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市论文,为例论文,化与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3)07-0102-05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9/2000《迈进21世纪》承袭了上一年度的“知识与发展”的主题,着重研究了高新化背景下的城市化,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现象决非偶然。事实上,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两者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

一方面,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互联网到基因工程,从纳米技术到“清洁生产”,基于高科技之上的产业发展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这样一场重大变革对世界的影响并不是均匀的,占国民收入大部分比重的城市地区显然受到的影响更为强烈。这是与城市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人口积聚而导致需求积聚、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特点有关的。

另一方面,用高新化的视角来观察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发现一些新的特点。较以往发展经济学家重视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如何在高新技术的R&D、产业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的那样,“最大的都市地区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创新性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多样的经济基础,使它们能够从这样一种环境中获得重大利益”。

因此,将上述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探究它们内在的互促机制,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城市化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作用机制

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日益增长。在低收入国家,城市地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占73%,在高收入国家中已经占到GNP的85%(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0)。

近年来,全世界对城市化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并将其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1996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城市高峰会议提出的主题是“帮助城市增长,更加积极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会议的专题报告对未来世界提出了惊人的预测:到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1世纪将是真正的城市化世纪;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人住在城市里;2000年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突破500个;在21世纪,各国将不再盲目或草率地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转而把焦点放在让城市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全球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往城市集中,是现代化发展的自然结果(浙江省计经委课题组,2000)。

表1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城市特征比较

城市特征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城市特征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就业形式 以按部就班的 以非常规就 资源利用 以有限资源利 以积累性资源

常规就业为主业为主 用为主 利用为主

环境

污染型为主

清洁型为主 经济基础 能源 信息

组织形式 正式的 非正式的

居住形态 专门化住宅区 混合性住宅区

工作程序严格排列 灵活排列

操作规程专家操作 自己操作

交通公共交通   私人交通 通讯  电报 电话

工作时间 固定的

自由的储蓄存款 通过银行职员通过机器

娱乐媒体 剧院 电视、录像 工作地点 办公室 家庭

办公自动

大型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产品

统一性多样化

企业空间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城市形态工业城市 后工业城市

城市空间

中心地等级 网络结构

民主参与

代表制民主参与制民主

组织

结构

资料来源: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2000。

尽管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弊病——如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堵塞、犯罪率高、无家可归者成群、贫富悬殊,但是,许多研究同样证明,城市可以为居住者提供较佳的生活品质,住在都市里的人享有较完备的公用设施、较多的工作机会,和较齐全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不难料想,21世纪,在高科技的强力推动下,城市复活的精彩一幕将在全球上演。

要深入把握未来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就必须考察城市化过程中高新科技的作用,从而对高新科技促进城市化的机制有所把握。那么,高新技术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究竟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呢?在我们看来,高新技术作用于城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技术革命导致的经济集中成为现代城市化的动力。从历史上看,技术变革是导致经济集中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内,地铁系统、汽车、城市高速公路系统都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是工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工业化的产物。现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将进一步地强化这一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背景下,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也将改变城市化的运行轨迹(徐匡迪,2000),—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高新技术对交通、运输、通讯的不断渗透使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对改变,城市的可及性或通达性将得以改善,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自然增强,城市可资利用的资源相应增加,使城市区位利益因此提升,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城市的聚集功能;高新技术的采用,导致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利用能力的增强,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通讯网络使得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摆脱了空间限制,人流和物流在数量上的节约使得城市中心可以更大限度地容纳、吸收社会经济活动,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表1列举了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中城市的不同特征。

