪的实践也证明了作者当年的梦想是虚妄的。尽管萁中包含有某些合理的、能够实现的因素。例如,用信用卡取代货币流通,在当今美国已十分普遍。19世纪末,美国人民虽然渴望于20世纪能够在世界上带头实现社会主义,可是由于美国资产阶级善于不断改革体制,调整政策,缓解社会矛盾,而工人阶级政党却不善于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地提出正确的方针,不善于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斗争,所以美国至今未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科学社会主义者的预测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弗·恩格斯在19世纪末曾经提出了对20世纪的预测。他于1888年(即贝拉米出版《回顾》一书的同一年)写的《波克罕<纪念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中科学地预见到20世纪将爆发世界大战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他这样写道:“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八百万到一千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三十年战争(指1618-1648年以德国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几个大国之间争权称雄的战争——引者注)所造成的大破坏集中在三四年里重演出来并遍及整个大陆,到处是饥荒、瘟疫,军队和人造机构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②后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胜利,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都证实了恩格斯的远见卓识。

恩格斯晚年深信20世纪将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到来的新世纪,新纪元。他于1893年的《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写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③可见他是多么急切盼望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到来。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写信给恩格斯,请他为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写一段题词,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达未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经说过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当即于1月9日从伦敦回信这样说:“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指但丁——引者注)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意大利刊物《社会评论》第35页)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用不多几个字来表述未来新时代的思想,同时既不堕入空想社会主义又不流入空泛辞藻,这个任务几乎是难以完成的。”④从这段话可以体会到,如果说以往旧世纪的本质特征是统治与苦难的话,那么未来新世纪的本质特征则是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恩格斯以古稀高龄,还非常想亲眼看到这个美好的新世纪的到来,并且亲身参与战斗,只是惋惜自己因年迈再也不能骑马奔驰了。1895年1月3日他给老战友保·施土姆普弗的信中表示:“我还有一个希望——看看新的世纪,到了1901年元旦,我就完全做不了什么事了,也许那时可以离开这个世界了。”⑤这年8月5日,恩格斯因喉癌病情急剧恶化而逝世!他在临终前几天还希望能够看到“无产阶级获得胜利,阶级对抗和各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已被消灭,在各文明国家里和平与幸福已经实现”这样的新世纪的到来。

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的新世纪,首先寄希望于他的祖国德国。由于德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当时力量最雄厚,在合法斗争中取得的成就最大,站在国际工人运动的最前列,所以他在1891年写的《德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就提出这样的看法: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现在已处于这样的地位,它几乎能像数学那样准确地确定它取得政权的时间了。”⑥“和平会保证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取得胜利。”⑦可是后来由于该党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背叛了德国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执行了依附德国政府并支持其侵略扩张的政策,从而丧失了取得政权的机会。同时,恩格斯还寄厚望于俄国革命。1888年他就指出,由于俄国沙皇政府已成为欧洲反动的神圣同盟的核心,所以“推翻沙皇政府,消灭这个威胁着整个欧洲的祸害,——我认为,这就是解放中欧和东欧各民族的首要条件。”“在目前,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就会拯救欧洲免遭全面战争的灾难,并成为全世界革命的开端。”⑧1890年,他具体分析了沙皇政府的国内外政策之后进一步指出:沙皇专制制度崩溃之后,“西方就有可能不受外来干扰地、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当前的历史任务,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把资本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⑨因此,“整个西欧,特别是西欧的工人政党,关心着,深切地关心着俄国革命政党的胜利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⑩恩格斯深信“俄国制度的改变”“将在最近若干年内发生,这是无庸置疑的。”(11)1894年他深感“整个欧洲都沸腾了。危机到处趋于成熟,特别是俄国。那里不会再这样持续很久了。”(12)后来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1917年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见。

