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同志的“不仅优越,不仅书本,而且是现实”的领导思想方法_领导理论论文

论陈云同志的“不仅优越,不仅书本,而且是现实”的领导思想方法_领导理论论文

论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领导思想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志论文,思想论文,领导论文,方法论文,陈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中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对科学的领导方法有大量的理论阐述。从领导工作的实践和大量的理论阐述来分析,他的领导思想方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其精髓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今天,我们深入研究和广为宣传他的这一领导思想方法的精髓,对于改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贯穿于他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

高度重视领导方法问题,是陈云同志的一贯思想,在他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都体现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唯物主义的领导思想方法。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任务极其艰难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注重科学领导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为了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陈云同志不仅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而且也写了一系列阐述科学领导方法的论著。在这些专论领导方法的著作中,都闪烁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领导思想方法的光辉。

“只唯实”的领导方法是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效能的关键。在陈云同志看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此,各级领导者要善于以“提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工人最高兴的工作做起”。这好比销着的两扇大门,我们要进屋子去,一定要个钥匙来开那把铁销。“这个钥匙就是拿住工人愿意做的那个工作做起,而不是呆板地照我们自己所想的去做。”陈云同志还明确指出,这种“领导方式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他希望大家都来参加这种依靠人民群众的“‘领导方式’的讨论”,以“增加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力”〔1〕。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工作方法。1934年,陈云同志在《建立白区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指出,不管是哪一种人,都要依照他们的环境,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估计到他们的可能,分别讨论各人去进行工作的方向,告诉他们完成任务的工作方法。“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着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形来决定。一般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中央各种决议,同时要审慎地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提出适当的口号,灵活地运用各种工作方法。”〔2〕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的原则,详细地阐述了“只唯实”的“用人之道”。陈云同志长期从事党的组织人事工作,对党的干部政策、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工作以及对干部的要求都做了精辟的论述。陈云同志多次指出毛泽东同志讲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党的一切决议和政策,都要通过干部去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干部的任用和选拨。在陈云同志看来,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用人之长,不是用其所短,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办法,使各种干部能够适得其所。他认为,“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他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全面和本质地识别干部的能力。“审查干部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严格。结论应该是不可反驳的。切忌以主观的推测为根据。不单看言论和态度,主要看本质和实际。不仅看一时一事,主要看整个工作历史。”〔3〕

根据毛泽东关于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的指示精神,陈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因为,“难者是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4〕所有正确的政策, 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有的同志却相反,天天忙于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是研究实际情况。”〔5 〕陈云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吃透两头,一方面对政治路线要有正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对具体情况有切实的了解。而要对具体情况有切实的了解,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使我们的计划“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做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陈云同志认为,作为领导者,如果只谈路线,不了解具体情况,是空谈;而只谈具体情况,不了解路线,是盲目。要克服上级只谈路线,下级只谈具体工作的缺点。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同志是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方法,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被国内外经济专家誉为解决经济疑难问题的能手。在经济工作中,他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了十分自觉和纯熟的程度。他在经济工作中,十分自觉地运用“只唯实”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多方面的表现,其中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他指出:经济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6 〕在他看来,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如果经济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进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相适合,经济就会稳定。陈云同志不仅论述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了保持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具体措施。如,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是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全党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等等。陈云同志在60年代初提出的“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思想,是对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表现了他那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习哲学理论,重点是掌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哲学思维方法

陈云同志不是职业哲学家,但是,他对学习哲学理论十分重视,他曾多次向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并强调学习哲学理论的重点在于掌握实事求是的哲学思维方法。

毛泽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陈云同志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哲学著作,认识到“实事求是”是贯穿在毛泽东著作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他一再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1939年5 月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提出,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他希望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地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他还明确讲:“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1939年12月,他又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他并强调“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先把书读懂,“读懂就是消化”,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指导实际工作”。在延安整风时期,对党的干部明确提出:“努力学习,加强自己。学习什么呢?学理论,学正确的思想方法。”〔7〕理论上、思想方法上搞好了,对党对革命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此基础上,陈云同志明确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主张。

建国后,面对复杂而艰难的革命和建设的任务,陈云同志继续大力倡导全党学哲学,努力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1957年1月, 在中共商业部党组织会议上,他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8〕我们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些同志不花时间去弄清楚全面情况,弄清楚事物的本质,而是看到一些现象,就想当然,发议论、作结论,这是十分有害的。所以,“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情况,不难决定政策。”陈云同志再次提出,希望我们的领导者,“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9〕1962年2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只有坚持“全面,比较,反复”的工作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并说:“我们常讲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陈云同志仍然大力提倡全党学哲学。 1981年3月, 他在对《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几点意见》中再次重申:“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作用。毛泽东同志亲自给我讲过三次要学哲学。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段我身体不大好,把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电报认真读了一遍,受益很大。我由此深刻地领会到,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他强调指出:“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11〕1987年7月,陈云同志同一位中央领导人谈话时, 又专门讲了“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问题,又一次提出:“要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2〕并重申:“在延安,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关键是要把事实看全面。我过去说过,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他并说:“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13〕到了1990年1月24日, 陈云同志同浙江省委领导同志谈话时,把事先题写好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条幅交给了省委领导同志,并对这十五个字作了详细解释〔14〕。他再次重申,在延安的时候,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感到里面贯穿了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呢?当时他的体会就是这十五个字。可见,陈云同志对学哲学和这十五个字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他一生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辩证唯物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实质,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论思想的集中体现。陈云同志反复讲: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并指出,我们在工作中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这就是说,我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其立足点,既不要从上级的指示或文件出发,也不要从领袖人物的书本出发,而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可见,陈云同志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对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创造性发挥和具体化。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取得驾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我们的领导者要迈出双脚,走出机关大门,深入基层,到革命和建设的第一线去,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根本要求,就是深入群众。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而“基本的环子就是开展群众工作”〔15〕。陈云同志一再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寻找。因为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16〕