其次,高新技术开发区本身构成城市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对于中国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开发区来说更为明显。这其中的逻辑是: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必须要依靠人才,大学周围往往就是人才积聚、技术外溢的地区,而中国的情况是,大学,特别是好的大学,一般都设立在大中型城市里,出于上述考虑,或者再加上出于利用城市积聚效应或者分享城市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原因考虑,中国较为成功的开发区往往毗邻城市或者直接把高新区作为城市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城市的扩散往往伴随着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建设,如苏州新城的建设与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就有密切的联系。另外,由于一些开发区运作良好、发展迅猛,在用地方面往往会突破最初的规划而需要扩充,此时,高新区内在的扩张要求实际上就与该高新区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相一致了。以高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城市经济实现增长的新源泉。以西安高新区为例,其1999年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5.72%,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7.82%,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成为城市在地域空间上新的资源集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创新(观念和体制)中心,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的极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产业提升和结构改善的作用。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中的某些主导产业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IT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1993-1996年间高科技产业产值占到美国年GDP的30%以上,GDP的增长中有27%来自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在下世纪初,高科技部门所贡献产值将占到GDP一半的比重。以杭州市为例,1999年全市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预计到2010年达到30%以上;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模糊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界限,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印证了“只有传统的技术,没有传统的产业”的观点,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制造业来说,制造业越来越强调高效的资本/工人比和新型的高技术材料,常常与可从远距离获得供应的软件、编程、工程服务等中间服务投入相连接(Yestes,1997)。另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城市中心地区由于要素价格升高,原有企业会向郊区转移,从而产生“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有形资源较少,同时出于品牌和形象的考虑,往往在城市中心兴办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空心化的不良影响。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城市化作用机制

在城市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方面,我们认为高新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样需要相应的城市化水平作为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集聚的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了知识与信息、管理经验等无形要素。而集聚效应又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本地化经济”、“城市化经济”等几个层面(吕玉印,2000)。

一个行业从城市化经济还是从本地化经济获益更多,取决于其创新性如何。一般而言,新的、充满活力的行业倾向于选址于大城市中心,在那里他们可以得益于不同部门所提供的多种好处。而老的、成熟的行业集中在比较小的、更专门化的城市,在那里拥挤的代价低、本地化经济的程度更高。

集聚经济的收益来源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来源:(1)分工与专业化所产生的利益;(2)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利益;(3)外部性经济产生的利益;(4)市场效率的提高(吕玉印,2000)。其中,特别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原因有信息经济和规模收益递增,以及城市的孵化器功能。这里特别要说说“城市孵化器”。所谓城市孵化器,是指城市环境有促进培育新生企业的功能。在城市里,厂商总是最容易租到可供利用的场地,也可以从劳动力市场雇到拥有各种技能的工人,因此,城市的环境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从这一点上说,城市化能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促进了人才的聚集。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人才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由此产生了“人才高地”效应,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通过人才间的竞争和“学习效应”,提高了发展高新技术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有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的规模对于当地的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Black和Henderson(1998)对1940-1990年间的估算表明,即使不考虑经济增长趋势和城市特色,美国城市规模扩大20%,城市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就会增加一个标准离差。

第三,城市化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和扩散。当今世界,知识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主题,地理位置的邻近,降低了信息成本,便利了知识的传播。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当公司集中在城市里的时候,工人寻找就业机会的费用大为节省。另外,在有些情况下,通过观察邻近的公司在做什么,相邻的公司会得益于之间知识的扩散。专利引用的证据表明,信息流动实际上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恶化的(Dumais、Ellison和Glaeser,1997;Jaffe、Trajtenberg和Henderson,1993)。企业的聚集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都有助于建立一个信息搜集、分析、共享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革新。而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外部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会逐渐超过城市内部,这也说明,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技术和信息的扩散机制的确存在。在这里,必须特别强调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腾飞的翅膀,而好的项目与风险资本的匹配之间则存在一个信息沟通问题,以硅谷为例,许多项目的洽谈都是在一些酒吧和餐厅中完成的,因此,城市的一大功能就是提供了许多类似的信息沟通场所,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完善而多样的服务。一般而言,由于受金融的规模经济性决定,金融中心往往只集中于少数大型城市,也就是说,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更能够提供完善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高技术企业融资的需求,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予以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最后,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城市化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报告指出,“最大的都市地区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创新性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多样的经济基础,使它们能够从这样一种环境中获得重大利益”。城市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体系,即所谓的“城市创新体系”。该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区域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间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的稳定关系,它以经济交流为基础,包括文化、技术、制度等各方面的交流,因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创新体系的特点和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经济发展取决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城市创新体系可以很好地传播信息和知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2)城市创新体系是发展企业的一种新手段,它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得到资源和信息互补。(3)城市创新体系是个开放的系统,可使企业间、企业与机构间、企业与大学间互相渗透,形成较为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结构。(4)城市创新体系可通过企业与地方联系,使企业获得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2000)。

