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五山引淡防咸电灌工程管理处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生活质量,乃至对整个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因此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不容忽视,而对于社会生产来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工业和轻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引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水资源规划工作中发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给水生物、水体水质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对配置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水利水电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平衡经济发展和由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现状概述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十分丰富,可开发的蕴含量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受到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影响,实际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因此需要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进行调节并充分利用水能转换成电能或为缺水地区储存淡水,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的水电技术水平,不少水电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迎刃而解。然而,当前我国水电发展仍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是在开发利用水电的过程中,环保、地震、移民等问题日益制约着我国水利水电的发展。因此,全面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采取措施,平衡各方利弊,能更好地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对水生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资源的保护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以后,如,水库的建设完成后,水流速变缓,给很多水上浮游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在泥沙沉降之后,水体的透明度也将有所提高,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此同时,由于水库的蓄水将切断洄游性水中鱼类的通道,从而造成水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退化,水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洄游的通道也将被阻断,使得一些生物的产卵场逐渐消失,而在水流速的改变下,对很多鱼类的产卵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给鱼类的传代带来灭顶的灾难。另外,水库建成之后,由于水过清,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清水能够给下游鱼类带来的饵食极少,对鱼类的养殖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2.2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虽然对部分水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净化[2]。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水库的建设导致水流速过慢,水的滞留时间比较长,一些水上悬浮物降低,而且,水体的浊度、色度也逐渐下降,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化学物质也将沉淀下来,水体的碱性减少,直接造成水体的毒性加大,给水质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由于水库的建设,水和空气截面的交换速度降低,也使得水复氧能力逐渐减弱,水库的自净能力也消弱,而且,复氧能力的降低也将给水中生物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相应措施
3.1 在建设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进行工程施工时,建设单位必须对污染废弃物集中处理,并且还有及时对环境进行检测,发现问题,调整施工方案。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废水要过滤处理,对环境造成影响要及时修正,施工完成后,当地生态绿化和自然景观会有破坏,在建设后期,还必须进行景观恢复和绿化工作。
3.2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即是指综合考虑河流和水库沿途各方面的因素选择相应的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应该对河流水力资源、沿岸的耕地资源以及移民规模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的细微的考察研究后在做决定,不可知识从利益和当前局面来看带问题。其次施工建设对当地居民的安置迁移工作提前规划,保障居民安置合理,安抚百姓心理,对当地人文和有简直的历史文物保留转移,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转移当地人文史迹。
3.3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之下,需要做好相关的补偿措施,对此,应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着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建设原则,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补偿工作,有效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针对生态补偿机制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对一些没能及时做好生态环境补偿的企业,应给与一定的处罚,有效的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一些受到影响的水生物,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水生物保护区,从而保证水生物种类的延续,避免水生物的灭绝或减退,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通过人工增殖的方式,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降低生物资源的衰退,更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
3.4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之下,需要做好相关的补偿措施,对此,应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着“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建设原则,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补偿工作,有效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针对生态补偿机制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对一些没能及时做好生态环境补偿的企业,应给与一定的处罚,有效的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一些受到影响的水生物,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水生物保护区,从而保证水生物种类的延续,避免水生物的灭绝或减退,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通过人工增殖的方式,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降低生物资源的衰退,更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
3.5要全方位考虑生态环境与水电建设的关系
要减少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气候变化、生态水文、变化生态系统、变化生态水土变化这些和水电建设紧密相关的细节考察研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对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要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恢复自然生态循环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建设工程中大力宣传教育,让老百姓积极配合的同时,对建设周边环境起到保护和维护的作用,同时培养工种的生态安全保护意识,建立应急机制,增加社会民众的参与意识,让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为人们服务,还能充分兼顾环境保护。
4.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可以促进国家生态环境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企业一定要树立好环保的意识,充分的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和时候的处理工作,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辛玮琰;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哲学思考[J];天津大学;2012,06,01.
[2]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2)
[3]任小朝;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0)
论文作者:谭为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生态论文; 水体论文; 机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