“只唯实”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必须在特定的联系中认识它和把握它。国民经济也是一个由众多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经济领域组成的有机统一体。陈云同志从来不是孤立地看待经济现象,而是从有机的联系中分析问题,反对片面性,反对走极端。他认为,领导者的责任是制定政策,而政策无非是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必须时刻想到“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 7〕,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考虑生产的各个环节, 要树立整体思想,避免陷入局部观念和本位主义。就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而言,地方应看到全国的需要,中央各部门也应看到地方的需要。只看到这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这种片面性应该避免。在当前的政治经济领域中,陈云同志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地正确地贯彻和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历史已证明,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是极为不容易的, 必须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1945年5月, 陈云同志在党的“七大”发言中指出:“我们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是什么就是什么,应该怎样就怎样。”“共产党员参加革命,丢了一切,准备牺牲性命干革命,还计较什么面子?把面子丢开,讲真理,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18〕这里讲的是“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不要怕丢脸”,实际上是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必须具有革命的勇气和革命的精神。这个思想,刘少奇也结合历史的经验讲过多次。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曾明确讲过:“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有高度的革命精神,革命勇气才能做到”。〔19〕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重申:“要实事求是还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实事求是。”〔20〕刘少奇和陈云同志讲的“革命的勇气”和“革命精神”,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没有革命的精神行吗?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没有革命的精神,就冲不破“两个凡是”精神枷锁的禁锢,就不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的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立足点,怕“丢面子”,怕受批评,怕打击报复,是做不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陈云同志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领导方法,集中体现了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高度统一。

对“唯”字要正确的理解。陈云同志主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也不是有关上级的文件和书籍不要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指什么是本原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有创造精神。上面的话、文件,以及书本,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不听,不能不读,但毕竟不是本原的东西,它本身也来自实践,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并且还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过:“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他还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1〕可见,陈云同志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对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思想的创造性发挥。是“唯上”、“唯书”,还是“只唯实”,从哲学上来看,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分歧。只有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真正避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四、“交换、比较、反复”是实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基本途径

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为什么还提出“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呢?这是由事物本身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决定的。“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讲的是唯物辩证法,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交换”,是要求全面地看问题。陈云同志在1962年2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陕西省大组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比较正确呢?”他说,我的体会是“全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1990年1月24日,又将事先题写好的条幅“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赠送给浙江省委领导同志。在这里把“全面”二字改为“交换”。可见,陈云同志讲的“交换”,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全面”地看问题。1962年2月, 他曾用茶杯作例子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他还说,我们打仗、医生治病,研究工作和决定政策,弄清情况的办法之一,“就是多和别人交换意见”。这样做,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如果没有反对意见怎么办?我们可以作点假设,从反面和各个侧面来考虑问题,并研究各种条件和可能性,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陈云同志说:“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22〕当然,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所以“交换”的方法,善于同其他同志交换意见,特别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是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达到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我们主张“只唯实”,而“唯实”的关键是把“事实”看全面。这种“交换”的办法,从哲学上来说,是坚持认识全面性的要求;从政治上来说,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比较”,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的基本方法。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找出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呢?陈云同志认为,基本的方法是“比较”,就是把一个事物同它的上下、左右进行比较研究。陈云同志说:“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进行比较的。这是‘试金石’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决定取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采用这种方法,把敌我之间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得出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正确论断。陈云同志还说:“毛主席为了说明新民主主义,就把它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比较,加以区别,这样就不含糊了。”〔23〕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研究而得出的。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比如,我们把建国前后进行比较,改革前后以及国内外的情况加以比较,就会深刻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陈云同志要求我们党政领导同志,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作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领导同志在作出重要决策之前,事先要准备好几个方案,认真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分析可能性程序,权衡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佳方案。大量事实证明,通过这样比较以后作出的决定和提出的方案,就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反映群众的要求,从而得到较顺利的贯彻和落实。

“反复”,是要求决策问题要反复思考。陈云同志希望我们领导同志,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作出决定。这是说,当我们作了比较以后,也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陈云同志说,这是毛主席决策问题的办法。“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发现他对于有些问题也不是一下子就决定的。你和他谈问题,他当时嗯了一声,但并不一定就是表示同意你的意见。〔24〕毛泽东决定问题,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意见。“这里重要的,是找‘反对派’;如果没有‘反对派’,也要假定一个‘反对派’”。“毛主席自己就假定过许多反对的意见,别人不推翻,自己来推翻,推翻了再来。”〔25〕这样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经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从不甚正确到比较正确的过程。我们决策问题不能心血来潮,而应当反复考虑,“三思而后行”。我们各级领导同志对任何一个重要政策的制定,重要决策的出台,重要干部的任命,等等,都要准备一个逐渐酝酿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才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

由此可见,陈云同志的“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观点,更加深刻地说明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领导思想方法的精髓。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哲学思维方法,提高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注释:

〔1〕〔2〕〔3〕〔7〕〔15〕〔16〕〔18〕《陈云文选》(1926—1949)第24、29、146、77—78、98、103、218页。

〔4〕〔5〕〔6〕〔8〕〔9〕〔10〕〔11〕〔22〕〔23〕〔24〕〔25〕《陈云文选》(1956—1985)第38、35、44、38、179、257、 180、39、180、39页。

〔12〕〔13〕《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490、492页。

〔14〕见1991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7〕《陈云文稿》(1956—1962)第95页。

〔19〕《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13页。

〔20〕《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38页。

〔2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50—51页。

标签:;  ;  ;  ;  

论陈云同志的“不仅优越,不仅书本,而且是现实”的领导思想方法_领导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