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初探论文_邱洋

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初探论文_邱洋

摘要:本文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策略;初探

席勒认为:“美是活的形象,是客观存在。”既然美是具体可感的,那么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就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通过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来优化学生的心理气质,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审美活动包含了教师的审美理念,师生的审美互动,学生的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感受等。教师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发动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文本是审美的媒介。

通过情境预设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审美化阅读教学的特点就是情感性。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唤起学生对文本情感,而不应该成为强硬的技艺训练。审美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场。因此,审美化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师在审美理念下设置情境,激发审美热情。审美热情既包括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境要在教师对文本情感体验下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文本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与人性美等,去感受体验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切身情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呢?教学中激发学生审美热情的方法很多,在此我们以情境式导语设计为例,也就是说教师教学中用富有情感的文学独白来激发学生阅读审美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所谓空中楼阁,就是美好的但又不现实的东西,正如世外桃源,海市蜃楼一样美丽而虚幻。但是李乐薇却用它来冠名自己的小屋。请大家体会一下,如果将文章命名为《我的小屋》好不好?试同原标题比较一下,谈谈自己的感想。又如在讲《祝福》时,是这样导入的:“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 这样的文学独白方式,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同时又营造出一种凄美之境来唤起学生的审美热情。还可以设置悬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注重个性化文本审美阅读体验。主动参与审美化阅读教学应该是个性化的审美阅读体验,强调学生个体的审美感受与创造。正如马克思所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审美化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其美学方面的感性形象来育人的形象思维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当然,这里的创造性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单方面的创造活动,而是教育活动中特有的教与学互动生成发展式的创造,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意识、主体感情、主体精神的撞击与闪光。教师以培养主体性的人为根本宗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学个性,创造性地加工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审美实践,充分唤起人的生命激情、自由感受,体现了人主体性的弘扬和心灵的解放。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审美化阅读教学符合课程目标理念,其终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在审美阅读过程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悟,强调“人”的主体参与,这是实现育美的根本途径。不同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教师可以选择语言审美作为个性化阅读的突破口,如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就可能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又会有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形容或“袅娜”“羞涩”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素淡朦胧的月光下,荷花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茂密的荷叶如深邃的蓝天,稀疏点缀的荷花寥若晨星,荷花纤尘不染,纯净无瑕,仿佛美人出浴,雅致清新,光洁素净,其情真,其意深,其境美,其词丽,令人遐思无穷,浮想联翩。又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这样描写秋花:“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这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花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牵牛花,笔者以为以蓝色或者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但红色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稀稀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此处,作者以简单素雅之笔,绘出了牵牛花的形态、色泽、质感。而牵牛花的形、色、质均融入了作者本人的淡泊和宁静,饱含作者个性的景物描写也因此能够给学生的感官带来温柔祥和的美感,并且带动学生能动地寻找简约,热爱自然,置身于美中。

转化审美效果,建构与提升审美人格。教育家陶行知说:“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审美化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同样在于通过文本审美阅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最终建构审美人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和提升审美人格就是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审美转化。语文阅读文本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是进行思想、艺术、人格教育的最好资源。通过审美化阅读才能把这种资源转化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就展现了“物随心性,卓然独立”“乐观旷达,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相似的篇目另如《囚绿记》,让学生在欣赏文中对常青藤描写的同时,感受文字底下蕴藏的作者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探寻“藤”和“人”的精致、轻盈、秀雅等品格,透过这些品格,领略优美。人的优美,是其内外的和谐统一,是自然体态和人文气息共同造就的美。这种美是作家以模拟优美事物的手段而激活人们内心潜藏的经验而得以实现的。

总之,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审美兴趣,进而产生审美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充分体验个性化阅读感受,在体验中培养审美人格。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普兰店高级中学 116000)

论文作者:邱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初探论文_邱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