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研究马克思商品经济思想的缘由与意义
1、研究马克思商品经济思想的缘由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概念的分析揭开了他系统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大幕。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必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产品经济时代,在他预测的未来社会中是不存在商品经济的,个人劳动将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从社会机构中领取自己的劳动成果,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证明商品经济阶段是无法跨越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商品经济,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惑,也使大家在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上走了很多的弯路,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列宁、斯大林作为第一批践行马克思共产主义政策的领导人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则是对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又一突破。从理论上看,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演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主导--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计划与市场并重-市场为主,计划补充,到最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从“计划为主”到“市场为主”的转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贫富分化、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环境污染、新自由主义思想蔓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不禁会让人们疑问:我们还能到达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吗?马克思所说的超越商品经济真的错了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将如何进行改革?......这一系列的问题关乎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关乎着改革的未来。
因此,我们必须理清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以历史镜鉴现实,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2、研究马克思商品经济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政治经济学,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并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当然,马、恩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时候,也同时阐述了许多适应于一切社会发展阶段或某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共同规律,如商品经济规律。商品经济已经有5000-7000年的历史,它是任何社会分工,又有利益差别界限的社会所共有的经济现象,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专利。它存在于出现社会分工之后的几个社会形态中,“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现象”。马克思详尽论述了商品产生的条件、历史与消亡的过程,他的确预测在未来的社会里将不会有商品经济,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他所设想的商品消亡的前提条件:(1)是全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2)个别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3)生产力极大发展,生产高度社会化,社会直接从事计划生产和产品分配。可见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没弄清楚两者的差别就断然否定商品经济这肯定会造成思想的混乱,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实践梳理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演进历史有利于我们澄清各种理论混乱,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继续实现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新的突破和创新。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进入到改革深水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下行经济压力。在风起云涌之时,很多人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出疑问,甚至希望实施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全面进行私有制改革,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历史来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并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指导接下来的改革。今年习总书记也在中共中央集体学习中提到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商品经济,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继续推动市场经济改革,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坚持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来正确处理好它所带来的问题,明白商品经济只是一个历史阶段,我们终将超越它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所有的经济实践主要是围绕着恢复国民经济来进行的,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以及众多经济学界的学者们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独创的见解,为以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关于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黄展在《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中认为他的积极成果主要有:第一,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商品经济。第二,突破了社会主义商品活动的范围,毛泽东不仅认为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也是商品,而且还承认有一部分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第三,明确区分了两类商品生产的不同性质,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引向资本主义。此外,党的其它领导人如刘少奇,陈云等提出了例如“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等有突破性的见解。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至于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在社会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
1978-1992年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理论逐渐被“解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的阶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吴树青在《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一文中将这一时期的理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吴敬琏也谈到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在于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德源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历史性突破》的硕士论文中总结了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相兼容;(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运行、发展的手段;(三)所有制不同是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992年开始我国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时,首次提出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要建立的新经济体制。随后,中共十四大郑重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更加具体化,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了2002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 改革进入到了深化与完善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从新世纪现阶段的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探索。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现,从各个方面进一地具体化了我国经济改革,也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经济在战略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正在兴起。刘鹤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一文中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加决转变政府职能;(二)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四)加决改革财税体制;(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新发展,其中最重要莫过于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王成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的新发展》一文中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做了如下概括:“一、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了新的界定,明确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地位及科学内涵的新概括三、把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三、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当代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还很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经济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改革中出现了泛市场化的倾向,在改革的方向上存在着过分迷信和依赖市场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问题的根子在于市场化不足,政府干预过多,因此,应当尽快减少和取消政府干预,加快非国有化的进程。虽然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仍然不成熟,离发达完善的市场还有一段距离,例如: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尚未完成、价格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市场调节存在的缺陷,诸如失业率较大,收入分配差距、经济波动等。但这并不是泛市场化或者是过度市场化的结果,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更好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1、马恩商品经济理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的研究给我们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我们不可能指望着能有一劳永逸的结论,而是应该立足当前中国的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原则,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时家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到“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为国家、为人民的价值目标。2、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理解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调节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不是代替市场,是为了促进竞争而不是遏制竞争。”劳动异化理论告诉我们所谓的异化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是被迫的、不自愿的,因此在现有社会发展状况下,我们应尽可能的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使劳动体现劳动者的主体意愿,为此我们进行以下探索。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增加,更是个人财富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同等财富的创造,劳动者更少的工作时间,这更有利于劳动者更多的支配自己的劳动。
②完善劳动就业市场:社会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自主择业观。政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企业优化就业环境,推进人性化管理制度,强化企业责任。
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政体,既包含了人自身的和谐,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系统各阶层的和谐、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和谐。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处理好劳动与资本、效率与公平、人与物的关系,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
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推行改革,才是顺应民意,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向前发展的光明之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接下来我国的改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同时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抵制全盘私有化的主张。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提高经济开放水平。4、抓住主要矛盾,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上层建筑保证。
论文作者:刘国民 董璇 周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商品经济论文; 马克思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理论论文; 社会论文; 市场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