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喆 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137000
【摘要】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行动习惯等进行综合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帮助幼儿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从幼儿社会教育中的“一脑三育”的理论出发,探究“一脑三育”对幼儿社会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一脑三育;社会脑;教育;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25-01
“一脑三育”的理论提出是为了更高效的探究对幼儿的社会教育。首先“一脑”是指社会脑假设,“三育”是指幼儿社会活动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以及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一脑三育”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幼儿在社会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控制自我情绪,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社会脑假设理论和启发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社会脑假说的解释这样的,“社会脑假设是指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大脑内肯定存在着一个旨在认识和理解他人表情的神经机制,在社会交往中人会通过该中枢迅速处理与他人相互作用的各种信息。”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社会脑存在于每一个人,并且人类可以通过神经机制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对他人的表情,动作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
1990年布拉舍经过不断的探究与实验提出了“社会脑”这一理论,“社会脑”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对他人的表情进行观察处理,从而得出他人的目的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脑”发挥重要作用,才能更清晰的了解他人的情感变化,才能更好的处理社会关系。在幼儿的社会教育中充分利用“社会脑”这一理论,可以帮助幼儿有效了解社会,在与他人交际的过程中能够从心理上了解他人的诉求,以便更高效的与他人交流,同时能够提升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因此,根据这一理论对幼儿进行日常教育时可以让幼儿充分的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对不同场景,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做出分类,给予幼儿更多人际交流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脑”的发育,可以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留下与人交往的影响,促使幼儿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二、“一脑三育”的实践
(一)礼仪教育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
中国一直以来以“礼仪之邦”所著称,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仪”一直是为人处世的必备要素。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好礼”“彬彬有礼”等著名的理论。事实证明,礼仪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一个人的礼仪方面可以体现出这个人的教养,在与人交往中能够礼貌待人,会增进他人对你的好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幼儿来说,“礼仪”的概念还很模糊,无法在特定场合使用礼貌的行为或者语言。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更好的与人交流。在日常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礼仪培训,比如:可以将中国语外国的不同场合下的礼仪制作成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还可以将中外餐桌礼仪、服饰礼仪、礼仪动作、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人员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礼仪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快速的学习礼仪。同时在日常的交流中教授幼儿正确的礼仪使用规范,比如开展礼仪学习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对具体礼仪进行介绍,对礼仪使用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没有规范使用礼仪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走访敬老院,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教授幼儿具体的场合礼仪使用,这样就可以在幼儿的思维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礼仪习惯。
(二)安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幼儿的安全需要教师与家长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意识淡薄,不能明辨是非,不清楚哪些行为会对自身,对社会造成危害,当幼儿在遇到危险时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安全保护的同时,加强幼儿的自我安全意识。幼儿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幼儿有认识危险的意识,在危险降临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些不仅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危险防护演练。比如:定期组织一些地震演练,模拟地震场景,带领学生如何进行规避危险,引导学生进行逃生,在遭遇困境时如何在心理上保持冷静,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防火灾的演练,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此外还要教育学生在遇到坏人时应当如何机智应对,如何快速的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等。这些安全演练与培训能够基于幼儿在危险降临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示范,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更好的规避危险,实现自我保护。
(三)情绪管理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对于幼儿来说,有效的控制情绪是很难的课题,因为幼儿的心智与理智不成熟,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波动,因此,情绪管理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让幼儿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情绪,怎样才能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释放情绪时应该选择怎样的场合等。针对幼儿教育,教师首先要让幼儿控制好哭闹的情绪,要引导学生哭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学会冷静,如果有不愉快或者不满意的事情,应该及时寻求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不能用哭闹来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之间懂得协助,学会配合,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能嫉妒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对自己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养成勇于承担,敢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讲有关诚实做人的故事,或者让学生们观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童话故事让学生们积极讨论自己对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理解,在此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途径发泄情绪。
结束语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与人交际的基础。在幼儿社会教育中,要对“一脑三育”理论有深刻的认识与实践,从幼儿的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情绪管理教育三方面出发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8 (17):32-33.
[2]郑莹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价值及渗透[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11):157-158.
[3]王友缘,吴慧娴.从“社会性教育”走向“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新审思[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30(02):148-153.
论文作者:靳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幼儿论文; 礼仪论文; 社会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情绪论文; 危险论文; 理论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