三、杭州市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互促机制分析

以上着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以下则侧重于对杭州市发展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而且随着两者进一步地发展,两者的一致性将会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互动。

从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的杭州市城市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实践来看,杭州城市化和高科技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

——首先,杭州的城市化建设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并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般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1)形成各种要素快速流动的区域;(2)组建高科技孵化器;(3)刺激技术创新;(4)吸引风险投资;(5)高科技产业结构的提升。而杭州城市化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的经济服务能力、建立人才高地等方面的工作增强了杭州市的要素聚集能力,从以下四方面对上述环节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杭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要素快速流动区域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以及全长112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端的建成使用、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以及蓬勃发展的航空运输业铺起杭州发达的交通网,大大加速了各种要素的流动,为高科技的引入和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还促进了高新科技园区的发育。高科技园区一般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在郊区的延伸部分,发达的公路、铁路将高科技孵化器与城市的距离大大拉近。杭州市区与几个高新技术园区之间便利的公路加快了要素的双向流动,缩短了孵化器与市区资金库、人才库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孵化器的功率。

第二,杭州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为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主要表现在杭州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和扶持上。

一方面杭州市政府已经制订了旨在把杭州建设成天堂硅谷的“一号工程”,通过这一长远发展战略大力鼓励和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在杭州发展壮大。“两港三区”(两港指的是信息港、新药港;三区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蓝图也在构建之中。“两港”将高科技定位在信息和生物制药产业上,这无疑将加快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提升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三区”推动了杭州高科技孵化器的发育和成熟,为高新技术向产品成果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了高科技与市场的融合速度。

另一方面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各种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例如旨在降低风险投资风险的《浙江省鼓励发展风险投资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市政府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条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退出及对享受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风险投资扶持等方面也做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

一种比风险投资更有吸引力的筹资方式也已在杭州初露头角,那就是将创业投资与上市公司良性扩张有机结合的“天堂硅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投资控大股,东方集团、阳光集团、民丰纸业等省内部分新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知名企业参股组建的一家专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全新投资机构,注册资本1.618亿元,公司将在政府宏观政策导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下运行,通过参股、控股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借助资本经营手段,为股东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这种高科技筹资方式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及人才集中的优势,且受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风险。

第三,杭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杭州聚集了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各类科技人才,为杭州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据省统计局《市地科技进步统计评价报告》的资料,杭州市在1998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就达2.6万人,约占全省的49.7%。1999年,杭州在校大学生已达12万人,约占市区总人口的8.57%。以新浙江大学为龙头的大学群每年为像UT斯达康、杭州贝尔、东方通信等高新科技企业提供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随着杭州市知名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杭州创业,100余名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八个国家的海外学子已在杭州这块创业的热土上兴办企业40余家,成为杭州高新科技园区一支活跃的力量。随着各层次各专业的人才不断地汇集杭州,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人才库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高新技术的发展壮大推动着杭州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杭州的城市信息化程度,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并逐渐改变着杭州市民的城市观念。

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杭州市政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部门先后建立起信息机构,目前,已建有主干网、万维网(WEB)和大楼数据节点机,建立了涵盖170个单位的市党政机关计算机通信网,建立了与国家、省联网的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大多数政府部门已建有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政府机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政务改革,提高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务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将促进杭州市政府在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杭州城市化的速度。

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建立了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自动化控制示范工程等大大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工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国内各大互联网和网络公司在杭州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杭州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热潮,市区多数大中型商贸企业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营电子化。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杭州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城市的要素聚散能力。

网络公司利用改造有线电视网的契机,将宽带网接进家庭,将杭州市民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数据宽带网时代。这种宽带网的带宽达到每秒10兆,其传输速度比现在的普通电话的传输速度快几个数量级。有了这种宽带网,杭州市民可以省略繁琐的拨号过程而直接上网,且上网速度大大提高、上网费用有所下降。社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将使市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革命性变化,培育杭州市民的高流动性、高信息化等现代化大都市所要求的市民素质。

收稿日期:2003-02-10

标签:;  ;  ;  ;  ;  ;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