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人文论文,高校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教育事实上是在做人的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对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进行“做人”导向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为此,如何使未来社会中的主流人才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品格,从而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服务社会,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这里,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使受教育的对象能够完善个人意志品质,使其尽快形成具有个性化人格的“成熟”的人,同时,还应该培养其具有较高程度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使其为未来的主流社会营造出一种较高品位的文化精神,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民族向着更高的文明程度前进。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眼光深刻地投向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上来。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讲应该是一种社会大环境中群体素质、甚至可以说是民族素质得以延展升华的本位素质。广义上讲,它事实上包括了对于个人本质上人性层面的观照和对于整个社会民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吸收和拓展。从人性的角度上讲,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人格在自身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得以个性化的张扬;在整个社会对于文化精神的需求上,个体适应于社会民族的文化含量则是展现社会整体精神品格的重要前提。这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就应该成为十分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关注和养成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具有着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个性化人格品质使得任何个体在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上都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往往这种个性化的人格特征又是每一个人评价自身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每一个人自我欣赏的唯一前提。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这种自我欣赏的心理对其自信心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实现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个性化的人格品质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前提保证。

高等院校中的青年学生从其人生发展阶段来看,正处于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大转折的关键时期,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赋予了青年学生更为强烈的“成熟”欲求,进而也使得他们对于自身个性化人格品质形成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渴望心理。然而生活的经历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封闭于客观社会的思想并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能力,因此,多数学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对于情感、未来、人生的困惑,究其根源,大抵上也都是因此而生的。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理所当然的担负起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性化的人文精神的重任。关注青年学生人性化的精神欲求,切实体会其人性本身的最真实的“做人”状态,是在引导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关注的第一视角。事实证明,空泛的大道理固然无法从心灵上真实地吸引到青年学生们的目光,即便是充斥着大量事实实例的以人生观理论为教育核心内容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够真正让学生们感同身受。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是否应该把对青年学生们自身的人性特征的挖掘和体会当作实施教育工作的准备工作来做呢?时刻用理解的眼光去观照发生在青年学生周围的事情,相信他们人性中的优点,理解他们人性中的弱点,真正明确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职能,用自己职业的敏感性去发现,袒露自己人性真实的一面去理解学生。这样,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让学生对于人生的主动思考从感动中来,真正实现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使青年学生自身独立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得到健康和自由的发展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为基点,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性内涵入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正面的、健康的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我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在思想上有着时代赋予他们的共同特征,同时时代也给予了他们个性化的心理性格特点。考察时代的主流文化,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是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前提。这其中,针对青年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心理性格研究是工作中较为复杂和颇具挑战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尊重学生业已养成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和心理特征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首要达到的一个教者心态。“尊重”二字在这里是最为重要的,把握住这个原则,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供一种实施的可能,才能够为之营造出一种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知道,获得青年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实施的保证,为此,以学生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学生的问题,也就成为了“民主”地教育学生的有效措施。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高水平文化精神的构建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代表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一种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建立在整个民族中占主流位置的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评价之上的。同时,文化精神更是民族人文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因此,为未来社会中主流人群构造一个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文化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高整个民族未来人文精神的奠基和支柱。高等院校中的青年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必将代表整个社会民族未来文化精神的整体水平和主旋律。在这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青年学生们构造一种具有相当深度和较高文明程度的文化底蕴的重要职责。

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突出教育的专业性与应用性贯穿始终。事实上,这种知识层面的文化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传授给青年学生们一种有形的实际操作的技能,而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使青年学生形成一种文化意识、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其思想深处形成一种对于文化精神真正的感动则更应该是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尤其重视的问题。思想意识上对于文化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左右一个人文明程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这是使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此外,无数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要提高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并不难,可是要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就非常难,而且思想上的文明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于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操作服务的方向,方向错了,一切社会民族的文明进步也便无从谈起了。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对于青年学生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为青年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使得其在构建青年学生文化精神的过程中占据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也使得构建青年学生文化精神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

在构建青年学生文化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几千年来积淀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审视这些文化精髓所涵盖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它几乎涉及了中国人的整个民族精神,甚至于包容进了我们当前社会中所必须关注的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足以震撼每一个渴望真知的人的心灵。千百年来,它的可操作性已经被无数先人们所验证,它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成热的文明体系,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客观地、科学地扬弃之后,在与当今社会实际情况的结合中充分的继承应用。因此,反思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构建青年学生文化精神,体现对青年学生人文关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对于先进文化的吸纳。对于有着十分强烈的时代敏感性的青年学生来说,明天的社会事实上已经不再神秘了,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理念,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创新、锐意进取的思维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为此,新的文化模式和文化思想已经自由地、主动地进入到了青年学生们的头脑中来。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是否具有和青年学生们同步的崭新的文化意识,是否具备超前的文化理念呢?时代要求我们应该放弃书斋内的工作方式了,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把思想贴近当代文化的主流阵地,更新升级我们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引导青年学生们的文化素质向着健康、先进、超前的方向前进,聆听到时代的足音。第三是对于学术文化的关注。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研究性人才,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也通常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研究性。青年学生们在其未来走向工作建设岗位的时候,以学术研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将会遇到的问题是他们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来源于专业教师授课中有意的灌输之外,对其思想上的学术精神的培养更是其具备这种能力的先决条件。这种学术精神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学识功夫,更重要的是就其学术品质、学术意识和学术眼光而言的。这些都是文化精神中重要的内容。简单的讲,学术文化事实上就是在讨论一个关于“真”的问题,即对于“真知”的敏感、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真心”的表达,这其中既有纯粹的学术感觉和学术能力,也包括了相当程度上对于学术品质的评价。因此,学术文化作为文化精神中的一个特殊层面,同样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涵义。

构建青年学生高水平的文化精神是其人文精神整体框架中的主干,也为其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品质导明了航向。

对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不仅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社会民族未来的希望,作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青年的人文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程度。个性化的人格品质赋予了青年睿智敏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着强烈时代特征的文化底蕴又同时带给了青年丰富深广的学识含量和成熟完善的心理文化积淀。由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时刻以对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为基点来开展工作,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品位和较强人文修养的社会精英及栋梁的必然途径。

标签:;  ;  ;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