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论文_程学军

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论文_程学军

程学军

山东天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繁荣,由于建筑施工过程既复杂又烦琐,以至于建筑施工质量倍受关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建筑施工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因此,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管理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一、建筑工程的特点

1.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繁多

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直至竣工验收。 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1.2工程质量波动性大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很多,如材料性能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环境微小的波动、施工方法不妥等偶然性因素均会引起建筑工程的质量波动。 建筑产品在建设中要尽可能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部分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此外,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质量管理职责不落实,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施工材料采购标准不够严格。对分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一些制度流于表面,缺乏落实。

2.2施工单位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一些资质水平低的施工队伍,还停留在经验式管理的低级管理水平阶段。 当前很多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大多数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工程实践现场组织经验匮乏,在思想上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素质和责任心差。施工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质量监控体系,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够、执行力不强,无法全过程监控工程质量。在施工组织上,各专业工种协调配合不合理,各自为政,相互干扰、相互破坏。比如有的违背施工程序,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专业等其它队伍才发现预留洞口位置不正确,尺寸过大或过小,甚至没有预留,再在承重墙、梁、板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工程知识和经验不足,流动性非常强,缺乏管理和技术培训,容易因施工技术力量薄弱而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2.3工程施工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

由于建筑市场中一些监理单位恶性竞争,建设单位压低监理费用,也在客观上造成监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同时,部分监理单位存在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的现象,许多监理单位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对监理工作不熟悉,部分监理人员没有取得国家及当地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监理队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监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履行监理职责的现象大量存在,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无完整监理记录,对关键部位不验收,整个监理工作形同虚设。制定的监理规划不切实际,实施细则内容空洞,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审查批准程序不规范甚至不经审查就批准。有的工程无施工单位人员资格检查记录,无设计变更记录,无见证取样记录,无旁站、巡视、平行检查记录,无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由于监理工作的不规范,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不到位,以致出现质量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与发展

3.1提高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成败。服务意识质量、工作质量决定施工质量。所以改进工程施工质量,首当其冲是革新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意识。质量首先是满足一个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但它不是最终目标。最终质量目标是提高消费者满意的质量品质。质量意识需要主观认知和教育,也需要客观上将质量工作于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利益联系起来的制度保证。这样才能把质量工作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中,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自律、控制有效的质量运行环境。

3.2重视图纸会审的重要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的组织依据,施工作业人员、监理人员必须要了解工程施工的规范标准、施工技术条件,充分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重视图纸会审工作的重要性,力争把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在施工前解决,避免因图纸问题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某些场合下,设计可能本身符合规范,但由于受工期、投资控制、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施工质量和顺利实现工期目标,还应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以保证设计图纸既能满足规范,又有利于施工。其次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质量标准、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相关技术措施

施工活动是否能够实行科学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结合施工条件、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有关劳力、机具、建筑材料、施工用水、电、仓储设施等工程建设的需要量及其供应解决办法策略,制定出具体的能保证质量计划顺利进行的攻关措施,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3.4完善隐蔽工程的全程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所有隐蔽项目均须进行全程控制,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绑扎、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其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条文的,应立即要求停止施工,即刻采取措施应进行整改处理,待复检合格后方可允许继续施工,力求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3.5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政府应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单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并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建筑单位也可以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制度,对所有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多种监督方式对其进行监督。政府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采用随机检查方式监督每个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建筑单位自身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对建筑有着直接影响的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实施必须要在明确的质量方针以及质量目标来控制和引导,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活动进行规划,以建筑工程建设达到计划标准作为目标。质量控制主要是一种通过把关、纠正的控制措施,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所有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有平.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14.11.

[2]刘岩.浅谈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赤子.2014.12.

[3]施招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09.

作者简介

程学军,男,身份证号:3713231982****1456。

论文作者:程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论文_程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