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30例论文_宋琦

宋琦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02)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符合脑中风诊断病例30人,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神经功能缺失及中风后遗症,跟踪检测服药前后红细胞压积水平(HCT)及肌力判定,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HCT数值明显降低,总有效率86.67%。结论:证明了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方的科学性、有效性;说明HCT可作为脑中风恢复期疗效的监测指标。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中风;气虚血瘀;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18-02

脑中风是脑血管和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为近年来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生活不能自理。辨证属中医“中风”范畴。笔者于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脑中风(住院、门诊)患者均具有半身不遂的特点,或言语不清,或口眼歪斜、流诞,或吞咽不利,或小便失禁。经脑CT或脑MRI确诊。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7.13岁。脑血栓形成患者5例,脑栓塞23例,脑出血后患者2例。

1.2 治疗方法

加味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党参甘温益气,配以白术,健脾养胃,共同补益中焦;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实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化湿,防脾虚生内湿。使为炙甘草,陈皮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除急性期症状较重,脑水肿明显者,配合运用甘露醇针3~5天;合并其他疾病者给予常规治疗外,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2次/日,30ml/次。同时对30例患者进行服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数值跟踪,肌力判定。其中最短服药30天,最长服用90天。

2.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肌力恢复到Ⅴ级,其他症状消除,生活完全自理,HCT检查正常;显效:肌力提高Ⅱ级以上,其他症状部分消除或好转,生活基本自理,HCT接近正常;有效:肌力提高Ⅰ级以上,部分症状好转,生活半自理,HCT好转:无效:肌力无提高,其他症关无好转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HCT指标无变化。

3.结果

3.1 30例试验者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前后测量HCT数值进行比较,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2 疗效判定

治愈1例,占3.33% ;显效8例,占26.67%;有效17例,占56.67%;无效4例,占13.33%;总有效率86.67%。

4.讨论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以气虚血瘀立论,专用于治疗半身不遂的名方。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与小剂量活血药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相伍,本方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老年人元气耗损,脾胃虚弱者居多,秉承王清任立义“气旺血行”之原则,重于健脾补气,加味是以六君子汤为底方,去半夏,旨在益气健脾;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血虚气虚;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见肌痿;脾胃之气渐旺,化源充足,气行血行。

多年来诸多医家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对中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益气活血法,早已突破传统理念,有实验[1]不仅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而且广泛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恢复期,出血性中风稳定期,以及预防复发和提高生存力等诸多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以循证医学纵观,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气虚血瘀型中风居多。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气虚血瘀,舌本矢养,故语言謇涩;气虚矢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因此,补阳还五汤从清代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深入研究及创新。有实验[2-3]比较生黄芪大剂量(120g)使用疗效最优,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最为明显。

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党参、生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共12味药组成加味补阳还五汤,补气与活血化瘀结合运用,对缺血性中风及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很好的针对性,药证相符。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报道,发现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氧化,保护血脑屏障,修复神经组织,抑制细胞凋亡[4];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5]。因此,选择了红细胞压积HCT作数据跟踪。首先,HCT在脑部血流动力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CT的降低可促进脑部的血流,从而改变脑缺血程度。在脑栓塞的危险因素研究中,HCT是造成血液非牛顿特性及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有研究证实HCT高者脑梗塞的面积也大[6],其次,HCT的检测容易并接受度高。本实验利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加强黄芪补气力量,HCT数值接近正常区间,表明血流灌注情况有所改善。

本实验缺乏大样本量验证,或可以进一步与补阳还五汤原方比较,检验疗效;或深入观察对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改善;或涉及到基础医学微观领域如胶质细胞反应、自由基毒性的损害、神经营养因子、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基因表达、细胞凋亡等新颖指标。望本研究可以激发同仁研究古方新用的热情,更好的在基层推广使用,发挥中医药优势。

【参考文献】

[1]钱瑛.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3),195.

[2]查量伦,沈自尹,张平等.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74-76.

[3]张鹤年.补阳还五汤中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治疗脑梗塞恢复期108例对比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7):10-11.

[4]傅衍魁,尤荣辑.医方发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84.

[5]付振,张念平,时小东等.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 :178-179.

[6]朱传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电泳与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关系[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2):148—149.

基金项目编号:上海市黄浦区科技项目(2012-HGG-46)

论文作者:宋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  ;  ;  ;  ;  ;  ;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30例论文_宋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