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论文_高莎莎

论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论文_高莎莎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方案;对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企业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安全责任事故的接连发生使经济损失惨重,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创伤。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石油企业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肯加大在安全生产方面上的投入。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真正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大在安全生产方面上的力度和投入,因为安全生产是一切效益的保障。

一、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虽然相关部门和众多石油企业非常重视安全管理,但是在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几点:

1.部分领导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就生产而言,永远是企业领导者眼中最为直接、明显的成就指标,一个企业强大发展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卓有成效的生产,而生产数据的大小是企业发展程度的直接标志。作为与生产相对应的安全因素,是否安全并不像生产数据那样明显,其仅是企业正规化的隐性标志。发生事故与否决定着是否安全,也就是说,虽然存在着安全隐患与违章行为,但没有发生事故,即仅在表面上完成了安全任务。安全的特性、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初步体现出来,部分安全管理者对安全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在尽量保证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但忽视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追求生产的最大化。从本质上讲,这种认识只考虑到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却忽略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真正关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要保证安全、杜绝安全隐患,然后再追求生产的最大化。正是由于部分领导的认识存在此种问题,才使得当前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处于形式主义阶段停滞不前,无法真正实现健康、有效的发展。

2.形式主义问题严重

就安全管理而言,最怕的就是形式主义、表面功夫。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不追求尽善尽美为诸多安全隐患提供了可乘之机。安全隐患在安全工作形式主义的温床上逐渐滋生、积累,直到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发生安全事故成为必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安全与生产的矛盾逐渐显现的过程。也就是说安全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与过去形成的不良的生产习惯发生冲突。部分安全管理者和部分生产者会出现“怎么这么麻烦”的惰性心理。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心理,使得安全工作在实施之初就出现了大量的形式主义。

3.员工的生产陋习问题

长期的生产陋习使员工出现的“低、老、坏”的不良现象,该现象具有很大的传染性,陋习不随某个员工工作的结束而结束,“破窗效应”使得一个影响多个,老员工传染新人。因此根除陋习存在很大的难度,也正是因为这些陋习,使得部分员工甚至对安全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安全管理会降低生产的效率、限制大家的自由、减少乐趣,该问题也是致使安全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

4.缺乏安全监督及检查

每到进行安全检查时,安全工作会被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等到安全检查一过,安全工作就会随之被忽略掉,使安全检查成了形式、安全成了摆设,即“安全工作为安全检查而做”,这是最大的因小失大、抓不住重点。这成为安全监督检查的不力因素。安全工作不应该只是在安全检查时才被重视、执行,它应该成为一项持久且恒定、长期积累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存在“官本位”思想

长期以来,“官本位”一直占据着我国的主流思想,在石油开发企业中也不例外。领导的看法比规章制度和运行体系更具权威性,领导的想法比生产者的安全需求更有效,甚至可以凌驾于安全管理之上。导致出现典型的“人治”代替“法治”,“人治”的成分越多,规章制度所代表的安全管理体系独立运行的水平就越差。从中可以看出,减少人为的干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转,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安全管理中的体现。

二、相关建议措施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生产活动中,实施安全管理要根据生产的特点实事求是,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生产因素进行管理,将可能发生事故的几率降低为零,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命健康。预防为主的真正执行,首先需要端正态度,正确面对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合适的时机,一举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制定生产方案时,要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斩草除根。进行生产活动时,要做到按时检查、及时发现、排除不安全因素,这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2.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一些人认为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和安全机构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安全管理中,生产组织者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全体人员的参与。安全管理关乎所有与生产有关的人和事,如果没有大家的参与,安全管理就会缺少生气,无法达到预期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四全”动态管理。表面功夫、形式主义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值得提倡。

3.基层成为安全管理的落脚点

在基层实施安全管理,旨在生产中保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护财产安全,为生产设备的顺利运转提供可靠保障。安全管理应该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原则,以保护员工的安全为目标,服务于一线生产,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4.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以责任制为指导,加大力度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完善,明确各级责任、确定管理界面,形成严密、完善的责任制体系。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要从源头抓起、对源头加强管理,切实做好防范措施的监控工作,确保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范围以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重视遗留的事故隐患,按轻重缓急制定计划。

5.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程,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负责制的管理理念,来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加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相互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及分工负责,建立起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的环境氛围,使全体员工都树立起较高的安全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

三、总结

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兴衰荣辱与共,安全生产与全体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直接关系。一个缺少安全保障的企业,根本无法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想更好的面对市场的竞争与机遇,争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由安全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将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来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拥军.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2(19).

[2]刘炳新,马向民.浅谈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10(01).

论文作者:高莎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论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论文_高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