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工智能、养老、法律保障
一、人工智能与养老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某些智力活动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七个领域:个人助理、安防、自驾领域、医疗健康、电商零售、金融和教育领域。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拥有先进的语音、视觉、传感等技术的优势。
(二)我国目前的养老行业现状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阶段,随着全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各种新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18年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392.8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353.6万张。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养老行业的发展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三)人工智能引入养老行业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空巢问题”愈发严重。家庭养老弱化、养老机构不足等都是养老行业中难以逾越的阻碍。而引用人工智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价值,可以做到照顾老人精神生活、日常生活等等,或将使养老行业的诸多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二、人工智能引入养老行业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故障维修
以现有的日常助手型机器人为来看,在协助老人日常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机器故障,轻则危害产品本身的寿命及使用,重则危害老人人身安全,损害发生时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二)预测错误而造成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医疗看护型”的智能产品。一些看护型小助手,智能手环等可以通过提醒老人吃药、统计健康数据等监管老人健康。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统计错误,或疾病预估错误等。如果智能手环的监测出现错误,导致老人误诊而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该由谁来赔偿?
(三)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的泄露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在处理老人需求时是否会将老人个人隐私泄露出去,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不便?老人的财务状况、健康状况、个人偏好等等都被统计进数据,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人工智能引入养老行业后,老人的隐私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三、法律的保障
(一)我国现有的政策
2017年7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在智能健康和养老方面,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实现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具体内容详见《规划》。
(二)构建法律的规则
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需要合适的法律规则来支撑,我们应秉承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资源开放的原则,大力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研究,注重人工智能的监管与科技进步的平衡,制定必要框架,但不宜立法过细,以免制约科技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具体法律适用问题
1、产品质量法的适用
首先是销售者、生产者必须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以《产品质量法》第40条举例,购买的人工智能产品不具备特定功能如检测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无法照顾老人起居等却没有事先说明;销售者出售产品的质量状况与产品或包装注明的产品标准不符时;产品质量与说明书,或者产品的样品不符时,都可以适用本法要求销售者承担损害赔偿。
又如《产品质量法》第41条中,只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因缺陷而造成了人身和他人财产损害,不论生产者是否有过错,均应向受害人赔偿损失,只有存在产品未流通、产品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不存在、产品流通时的科技水平不能发现缺陷的情况时可以不用承担赔偿责任。本法既维护了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促使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减少缺陷。
其次是消费者有权要求获得损害赔偿。《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了因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受害人的人身伤害分为一般伤害、致人残疾伤害和致人死亡伤害三种情况,在受到伤害后,可以根据以上三种情况确定自己的损害赔偿范围,维护自己的权利。具体详见法条内容。
最后,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方式方面。《产品质量法》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产品质量纠纷,也可以请社会团体、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还可向仲裁机构申请裁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除此之外,针对人工智能产品例如智能机器人的侵权问题,还可以借鉴欧洲议会《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登记制度,通过强制向保险计划和赔偿基金项目达到损害填补与风险预防、科技进步与社会安全的有机统一。
2、个人隐私保护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侵权责任法》将下列行为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本次列举只包括与问题相关的情况):(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3)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4)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5)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6)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27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四、结论
养老引入人工智能是一种趋势所在。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将人工智能合理的应用于各个领域。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与之相对应的法律保障问题,法律会在提供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给消费者更多的权益保障,稳定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章范 张建文.智能医疗机器人侵权的归责进路与制度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5,2018年04期:35-41
[2]邱林晓 赵婉丽 杨子椰 苏清霖.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17)
[3]李政权.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责任理论审思——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作者简介: 李雅欣 (女,1999年1月19日)籍贯:北京 民族:汉族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法学。
1999年1月生,北京人,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2017届本科生。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引入人工智能促进养老服务的机制构建”的成果之一。
论文作者:李雅欣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老人论文; 产品论文; 智能论文; 法律论文; 健康论文; 行业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