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云:在乡村振兴中破解农村儿童留守问题
□ 丁茂柏
灌云县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编牢织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网,让农村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一、制度作保证,关爱有保障。站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灌云县将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县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全局上,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方向,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县政府建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关爱保护工作难点问题,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密切配合,握指成拳,共同发力。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协同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联动架桥梁,关爱更温暖。灌云县充分发挥政府关爱留守儿童主导作用和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强化部门联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为302个行政村配备农村留守儿童督导员,确保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在保护网络覆盖范围。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面广量大、关爱任务艰巨的现状,县政府还专门调整事业编制,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整合民政、公安和基层组织等各部门力量,认真督促留守儿童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护照料和家庭温暖,民政局充分发挥部门牵头作用,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市完成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任务。建立信息平台,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并为留守儿童购买意外险,将孤儿纳入“明天计划”资助范畴。县教育局积极推进“留守儿童之家”进校园活动,相继在全县55所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采用“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制”代管模式,使每名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家长”管。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县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组织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校外辅导站”“青少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县妇联实施“春蕾计划”,至今共创办各类“春蕾班”100多个,为留守儿童减免学杂费200多万元。团县委实施未成年人“心理阳光工程”,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发布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微博、微信,受到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这些平台不仅丰富了关爱保护实践载体,还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难题。
三、拓展增活力,关爱更精细。灌云县积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的优势,集聚社会爱心力量,开拓更宽广的关爱空间,实现政府保护与社会关爱优势互补、有效衔接,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留守”。原岗南村支部书记钱余堂在政府的推动下,投资50多万元,利用村闲置的小学建立“岗南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集中收养社区留守儿童72名,被誉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南岗中心小学位于西部岗岭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共有814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0.2%。该校为让农村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筹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退休教师和专业社工,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此外,还建立心理咨询室、宣泄室、视频交流室等场所,让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校外生活、寒暑假期充实快乐地度过。华英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为让该校600多名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温暖,安排代课老师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及时观察和记录留守儿童表现,并将其反愦给班主任老师,共同制定教育管理策略,拓宽乡村学校教学思路,让农村留守儿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阳光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民政局
标签: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灌云县论文; 留守问题论文; 农村儿童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江苏灌云论文; 江苏省灌云县民政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