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研究与分析论文_刘晨

关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研究与分析论文_刘晨

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00000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设计规范及经验,从一名建筑设计专业人员的角度重点介绍了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主要新增要点,对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出口;防火卷帘

一、概述

新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整合了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使之更加系统化。同时,它填补了原先防火规范在避难走道、救援场地、救援窗口等方面的空白,对剪刀梯、消防电梯、防火卷帘等方面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宽了防火分区面积、疏散人数、疏散宽度及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内容都对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规则。

二、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的变化

新版防火规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改变之前住宅建筑以层数作为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而是改为以建筑高度作为分类标准。新版防火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是以 27m 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 54m划分为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另外,新版防火规范附录 A 中对于建筑高度的定义为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或屋脊与檐口的平均高度,那么按新版防火规范规定,54m(18 层)的住宅,如果按照二类高层进行设计,层高就无法达到3米,应在2.9米左右。这点在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否则极易突破新版防火规范的标准。层高的降低不一定是坏事,住宅层高每降低 10cm,可降低造价 1.2%-1.5%。所以,从另一方面看,新版防火规范间接地控制了住宅层高,对于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三、对于防火分区的相关问题

新规范中关于防火分区的规定,对高层民用建筑不再以一、二类加以区分,统一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对于单、多层民用建筑,按照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一、二级)、1200㎡(三级)、600㎡(四级),加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以增加一倍。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比以往有所增加,在实际工程中也节省了一些设备用房,使我们在设计大空间商业建筑时,能够更为灵活合理地进行空间划分。

四、对于安全疏散的相关问题

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建筑,超市运营企业和开发商的合作,一般是从图纸设计阶段开始沟通,开发商会将超市的需求融入到施工图纸中。新规范对于超市在整体设计和细节处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主要是避难走道的长度限制。规范规定:“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一般超市的一层会作为独立的外租区,新规范中避难走道长度限制的从严,最少会使卖场损失1-2个店铺,减少收益。

新规范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明确提出需要设置避难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旧规仅对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提出“避难层”的要求,而新规则加上了超高层住宅建筑,而且此条亦为强制性条文。在目前,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各地的超高层住宅越来越普遍,而超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规范的这种修改,对于保护住户的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设计人员在日后的设计中也要格外留意此条规范。

对于大于54m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新版防火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新版防火规范已经禁止采用原先有关18层以上住宅中采用一部疏散楼梯加连廊的设计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个出口的设置,加之一个单元需要设置两部电梯,势必导致公摊面积的增加。一直以来,满足住宅必要的消防疏散设施和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一直是住宅设计的一个矛盾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标准楼层的户数,增加分摊公共设施面积的数量,从而减少每户公摊面积,尽量采用各个要求指标的下限,够用即可,来压缩整个消防疏散设施的面积。标准楼层户数太少少会导致每户公摊面积过大,户数过多又会使部分户型的舒适度较差。如何取得一个户数与公摊面积的平衡点,是今后住宅设计的关键。

在《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汽车库的防火分区面积、疏散距离等指标均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等指标放大,故对于汽车库来讲,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不得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因此,类似相邻地库两个防火分区做3个安全出口的做法或者N个防火分区做N+1个安全出口的做法在《车规》中已明确不合要求。

五、对于建筑构造的相关问题

新规范对于防火卷帘的长宽要求从严。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应小于或等于10m,当该部位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小于等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大于20m。这就意味着,必须用搭配防火墙的方式来完成防火布局,但是,防火墙并不具备视线穿透力,可能会造成卖场分隔效果,这是对卖场影响最大的一点,也就意味着需要商家在人群疏散、人员培训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新规范放宽了对封闭楼梯间的要求。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此处提到当封闭楼梯间的自然通风(即开窗面积)达不到时,不一定要做防烟楼梯间,可以直接对楼梯间加压送风,等于是省去了前室的设置。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初期设计的方案人员很少能考虑到楼梯间的防烟功能,而直到做施工图时,才发现封闭楼梯间开窗面积不够,但因为立面原因,外墙不能开太多窗,而此时各部分功能平面基本已经甲方确定,很难再寻找出一个前室面积来,这种情况,常常使设计人员感到很被动。此处新规范相当于给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也使后期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方案初衷。

新规范中明确了“三合一”前室可以在住宅建筑中使用。楼梯间的前室及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平方,且短边不应小于2.4m。此条明确提出允许住宅建筑使用“三合一”前室,住宅面积也是寸土寸金,如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住宅的公摊面积,提高了各户型的使用率,不管是对设计还是对住户,绝对可以算是一个重大利好了。

六、对于灭火设施的相关问题

消防电梯设置密度有所增加。规范要求有一条:“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应设置消防电梯。”首先,消防电梯设置密度的增加会直接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其次,以一部3米见方的电梯为例,电梯井本身面积在9平米左右,加之周围的通道和前室设置,至少损失将近20平米的可租面积,但对于一个卖场整体来说,因为要考虑便利性规划,影响到的可能是全部的流线设计。

新规范增加了救援场地的提法。救援场地要求能承受消防车的重量,这就势必要求地面全部硬铺装,对景观就有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与景观设计之间相互协调沟通,如果景观确实需要绿地,按常规理解,应该可以做成隐性消防车道,但此部分绿化是否可算入绿化率,对总图的绿化指标有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设计单位和当地的规划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七、结语

新规范除了上述提到的几条修改和增补,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内容,这些修补,会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在消防方面理解更为明确,设计更加谨慎,当然也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等各个方面提升了我国建筑整体的火灾防控能力,同时,也将促使相关的行业趋向规范化发展。

论文作者:刘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关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研究与分析论文_刘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