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漆器艺术综述_漆器论文

台湾漆器艺术综述_漆器论文

台湾漆艺概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观论文,台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大陆和台湾几十年隔绝,台湾漆艺却鲜为大陆同行所知。台湾漆艺的历史如何?现状怎样?有什么主要特色?又有哪些代表性漆艺家?本文作概要述评。

一、台湾漆器业的肇始和衰落

明末清初,大批移民从大陆渡海到台湾。他们筚路篮缕,艰苦创业,生活器物极简朴,遑论使用漆器。台湾岛原没有漆树。直到台湾割让日本前不久,才有人将漆料从福建运来台湾。日占五十年中,日人出于对漆器的喜爱,在台湾试种漆树,设立了台湾第一家精制漆厂。二十年代,日人山中在台中市设立了工艺美术漆器制作所,台中市政府亦设立工艺传习所,收得原料和漆器,旅台日人使用并销往日本。三十年代,传习所改私立工艺专修学校。四十年代,日人又在新竹成立理研株式会社。由中工艺美术漆器制作所及理研株式会社生产的漆器,均用日本髹漆技法,表现出日本漆器特色。

后来,一批福建髹漆匠师移居台湾。他们生产木胎、脱胎瓶、盘、碗、杯、盒及屏风、家具,手工涂刷,描彩装饰。从此渐有大陆风格的台湾漆器,如鹿港、大溪等地的干漆涂装家具,台中、台北、新竹等地的漆篮、漆盘、漆盒等。刘淑芳创立的美成工艺社产品,为大陆风格漆器的代表,销售本岛居民。台湾汉民族的生活习俗多来自大陆,民间在女子出嫁等喜庆礼仪中使用漆器,漆器物稀价高,未能在台湾民众生活中普及。台湾光复以后,外销断线,漆器生产一度沉寂。台中工艺专修学校和造漆厂均解散,岛内只生产一些合成树脂胎、喷涂化学涂料、丝网印花的漆器。

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劳务费高昂,林木保护政策使木胎漆器成本飞涨,于是,日人再度来台,寻求木胎漆器的发展契机。短短几年,丰原地区、新竹地区的漆器工厂又蓬勃发展起来,木胎盘、托、碗、盒等,全依日本商社的订单打样,用大漆或化学透明漆涂饰,主销日本,每年漆器外销金额达新台币六亿元以上。埔里成为台湾省最大的生漆产地,生漆一半内销,一半销往日本。丰原地区漆器制造工厂达三、四十家,占台湾漆器工厂数的90%以上,都是日本商社的漆器加工厂,从业人数达3000人。后随着台湾自身经济的发展,这种代工生产的方式渐被淘汰。

八十年代末,台湾将劳力密集型产业外移大陆。漆器制作技术艰深,工序繁杂。现代人生活提倡便利快捷,大多不愿潜心此类传统工艺。漆艺在台湾后继乏人,渐趋没落。美成工艺社解散。大陆一脉的漆器如琴断弦,仅有干漆神像的制作一缕未绝。

二、台湾现代漆器的开发

当今世界,物质生活高度富裕的人们,不断努力提升生活的文化品味。手工制品的温暖人性、天然材料的自然美感、制作过程的意匠之巧滋润着工业社会紧张生活人们的心灵,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人们在对手工制品的使用过程之中,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感情;在对手工制品的摩挲把玩之中,发现了其中的文化意蕴。于是,人们对于那些寄托自己情操意趣的手工艺品,倍加珍惜。

台湾气候湿热,竹木材资源丰富,适合漆树生长和漆器生产。台湾手工业研究所是台湾唯一从事工艺文化与工艺技术研究的机构。他们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办所宗旨,致力于手工技艺的研究和传承。他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着力开发以竹、木、漆为基本质材的漆艺品。开发方向是:量少,质精,价高,非批量,多样化,与时代的风格、生活的步调合拍,使漆器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大众也能领略这浸透中华文明的高雅艺术。台湾手研所开发的现代漆器,既不同于日占期的日式漆器风格,也不同于光复前后的大陆式漆器风格。他们以全新的设计观念创作,作品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现代气息,比日本漆器更见中华文化沉敛敦厚之美,比大陆漆器又见单纯简练的现代意识,其朴素无华的形态、其愈见抽象的纹饰、其丰富自然的肌理、其质材与技艺的完美协调、其深藏的文化底蕴,实为大陆现代的漆器所不及。台湾现代漆器已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从观念、设计、工艺、销售诸方面,较大陆率先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手研所致力开发现代漆器的同时,漆器产业曾经盛极一时的丰原地区,内外销却已难维持。此外,有苗栗县台湾漆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木胎厚涂漆器,新竹市潘金星父女、台北市吕丽真生产漆画,草屯镇王清霜的美研工艺社生产塑胶胎漆盘盒作礼品包装盒,这些家庭式作坊的产品多销往日本。

