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_课程改革论文

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_课程改革论文

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轮论文,重要内容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标志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这次改革的特点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就此作简单的讨论。

1 转变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哪个国家率先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把它产业化,就能率先占领市场,形成新的生产力,使自己的国力得到提升。可见科学技术创新对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是民族的创新素质,它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水平。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课程及时地做出敏锐的反应,以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但是,“应试教育”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使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十多年前启动的上海“一期课改”化学教材注意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二期课改”化学教材应该在下列方面继承和发展“一期课改”化学教材的优点和成功经验:

(1)进一步提高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认识,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促进学生发展来满足上海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注意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加强教材的选择性, 适应不同的需要。

(3)注意教材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先进性; 注意反映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教材具有时代特点、上海特色。

(4)注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联系实际。以生活、 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为题材,组织课题式教学。

(5)力求内容丰富、文字生动、事例有趣、图文并茂, 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便于学生自学;注意渗透教法因素,使教材被学生喜欢、为教师爱用。力求配套教材齐全,给教学提供方便。

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学习方式没有根本的转变,学生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使“一期课改”的效果受到严重制约。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至于令人感到各种新事物(如尤其是各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出现得实在太快,需要学习的新知识、需要了解的新信息实在太多。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和增长的速度。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已经把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学校不注意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能够适应落实这个战略需要的。

教育部印发的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上海“二期课改”化学教材应该努力贯彻《纲要》的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2 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

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使所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际上成了一句空话。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重视实验教学。在这方面,目前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些疑虑,例如:

(1)“转变学习方式”会不会跟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有矛盾?

是的,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十分重要。但是,所谓基础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还应该包括基本的观念、方法、学力、情感、态度、行为等。“基础”的含义是在发展变化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基础教育要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具有双基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基本能力和基本的观念态度。

按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观点,基本能力主要有4 种:①学会求知的能力,②学会做事的能力,③学会共处的能力,④学会生存和发展即学会做人的能力。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则主要包括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方面。

所谓基础应该由“双基”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观念态度这“四基”。不转变学习方式,这“四基”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这种疑虑主要是担心知识技能教学被削弱。其实,转变学习方式跟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并无对立之处,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也需要转变,靠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能提高知识技能的学习质量,而要真正搞好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2)“转变学习方式”也适用于普通的非重点学校吗?

跟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学习水平,因而有人担心它们不能在普通的非重点学校实行。实际上,转变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这是更加需要、更加适宜的。

笔者曾经在一些学校(有的还是条件较差的普通学校)听过一些课,发现只要老师注意发动,学生对学习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展开讨论;有的搜集各种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样品来练习判断和鉴别,有的在课外主动做电镀实验,有的向同学介绍自己从网上下载的阅读材料或者编写小报……学得积极、主动、活泼,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非重点学校,转变学习方式都是很需要、很有效的。

一些媒体刊登过国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报道,许多人看到之后,都表示赞赏、羡慕。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来试一试、也这样做呢?

(3)课时减少了,能够组织探究学习吗?

跟一期课改比较,二期课改方案规定的化学课时明显减少,而进行探究学习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又要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怎么办?这个矛盾能够解决吗?作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转变观念,不能采用常规思维方法。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内容才真正有价值,少学一点学科理论知识、多一些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实际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体会到学科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广泛渗透和应用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之中,并且领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学以致用”,反而更具有教育价值。

学生的某些具体知识有所欠缺,将来并不难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弥补,但是,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养成对知识的渴求、探索和创新欲望,没有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这一欠缺在以后是难以补偿的,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愿望,以及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了多给学生一点发展能力、兴趣和个性的空间,宁愿让他们少学一点,但学得更主动一点、生动一点、扎实一点,实践体验更深刻、更丰富一点,让他们更多一些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如果在宏观上“广一点”,“粗一点”,“浅一点”,使学习的广度、知识面得到扩展并且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给学生呈现一个“粗线条”的“整体框架”;微观上(知识点)“减一点”,“具体一点”,“深入一点”,大胆地删减、压缩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是可能给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的。

3 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课程教学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转变学习方式的新途径。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区别于以前历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此,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用它来改造传统的化学教学;要在用好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课程结构模式的革新。

3.1 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不应该只限于专门的研究型课程之中,化学教学不应该排斥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也可以称为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学习者只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形成可靠的知识结构,也只有可靠的知识结构才是追加新知识单元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而,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便学习更为有效。

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它跟传统的解题训练的重要区别,因此,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寻找学习课题,讲究情境的真实性,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

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亲历科学过程,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究的体验;养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养成自主探究、求真、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学会沟通和合作,养成社会责任感;获得跟课题有关的知识,促进知识的应用等等。

可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由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因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得到发展。

研究性学习跟课堂教学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个关系。

3.2 注意恢复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化学科学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恢复实验的探究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认识。

为此,要妥善地规划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同一个实验,由于实施的时机不同,其逻辑功能和教学效用往往就会不同。因此,还要根据教学逻辑和既定的认知方式恰当地确定实验的时机,协调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性质,做好实验方案的选择或设计。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传统教学很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当然,实验技能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方面。实验技能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和受到技术教育;无论将来实验仪器怎样现代化、自动化,技能总归还要存在,只不过其内容会发展、变化而已。但是现实情况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技能和技能训练,使实验思维和其他方面训练被冲淡,学生的精力和注意被分散,而学生往往并不理解技能要领,只能机械地模仿学习、助长形而上学观点。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注意扭转这种情况。

3.3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改革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实现教材的双向交互作用,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适宜的课程和教材,给课程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带来新的机遇。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和建立网上与网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结合的新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跟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4 教材编写要适应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教科书主要顾及教师的教,较少考虑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是“教本”而不是“学本”。在二期课改中,教科书的编写应该有利于贯彻正确的课程理念,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传承模式,有利于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要变单向传播为交互化的教材。同时,教材内容的组织应该是多样的、生动的,有利于学生探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效果最佳的前提下,重视采用问题解决方式、对话方式和超级链接方式并提出各种活动建议,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爱读、教师爱用。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改革配套,需要精心构思,精心组织。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转变学习方式,更加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实践。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地关心和参与课程改革,这是二期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标签:;  ;  ;  ;  ;  

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