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芳 王亚红 刘进森 李秀云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200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病情、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对比教育前、后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症状表现、注意事项、用药、血糖监测方法、饮食、运动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知识知晓率,改善健康行为,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行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危害身心健康[1]。实践表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病例,共计患者200例。包括男性114例(57.0%),女性86例(43.0%);年龄位于36—7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52.4±3.3)岁;病程2—11年,平均(5.0±1.2)年。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1.3 研究方法 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对比教育前、后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具体操作如下:
1.3.1 健康评估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内容包括:第一,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生理和心理情况;第二,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第三,患者对糖尿病健康行为的了解情况。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健康教育措施。
1.3.2 健康教育 (1)糖尿病知识。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遗传倾向、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了解血糖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能够识别异常指标,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2)心理疏导。采用个性化的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尤其缓解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同时获得家庭情感支持,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3)饮食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饮食规划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要科学计算患者的每日热量需求,了解常见食物的热量,从而做好饮食搭配。告知患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少量多餐、适当节食等措施控制病情发展。(4)用药指导。指导各类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配伍禁忌,明确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并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掌握胰岛素的保存、注射方法,诺和笔的正确使用,血糖的检测方法、监测次数,以及低血糖症状及预防办法。(5)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运动计划,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性,一般选择散步、慢跑、打拳等有氧运动,期间由护士或家属陪伴,避免发生意外事件。(6)生活行为指导。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预防皮肤感染、损伤,尤其戒烟戒酒,避免高糖饮食,少去饭店 (减少高热量,高脂质,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定期通过电话随访、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近况,督促用药、饮食、运动等,控制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知晓率比较 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患者对糖尿病症状表现、注意事项、用药、饮食、运动知识知晓率为108例(54.0%)、66例(33.0%)、115例(57.5%)、92例(46.0%)、70例(35.0%);健康教育后为184例(92.0%)、175例(87.5%)、176例(88.0%)、144例(72.0%)、128例(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患者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依从性分别为33例(16.5%)、78例(39.0%)、74例(37.0%)、135例(67.5%);健康教育后为86例(43.0%)、162例(81.0%)、160例(80.0%)、155例(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平稳降糖的基础上,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3]。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症状表现、注意事项、用药、饮食、运动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等健康行为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认为,糖尿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更多的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过多、运动减少、病毒感染、精神和心理因素等,这为健康教育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其中,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运动、用药管理分别作出个性化的规划,配合生活行为指导,有利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为血糖控制提供有利条件[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知识知晓率,改善健康行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芳.健康教育对门诊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62-1664.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06):283-385.
[3] 段文燕,刘二江.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25-4226.
[4] 姚菁,赵新平,沈伟珍等.社区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64-1866.
[5] 李春英.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5):1098-1099.
论文作者:丁学芳,王亚红,刘进森,李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健康教育论文; 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饮食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论文; 健康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