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所得税:启动经济的新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息论文,所得税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国务院批准,《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于近日颁布,并将于1999年11月1日起实施,适用20%的比例税率。这表明,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和国民收入结构的重大变化,1958年取消的《个人所得税法》免征的利息所得税即将重新征收。
征收利息所得税将有效刺激消费品需求的增加,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并将转变居民的投资观念和消费观念。
第一,在扩大内需方面,征收利息所得税将比降息更加有效。
储蓄存款利率下降与社会消费品增长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市场商品销售将增加1.8个百分点。但是1996年5月以来的7次降息实践表明,降息对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投资的作用越来越弱。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目前不仅城乡居民的即期收入上不去,而且对未来的预期收入也不佳,同时政府机构精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各种制度的改革,使居民普遍感到预期支出的提高,我国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动机,以增强安全感。其次,由于社会消费需求不足以及私人投资难以获得融资,降息并没有有效增加社会投资需求,但货币供给量增加,大量资金沉淀于银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造成货币政策作用不明显,一旦经济启动引起资金需求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容易形成货币供应过多、经济过热的隐患。有可能隐入“启动—紧缩—再启动—再紧缩”的怪圈。
但是,作为增加国家公务员工资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收入政策的延续,利息所得税政策将有效刺激国内需求。有关调查表明,我国收入最高的10%的居民拥有66%的银行储蓄存款,20%的比例税率将主要降低这一阶层居民的利息收入。低收入者由于储蓄存款数额较小,利息所得税对其影响不大。另外,征收利息所得税所增加的中央财政收入,将以专项资金的方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集中用于增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贴、提高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以及增加农村扶贫资金等,改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从总体上看,征收利息所得税对低收入者来说是得大于失。一般而言,抵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公务员提高工资、低收入居民通过财政再分配增加收入,将有效提高社会购买力,增加国内总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再施以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带动社会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征收利息所得税将给我国居民的投资观念和消费观念带来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政策一直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虽然其灵活性很强,但它在启动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征收利息所得税作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将对居民的传统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
我国国民储蓄率从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冠,重储蓄,轻消费,勤俭节约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对于积累社会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曾经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持续的高储蓄对最终消费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当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正处于转换和理顺的过程中,高储蓄既减少了即期消费,又不利于投资的扩大。居民应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在目前通货紧缩时期,适当增加消费支出,既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又可以以较低的支出购买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且随着消费信贷的实施,居民个人还可以预支未来的收入,改变过去先存款后消费的传统观念,提前享受美好生活。
再次,征收利息所得税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将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居民投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扩大。居民要适应这种变化,在传统的储蓄存款方式的基础上,扩大资金投资方式,增加投资种类,谋求个人资产多样化和个人收益最大化。例如目前储蓄存款名义利率相对较低,居民可以适当减少储蓄存款数额,把部分金融资产投资于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股票市场,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收益率也相当可观,而且利息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不包括个人股票帐户利息,对于股票转让所得也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投资比较谨慎的居民还可投资于免税的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这些债券不仅风险程度很低,流动性强,而且其票面利率往往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又不征收利息所得税,收益率当然很高。另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保险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也不在利息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之内,商业保险可以成为居民、尤其是收入较高阶层居民的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