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升

身份证号码:45012119810204XXXX

摘要: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高。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的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确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实践教学观念是构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是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强化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在夏季小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年级本科生,在小学期分4周开设,共36学时。课程以多个不同层次难度的软件项目驱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工程项目经验、提升学生全面运用其大学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现状

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更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希望招聘的员工能立即接手工作而不是事先进行培训,但是现在高校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不足。

1.1 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现状

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中,学习的地点大多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大学生得不到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验方面还是以观察型和验证类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实验更是慶乏。实验内容往往是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利用现成的模拟软件进行,缺乏创新性思维,动手实践的机会少,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大学生很难深入了解实验机理,长此以往,达不到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目的。

1.2 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是在大学暑假期间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于实验实训基地的缺乏,实习质量低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创新内容与技术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内容不相称,实践教学结构层次感不足,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未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究

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龙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技术性质,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实践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条件差

很多高等院校因为经赏不足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校内实验室较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室基本没有,实验设备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现有设备跟企业实际采用仪器设备差别较大,在村硬件要求很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标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环境单一,学生在学校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习,多流于形式,实践工程技术能力差实习基地不完善,实验大多在机房和专业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居多,很多新办计算机业的地方高等院校更是如此。

2.2 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不足

高校教师大多仍延续传统教学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以课本为主,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术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出现师生比例失调现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师资队伍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多为纸上谈兵,尤其是软件工程、硬件设计类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研究生因为工资待遇达不到要求的原因选择出走,人才流失,实践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的培养

2.3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认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一门课程或某一个环节的实习,需要完备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长期的培养。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习工作,通过相应一系列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计机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算法分析和設计能力,然而一所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健全的实线教学体系、导致学生的习质虽不运标,业生在求时缺少了一定的竞争力。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3.1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中,实验教学体系是其重要组成,以往专业实验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刺激不足,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探索积极性,依照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的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体系设置为阶梯式,以综合与提高实验,设计与创新实验,科技与实验为主,加上传统的基础与技能实验,整个试验教学体系针对这四部分展开全方位的教学与管理。基础与技能实验,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主,例如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C程序设计语言等,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以及软件系统和网络工程的了解,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基础技能。综合与提高实验则是进一步延伸到系统与编译原理等中,重点在于将技能与知识综合化,在一个实验中设计多个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运用上水平,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图形图像基础等实验课程,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的设计与创新实验、科技与研究实验,则是升华到科研创新领域中,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应用设计与分析等实验课程组织成,涉及到数字媒体与人工智能,专业系统等等,通过让学生遇到试验实验建设和技术训练班以及科研创新项目之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培育,培养出创新型与开拓型人才。

3.2 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却课程实验以外,还有微课设计,课程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设计等等,通过实习,毕业设计,软件开发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种途径与企业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在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缓解院校的资金压力以及教学压力。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和企业代表到专业指导之中,共建实验室,企业培训等,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形成一个完成的人才输送链,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学校发挥教学与科研优势,将项目有教学规律改造成工程案例以及形成“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等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校外实训网络。学生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中,依据学校指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计划,构建5个校企紧密型合作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获取成就感后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

4 结语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中,应该以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为主,针对系统的构建与产品能力培养,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培养,科学地划分成各个模块,有效针对计算机大类专业中的“关节点”,构建实验时间课程,从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等依据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的思路,设计与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确保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中,能力与教育体系相互对应,可有效提高课程教育的精准度以及高效率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晓聪,衣杨,赖剑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01):60-63+75.

[2]王志安,王旭辉,李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1”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07):59-63.

[3]张莉,杨海燕,史晓华.“编译技术”:以编译过程带动课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尝试[J].计算机教育,2009(21):7-10.

论文作者:黄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