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霞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二中学 256800
物理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但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感觉物理难学,从而产生很严重的厌学情绪,进而有意或无意地抵触物理学科。这是高一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就是初高中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同,教材中的知识梯度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差距大。要解决“物理难”这个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做好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好地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高中物理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抓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好教学强调及训练上的衔接工作
教学强调及相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上也要做好这些方面的衔接工作,避免学生因教师强调及训练不足而产生过多的失误。例如,在物理量单位的教学上,要让学生分清哪一些单位属国际单位中的主单位(以下简称国际单位),哪一些单位属常用单位,并有意识地加强常用单位转换为国际单位的训练,鼓励学生将常用单位转换为国际单位后代入公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了解单位转换的好处。当然,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可考虑在初三下学期让学生逐渐进行一些单位转换训练,让学生将题目中常用单位转换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一些不代单位的物理量计算,使学生逐步养成不代单位计算的习惯。这样,等到他们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便会觉得不代单位计算是极其自然的一件事情,也不会有任何脱节的感觉。
三、抓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工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一些初高中均有涉猎的方法教学时,要适当对所用方法进行一些强调和说明,不要把所有的方法教学都推到高中,认为是高中教师的事,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学习的大台阶。要尽可能通过初中物理教师创造性的方法教学,使学生一迈进高中都有种高中物理内容只不过是初中物理内容稍加延伸一些的感觉,不会产生一种畏难的情绪。例如,教到“杠杆”这节内容时,要教会学生正确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方法,并指明求任何力的力臂,关键是先作出该力的作用线,然后过转动轴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而转动轴到两线交点的距离即是力臂。有了初中物理教师这种力臂确定方法的引导,学生进到高中学习“力矩”这节内容时,便会觉得非常自然,运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解题也不易发生失误。
四、抓好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衔接工作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论文作者:秦素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单位论文; 初中论文; 高中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