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医院 重症医学科 050300
【摘 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采用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SAS评分在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为12.90%明显少于对照组39.34%(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68-01
急性心肌梗死多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易使患者出现濒死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等药物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很大[2]。因此,合理规范的护理是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疾病快速恢复的一剂“良药”。于是,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采用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在40-71岁之间,其中急性前壁梗死18例,急性下壁梗死16例,急性高侧壁梗死12例,急性广泛前壁梗死15例;观察组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在40-71岁之间,其中急性前壁梗死19例,急性下壁梗死15例,急性高侧壁梗死13例,急性广泛前壁梗死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整洁、卫生,多放些绿色植物,增加生机。病房内灯光要柔和,温度适宜,保持环境安静,避免频繁走动,减少探视人员次数、人数,并减少外界噪音对患者的刺激物。②生活护理:给于患者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心梗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按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勤翻身、洗漱、大小便等。按需为患者做按摩腹部、做肢体运动,防止便秘、静脉血栓的形成。③疼痛护理:剧烈疼痛是急性心梗患者最早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患者情绪波动的催化剂。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性质,估计疼痛程度,将情况告知主治医师,为患者做相应的镇痛处理,并安抚患者情绪。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发现问题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开导及疏通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检验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在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2例、血栓形成1例、便秘1例,占总人数12.90%;对照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心绞痛1例、便秘5例、血栓形成2例、褥疮8例,占总人数的39.34%。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指一切护理措施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治疗的情绪,一切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原则的护理[3]。人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尊重患者的权利、人格及隐私的宗旨,并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在人性化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心情愉悦、态度和蔼、语言热情、动作体贴,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不呵斥患者等。
因此,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通过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的需求,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最合理、科学的护理方式,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加快身体的康复,使医患关系更为和谐。
本次试验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很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在临床上推行人性化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曹磊.人性化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117-118.
[2]罗雁萍.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3):388-390.
[3]李静,赵绕绕,张艳美.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25(21):183-184.
[4]许淑娴.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4):155-156.
[5]杨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8(18):108-109.
论文作者:刘江燕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