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论文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论文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

王英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学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课改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个院校在数字化课程的构建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构建数字化课程的重要性,并探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化课程 构建

数字化课程借鉴了开放化的教育理念,利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将各类专业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加工、制作,供学习者来学习。数字化课程能够营造出“主体性”、“交互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环境,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容”的前提是承认工作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容错纠错机制是为了更好地正视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为更好地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而这前提就是要承认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1 高职院校构建数字化课程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在“师资队伍”、“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构建数字化课程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与学习渠道,满足了个体的学习要求。从教学角度来看,数字化课程的构建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个性、全面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他们的课程资源分享与教学交流要求,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益,对于教师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字化课程将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相整合,发挥出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效应,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构建出终身学习体系,有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管理、服务、生产一线提供专业人才。

数字化课程的构建,需要遵循几个既定原则。

教育性原则:数字化课程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优质教学资源作为载体,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简单易懂,方便学生理解、操作。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他们的“知识理解规律”、“认知规律”来组建课程内容。

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要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利用一些机器设备,设备的性能越好,功能越齐全,这样就更加可以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所以,为了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效果,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建筑工程一定要先具备软件与硬件材料。

教育性原则:数字化课程的构建还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通过优质的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学习知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教学资源支持,并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纳入数字化课程中。

一只大象朝着四人走来,大象一点儿也不怕人,它身后还跟着几只小象。大象一家走到河边饮水,河边有个古老的石牌,上面写着—泿水。

交互性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兼具实践性和操作性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数字化课程的构建需要将“学习”、“操作”、“考核”等内容融于一体,利用教学软件开展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

2.1 整合各项教学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以满足高职毕业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依托,并关注教师的课程教学、课程开发、知识更新,兼顾“继续教育”、“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建立移动APP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生通过身份认证登陆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了“靶标式”推送,做到“因材施教”,借助P2 P互动的方式,实现“在线讨论”、“测试PK”,通过该种形式来完成教学反馈。除此之外,突出数字化课程的“结构化”与“完整性”,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知识拼图,借鉴其他人的笔记,甚至可以实现多人协同笔记共享。

2.2 拓展教学资源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要求,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整合教学资源:(1)“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实训岗位、交流中心等;(2)根据开放式教学要求,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典型任务,构建虚拟资源,制定考评方案,做到“培训考评”、“课程考核”兼顾;(3)根据建设主体的多层次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人力资源工作职业的“流程”、“标准”、“教学文件”、“作业规范”,人力资源岗位工作相关的设备与设施图片、视频;(4)专业教学相关的资源、典型任务、工作案例,以职业技能培养作为核心,发挥出网络教育渠道的优势,形成核心能力培训包,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于“职业岗位培训”以及“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2.3 对接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所用的资源包括“教材”、“课程软件”、“电子资源”、“学材”等,在数字化课程的开发上,要充分对接课堂教学的需求,以课程教学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一方面,以情境作为载体,编制教学体系,通过真实+虚拟的方式来编写学习模块,与工作情景接轨,实现“实务”、“学习任务”之间的对接,突出教学内容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任务引领的方式,为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提供契机,通过“理论导学”、“任务导学”、“知识分析”、“任务实施”、“教学评估”等方式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情境实现教材内容、数字化资源的对接,帮助学生达到做、学结合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增加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趣味性,在教材内容中插入热点事件、课程历史沿革、行业现状、最新规范,删减不合时宜的陈旧案例,加强基础训练与拓展训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4 构建数字化题库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建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的便利性,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与之相关的数字化题库,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在线答疑”、“题库资料”进行立体配置,方便学生在课后的自学。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来看,题库内容包括“练习题”、“测试题”两类,练习题的内容有基础理论知识锻炼、案例分析和处理、职业资格考试训练。在“案例分析和处理”模块中,根据学生的层次将其划分为低、中、高三种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难度的案例。“职业资格考试训练”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对接,包括“仿真训练题”、“考试真题”两类,前者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综合案例,后者则是期末笔试题。

3 结语

数字化课程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这些资源都具有强烈的内容表现力,能够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和记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出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课程的构建上,要遵循“动态化原则”,将理论、实践内容纳入其中,在平台搭建完毕后,要定期进行管理、维护、更新,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能够为高职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添砖加瓦,也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与办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彦栋,卢鹏涛,欧阳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基于精品课程与微课程对比研究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103-104.

[2]程晓鹤.关于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收银项目实训》课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173-174.

[3]崔虹燕.基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5-67.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9)04(b)-0187-02

DOI: 10.16660/j.cnki.1674-098X.2019.11.187

标签:;  ;  ;  ;  ;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课程的创新构建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