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论文,可行性分析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而与教师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评价就又成为“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紧迫问题。”然而传统的评价制度在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为改进评价设计的因素、增强教师的参与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评价实践开始采用教师成长袋( portfolio) 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

“成长袋”最初应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因其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而备受青睐。“按照目前教学论的观点,成长袋集中体现和综合了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同辈训练( peer coaching) 等诸多理论。”成长袋运用于教师评价则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评价制度,矫正它过分强调观察评估的弊端,“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教师成长袋是关于教师实践情况的信息集锦。”具体地说,也就是教师认真选择一些材料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和履行教学职责的情况,它给教师提供了参与对自己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的机会。它可以用于非正式的、以提高教师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也可以用于正式的、总结性的教师绩效评估;它既可以突出教学过程,也可以显示教学结果(学生成绩)。收录在成长袋中的文献一般包括:学生作业的样本、教学日志、课时表、试卷、教案和学生家长的短笺。教师成长袋之所以备受瞩目,除了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外,还在于它认识到了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反思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了合作互动。此外,成长袋内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它成为一种能满足多种项目需求的独具魅力的工具,它对于改进学校成绩、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校长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教师成长袋评价的可行性

1.教师成长袋评价:真实、全面、准确的评价

教师评价制度与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职责的认识密切相关。通常,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而教师的基本职责则是:教学、评价、管理和专业发展。但是“传统的教师知识观排斥了教师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与实践性”,它强调的是一些不依赖于教师个体而存在的公共知识。因此,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往往把重心放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常常通过观摩教师的一节或几节课就做出评判。然而,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还包含着大量的实践知识。叶澜教授就认为,“理论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为群体所拥有的普遍形态,即普遍理论;另一种是为个人或部分特殊群体所拥有的私有或局部形态,即个人知识。”而在知识方面最能显示教师专业性的便是教师个体所拥有的实践知识。一名主治医师肯定是医学专家,但是一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可能既不是学科专家也不是教育专家,而他却能很好地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教师专业知识的这种内在分离使得评价者往往只把目光投向教师的公共知识,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教师个体知识。而“教师的个体知识通常是在把公共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借助反思和评判升华教育实践经验而生成的,”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评价就不能单靠简单的观摩教学来进行,而要借助能使教师把实践经验得以外化的方法,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评估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成长袋恰恰就能满足这一需要。借助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笔记,评价者可以系统了解教师个体的实践知识的发展历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日常活动的记录可以全面地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此外,不管是专家型教师还是新手教师,他们的成长袋的内容一般都包括了教学、评价、管理和专业成长几个方面,只是在内容的侧重点和反思的程度上有所差异,这就为对所有教师的系统评价提供了可能。而在传统评价模式所指引下的优质课教学评估往往成了程式化的操作。在评价之前,教师和学生已就所学的内容、所问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进行了反复演练,教师所展示的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他们的日常教学活动相异甚至相去甚远的,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实际上成了教师的“表演艺术”大赛,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成长袋评价则把评价者的目光引向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教师生活化的事例的评述来全面判定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从而使教师评价活动回归生活。

2.教师成长袋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真正相结合的评价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把教师置于客体的地位,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程式化”、“规范化”地对教师的各项活动进行评分。在这看似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背后却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严重漠视,教师应该教什么、如何教都被各种评价指标所牢牢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便是有创新的念头,但悬在头上的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迫使他们就范,使得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非自己教育机智和教学才能的展示。在这种让教师“失语”的组织文化氛围中,教师不(会)反思、不敢反思、不愿反思,只能成为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行事的机器,丧失了主体地位和生命活力。而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可能时时面临一些突变因素和非连续性事件干扰的复杂的过程,因此一味地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实际上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性智力活动,他们的教育机智是自己生命灵感的迸发,是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顿悟,过分强调评价指标的客观化只会扑灭这些闪光的火花,扼杀教师的创造性、灵活性。以教师成长袋为评价方式则把教师置于主体地位,评什么、如何评并不是完全由评价者来决定,教师可以选择能真正体现自己教学能力的事例,并附以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在教师评价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才能和效果的平台,并且促使教师善于捕捉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富有创造性的片段以便为教师评价提供素材。在这种体现教师主体地位的评价模式指引下,教师得以自由地舒展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天赋,从而获得教育教学活动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最终形成教师评价和教育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真正体现评价的宗旨和目的。

