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国际交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国际交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决定性论文,国家利益论文,教学模式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考虑教材的基础上,以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为起点,运用教材的基本范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的材料为基本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要目标,通过定点确定核心概念,借助拓点让学生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通过记忆核心知识点来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用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解决现实的问题,最后做总结。

一、定点——运用材料,确定核心概念

定点是运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素材确定材料所讲的核心概念。定点是“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确定好核心概念对于后面的环节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决定后面四个环节的研究方向,决定知识体系的构建层级,决定结点的艺术。确定好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的展示,通过运用课本的基本范式,归纳学科的关键词确定核心概念,这是学科思维的体现。确定好核心概念是对生活的感知,核心概念确定得越准确,往往体现对生活的感知越深,体现对社会脉搏的触动越敏感。

定点的基点在于教材和材料所描述的核心概念,在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方式,根本的基点在于学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相应素材或者引导学生快速通读教材,运用归纳的思维方式,确定核心概念。下面通过教材和素材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定点。

依据教材定点模式,比如,在《政治生活》的《国际交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框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在速读教材的过程中,来确定核心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全读、速读、注读相结合。全读是指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读框题的标题,框题内的目、正文与“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辅助文都要看到。速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快速阅读,在这一环节不能花过多的时间,要提高阅读效率。注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对那些重复率较高的概念多加注意并予以标注,往往这些就是核心概念。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这一框题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本框题的核心概念就是“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

另外,可依据材料的情景模式来确定核心概念。下面是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的背景材料。

材料一:习近平与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会谈后达成共识,同意把中墨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深化互信,拓展合作,增进友谊,这充分体现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合作的精神。

材料二:白宫官员表示,中美两国元首非正式的会面将有助双方进行更坦诚、不照本宣科的对话,而对话的内容将更广泛,且不一定要有结论。而在经济、朝鲜与网络议题外,亚太领土争端也将是这次会谈焦点。白宫官员称,美方认为这次的会谈将有四个目标,分别是加深两国彼此了解、说明彼此的关切、扩大合作领域,以及发现未来的双边互动模式。

纵观以上两则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两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学生直接发现,涉及中墨和中美关系。学生运用聚合思维,借助教材的基本知识,可以推断出核心概念是“国际关系”。

二、拓点——运用课本,构建知识体系

拓点是指根据定点所确定的核心概念,运用教材相关章节的知识,探究核心概念所研究的知识范围和对象并拓成知识圆圈,引出各知识的关系。拓点是“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拓点任务的完善程度决定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程度,对解决定点型的主观题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定点型的主观题就是考察拓点的完善情况,比如,2010年广东生省高考政治卷的36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在这里就是考察“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同时,拓点的完成需要借助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完成,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完整体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创造出完美的知识结构体系。再者,拓点的顺序性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拓点的基点在于教材对核心概念相关知识的描述,在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于知识的内在联系。拓点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围绕核心概念所描述的知识。为了增强探究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对围绕核心概念探究的范围进行明确,甚至可以指出探究的页码和段落,包括框题的标题,框题内的目、正文与“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内容,并将核心概念发散成为知识体系。

为此,在《国际交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框题中,针对第一个核心概念“国际关系”,教师可以规定阅读教材范围,从教材的第93页到95页的“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这一目之前,指出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在最初几次使用这一模式的时候,为了规范化,教师甚至可以提供以下图式,让学生在里面填相关内容。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以后的拓点步骤可以借鉴这一图式来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明确知道,学生拓展的点数,并不一定是和教材完全一致。教师需要对学生拓展的点数进行确认并进行完善,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图式进行调整,包括调整知识圆圈的数量、兼顾顺序性。同时,还需要对每个点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规范。比如,关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知识点,通过对教材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关键性语言的理解、规范,形成“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这一规范性的内容。

三、忆点——展示能力,记忆核心知识

记忆是所有学科需要的共同能力。忆点是指对定点所确定的核心概念和拓点所形成的知识圆圈,进行记忆,尤其是对核心内容的记忆。如果说定点、拓点是学生能力的外化表现,那么忆点这一环节就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忆点过程的进行,实质就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系统化、条理化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忆点结果的呈现,是对课堂知识记忆程度的展示,这是对遗忘规律的运用,从而带动学生运用好规律来学习,并且学会实现由课堂运用向课外运用的迁移,实现科目内运用到其他科目运用的迁移。

忆点的基点在于教材对各点的描述,在于拓点的图式。基于此,在忆点的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此框题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围绕核心概念讲了哪几方面的知识。这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在自我效能感的实现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本框题忆点的环节中,需要忆的核心概念有“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围绕“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讲述了含义、内容、形式、交往方式、决定因素等,围绕“国家利益”讲了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记忆“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内部的机理机制,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正义的。

四、用点——精编试题,提高运用能力

忆点不是目的,用点才是目的。用点就是指学生主体通过定点、拓点、忆点的三个环节,运用核心概念、知识体系来解决学习问题。用点根据答案的确定性可以分为开放式运用和封闭式运用。开放式运用是指运用相关定点和拓点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不是确定的,判断答案不是通过正确与错误来进行评价,而是通过是否合理来评价。封闭式运用是指运用相关定点和拓点的知识来分析问题,答案是唯一的,可以用正确与错误来评价。通过用点,可以培养学生针对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用点的基点在于学生自我成长和知识的内化需要。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成长需要在运用中实现,学生的发展需要借助知识内化的过程来达到。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点。引导学生用点需要做到优情、用点、怡情的统一。优情就是教师需要设置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情境与问题的设置非常接地气,让学生有话可说;用点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材料;怡情是用点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认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看待社会,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国家,增强与弘扬正能量。

为此,在这一框题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前文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来进行分析。

通过前文材料分析,学生在确定国际关系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国家与国家之间要涉及经济、政治等内容,可以看到国家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看到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可以看到合作的基础在于国家利益的共同点,领土争端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会谈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也不是通过干涉别国内政来达到目的等等。这种开放式地运用知识来分析材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怡情的目标实现也可以得到体现。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有多种方式,通过会谈的方式是非常理想的方式,相信国家之间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以诚恳的态度来处理竞争。

五、结点——落地有声,内化为“能力果”

完整的课堂结构需要有结点的环节。结点就是学生在学习完本框题之后,用言简意赅的方式对本框题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形成结论。结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图式,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流程图。只要有助于学生内化“能力果”,只要有助于学生对框题内容的升华,只要有助于学生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都是可以的。

结点的基点在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在于概括能力的有效发挥。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框题的标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可采用嫁接技术,沿用框题的标题做结点,也可以采用自己的总结提炼形成。

以上是对“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这一模式是在现实中加以实践并予以提炼所形成的,模式的研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标签:;  ;  

“五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国际交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