三、当代台湾漆艺家

在当代台湾漆艺家中,首推陈火庆。

陈火庆1914年出生于台中县,13岁入山中工艺美术漆器制作所学习漆艺,出师后留所从事漆器制作。他曾在台中市立工艺传习所、台中工艺专修学校兼任学生漆工指导。1976年创立欣德漆器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起,手工业研究所举办中国漆艺传习研究会,聘陈火庆担任漆器传承指导;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聘他担任漆器传承指导;台中、丰原多家公司聘他担任漆器技术顾问。

陈火庆性格开朗豁达,斯文幽默,天资聪颖。他虽早年失学,后却在艺术的海洋中浸淫熏陶六十余年。他的作品吸收日本技艺,又回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母根,散发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质朴风味。他创作的日常盛器,圆浑朴素,肌理自然,色纹简练,光彩内发。他工艺灵活变通,收放有度,作品或温厚或典雅或清淡,表现出多方面的艺术功力。陈火庆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和国际传统工艺大展,他先后荣获台湾传统工艺漆器薪传奖、台中县十大资深杰出艺术家金穗奖,九十年代获文建会第一届民族工艺奖其他类三等奖、第二届民族工艺奖其他类三等奖。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世界漆器博物馆“收藏陈氏作品8件,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收藏陈氏作品57件。台湾漆器业中人大多受到过陈火庆的技艺沾溉,感受到他无私的胸怀和传艺的热忱。陈火庆成为台湾公认的漆艺传承者和导师。

黄丽淑是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是台湾成就突出的现代漆器艺术家,是台湾漆艺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

黄丽淑1949年生于台湾省屏东县农村,1972年毕业于台湾艺专美工科。最初从事美术教育。后到其丈夫所在的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任职,夫妇琴瑟相和,浸润于艺术的氛围之中。先随竹编大师黄涂山学习竹编,又随陈火庆研习漆艺,赴日本多次考察竹艺与漆器。勤奋和天赋使她的技艺长进尤快。她对竹、藤、木、漆质材性能的把握,对漆艺技法的娴熟,又使她把质材的美感与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黄丽淑为人谦和朴素,举止稳重。风格即人。她的作品,她比前辈作品更见简练,更见单纯,减少了具象描绘,重视了抽象肌理,强化了质材美感。端庄朴实,温柔敦厚如中国的诗教。感情是温厚的,沉静的,内藏的,没有女性容易生出的娇媚和纤弱,也没有狂肆的渲泄,与中国漆艺温厚内敛的气质相契合,朴素大方且意蕴深厚。她以盘、盒、篮、罐、碗等实用器皿为主要设计方向,其欣赏价值和文化指向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当着大陆篮胎漆器式微之时,黄丽淑瞄准台湾室内插花的风尚,致力于篮胎花器的开发。她借鉴彩陶青铜丰满庄重完整的造型,采其精髓,加以纯化,在圆和方中求新意,单纯的轮廓线给人简洁舒畅的美感,竹篾编结的几何图案自有规律秩序之美,主要骨架髹作色条或色块,规律秩序便有了节奏、间歇和变化。外壁以漆擦试,竹编纹样清晰。口缘、碗里髹以黑漆,光彩内发。推光亮度把握极有分寸,不浮滑,不轻薄,给人温和安定恬适的美感。黄丽淑作品五次在台湾省美展中获奖,1989年获得省展永久免予审查资格,九十年代又获文建会第二届民族工艺奖、第三届民族工艺奖,在台北多次举办个人漆器艺术展,来大陆参加中日现代漆艺展。对漆艺世界的沉迷,使黄丽淑正继续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台湾漆艺家还有:早年毕业于私立山中工艺专修学校,曾赴日本研习绘画、漆艺而擅长莳绘漆器的王清霜;毕业于私立工艺专修学校并一直从事漆器和漆画的创作的赖高山;曾到日本研习漆艺的赖高山之子赖作明;国立艺专美工科毕业、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研究所漆艺专科硕士,主攻漆画的顾琪君小姐,其他还有作漆雕佛像的邵来成,作漆画和漆器的尤淑真夫妇,作脱胎的唐永哲,作篮胎的李荣烈,作堆漆的彭坤炎和杨丰诚等等,各擅胜场。

标签:;  ;  ;  ;  

台湾漆器艺术综述_漆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