3.教师成长袋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

从理论上看,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为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提升教师个体的能力,评价者会按照特定岗位的绩效责任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因此,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通常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要目的。但是一切评价活动都不是管理者的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教师评价也不例外。从根本上说,教师的绩效考核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成长袋的应用拓宽了评价者的视野,丰富了评价的内容,从而使评价者做出的评判更公正更合理,并能更有效地区分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保证了提高教学绩效的目的的达成。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成长袋的运用能显著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作为教师日常教育活动真实记录的教学笔记、心得、感悟等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反思后升华而成的,是教师缄默知识外显的结果。对这部分知识的评价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实践中的个体知识,使他们不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一个“临床诊断者”、“研究者”、“行动者”。从事这种实践的教师将不断地把缄默知识进行外化,同时又把显性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二者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缺少反思或不会反思的教师是停滞不前的教师。传统教师评价制度指引下的教师往往因自己几节精心包装的“优质课”而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或不愿去寻找“正常教育行为”背后的不正常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泯灭其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勇气和可能。正因为如此,研究发现,“75%的教师认为:自从教以来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针对传统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教师成长袋评价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一个进行深入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实施教师成长袋评价的限制性条件

1.建构成长袋的时间限制:两难的抉择

尽管教师成长袋能弥补传统教师评价制度中的诸多缺陷,但是一旦考虑到建构教师成长袋所要耗费的时间,许多评价者甚至教师就会对其可行性表示怀疑。成长袋内容的收集、整理、编排和保存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让教师参与到繁琐的教师评价中耗费大量时间去建构成长袋似乎不为教师所普遍认可。有鉴于此,在实施教师成长袋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就不能使此项举措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成长袋的建构与教师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成为教师经常性反思实践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种自下而上实施的自觉过程。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师成长袋评价的收益与所耗费的时间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使之能为大多数教育者所自愿接受。

2.教师反思与行动的断裂:难免的尴尬

实施教师成长袋评价能极大地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但教师的反思能力与随后的教师实践行动并不能完全衔接。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尽管一些教师在成长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反思能力,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显示出了较高的理论水准,但在随后的教育实践中却不能将这些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只是被看做是执行权威部门认可的教育理念和观点的基层实践者,通常管理者对他们的理论水准的期望值比较低,认为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来自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专职人员,因此即便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渗透”了某些教育理念和规律,也被教育管理者认为是个别的偶然性事件,并不给其应有的重视或实践上的支持,造成教师某些反思的正确理念无法在实践中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在教师成长袋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时,教师只是把自己的反思作为应对之策。在某些文化氛围中,教师通常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进行所谓的反思活动的,把成长袋作为自己赢得声誉、获得晋升的又一手段,因此煞费苦心地“撰写”自己的反思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教师的反思很合理,也不过是一些冠冕之辞,缺乏执行的可能性。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体制中某些环节和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使他们能将自己的反思与未来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其次,要避免成长袋评价流于形式化,使“成长袋成为简单的资料收集袋”。评价者不但要查阅教师的反思日志,而且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后续行为,并评价教师反思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从而尽可能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

3.对教师个体行为的偏重:合作的缺失

传统评价制度对所有教师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照顾教师的个别差异,而教师成长袋评价则充分考虑了个体因素,采取了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因而更为全面。但是对个体行为的过分关注会削弱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而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倍加,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个体经验迅速类化,并把类化的经验又迅速个体化的互动共生的过程,教师同辈群体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师群体的合作与共赢,但是成长袋评价由于侧重教师的个体行为,使得他们的反思行为趋向于个体化,不能很好地与群体进行沟通,缺少类化的个体经验,只能从单一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师成长袋中应对教师与其他群体(同事、管理者、学生、家长等)的合作与反思活动有所侧重,注重对教师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评价。同时,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也要为教师创造共同反思的机会,使教师能及时与群体进行沟通,分享群体的经验和体悟,从而真正全面地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标签:;  ;  ;  ;  

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