四、本世纪曲折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

俄国的革命者从19世纪末起为迎接并促进20世纪的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而加倍努力,艰苦奋斗。1895年,25岁的青年革命家弗·伊·列宁在首都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诞生。1900年1月列宁在西伯利亚流放期满后,7月侨居西欧,12月创 办《火星报》。报头写有这样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的但丁和俄国十二月党人以及我们中国的先哲都先后写过的名言,可以说是新世纪降临之际的先声。列宁于1900年8月写的《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一个反对专制制度,同工人运动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只有组织成这样一个政党的无产阶级,即现代俄国最革命的阶级,才能够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把全国一切民主分子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进行顽强的斗争,彻底战胜万恶的制度,完成历代先人的未竟之业。”(13)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进而讲到:“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要革命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反动势力的最强大的堡垒就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14)可见,列宁这时也已明确认识到俄国革命在本世纪国际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格·瓦·普列汉诺夫于1901年2月在《火星报》上发表《20世纪来临之际》一文,提出“20世纪,在俄国政治自由将作为最强大的文化上的成就而出现。”(15)他还坚信:在新世纪,俄国争得了政治自由之后,将推进世界的进步。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主编、第二国际理论权威卡·考茨基在1902年3月《火星报》上写了一篇《斯拉夫人和革命》的文章,就20世纪世界革命走向问题阐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鲜明地预言:“革命中心正从西方移向东方。19世纪前半叶,革命中心在法国,有时在英国。到1848年,德国也加入革命民族的行列。……新世纪伊始所发生的事件,令人感到我们正在迎接革命中心的进一步转移,即转向俄国。……轰轰烈烈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许会成为最有效的手段,足以铲除在我们队伍中开始蔓延的萎靡不振的庸俗习气和狭隘小气的政客作风,重新使斗争的渴望和对我们伟大理想的赤诚燃起熊熊的火焰。……他们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培育了社会革命的幼苗,并使他们长得更茂盛,更迅速。1848年时,斯拉夫人还是一股凛冽的寒流,摧残了人民春天的花朵。也许现在他们注定要成为一场风暴,冲破反动势力的冰层,以不可阻挡之势给各国人民带来新的幸福的春天(16)。”这是多么有力的论证,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准确的预言啊!

果然,不到三年,1905年俄国人民革命的风暴就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冰层。随后,1917年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使俄国成为20世纪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中心,俄国革命确实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的春天。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更是给予了世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切实的援助。1920年10月,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这篇著名演说中预计到“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17)1922年11月他在发表《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讲演时,还表示深信“世界革命的前途不但是美好的,而且是非常之好的。”他当时是指望世界各国革命胜利之后,能够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可惜,他的这个愿望和理想,到20世纪末不但未能实现,而且连十月革命以来70多年之中亿万人民血汗浇灌的社会主义硕果也丧失殆尽了!

总之,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欧美的众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矛盾重重,已经面临末日,19世纪末已是资本主义的“世纪末”,20世纪初将是社会主义新世纪、新纪元的开端。1917年的十月革命确实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纪元,共产主义政党取代资本主义政党执政的新纪元。可是到20世纪末,却出现大多数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下台,大多数新独立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异乎寻常的新景象。

为什么历史洪流的走向是如此曲折、奇特、似乎是神秘莫测呢?这是非常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一个大课题。

看来,主要是由于本世纪下半叶西方带头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科技革命,从而使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至国际关系、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世界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简而言之,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善于从自身长期发展的历史中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同时又善于从本世纪上半叶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就中借鉴对其有用的经验,逐步改革体制,不断调整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展民主与法制,重视科技与教育,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各种矛盾。这样就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新的转机,能够吸引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且增强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的实力。反过来看,苏联等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却不善于从自身发展中总结成功与挫折的经验教训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长期固守僵化、封闭的体制和政策,不清除封建主义余毒和教条主义恶习,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不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克服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痼疾,不能缓解社会各种矛盾。结果在迎接和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落后了,在增长经济和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方面落后了,在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方面落后了。这样难以为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树立良好的榜样,难以吸引它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更有甚者,在西方和平演变攻势之下,前苏联等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由长期的“左”急转为后期的右,终于导致政局的剧变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挫败。也有的国家,一“左”到底,结果失败得更惨。但是,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从当今世界的巨变出发,借鉴众多国家发展的经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一些国家,也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基点和希望所在。

我们深信,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推动之下,未来世界必将在更高、更新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的民族特点,各自逐步向社会主义推进。21世纪必将是世界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的新世纪。19世纪先进人士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虽然在20世纪仅开始付诸实践,但是它在第三个千年必将逐步圆满实现。公元第三个千年必将是“千禧年”或“千福年”,必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千载太平之国”的来临。重要之点在于我们要认真吸取20世纪亲身经历所留给我们的丰富经验,善于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坚持不懈,继续探索,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注释:

①1963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林天斗、张自谋的《回顾》,这第五种中译本已经是作为汉译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名著来出版,供研究使用。这个新译本有的方面还不如旧译本,例如全书均无标题,不便于读者掌握要点。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7页、第1卷第249页。

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89页、第348页、第22卷第290页、298页、第37卷第6-7页、第22卷第56、57页、57页、第39卷第332页。

(13)、(14)、(17)、(18)、《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第317-318页、第1卷第245页。第4卷第359页、367页。

(15)、(16)、《火星报》1901年2月上旬,第2号、1902年3月10日第18号(转自《列宁全集》的4卷第180页。)

标签:;  ;  ;  ;  ;  ;  ;  ;  ;  ;  ;  ;  ;  ;  

欧洲和美国先进人士对本世纪的梦想和预测_美国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