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析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析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张华兵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首要要求,是规范公权力运行的有利举措,也是政治文明和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论文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中学生自身角度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举措。

关键词: 中学生;宪法意识;培养

一、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上的宪法,指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对宪法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各种行为合宪性评价的思想与观点,也就是人们在基于宪法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宪法精神和其内涵的深刻理解,是相对理论化的概念体系,如人权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等。宪法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其实就是宪法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括民主与法制两个层面,民主层面是基本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契约意识、监督意识,法制层面是宪法至上意识与诉讼意识。

二、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必要性

(一)依宪治国的必然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如果抛开宪法谈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便是空谈,是毫无根据可言的,是不值得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并为之努力的。“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真真正正地认识、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权威性以及不可侵犯性。”坚持依宪治国不仅需要健全完整的宪法文件和宪法制度,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有序的宪法文化氛围。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信仰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使宪法能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活的灵魂。“新时代的广大中学生是未来我们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能够使其成长为践行宪法的先行者,能够保证宪法得以贯彻实施,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规范公权力运行的需要

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一种,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而公民意识就是公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公共事情所形成的共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共识。新时代公民对于权利与义务的意识远远没有宪法规定的那么强烈,对自己的权利不能很好地行使,也不能按规定履行义务。现代公民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公民的公仆”,导致我们国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公职人员存在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以及失职渎职的行为,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公民的权利意识不强烈,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权等其他权利。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增加了国家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宣誓制度,这一切都被写进宪法,这么做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对公权力进行制约,从而减少腐败行为。

(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两者都需要法律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而法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宪法的配合。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对于宪法的认识程度以及宪法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以后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是否会实现,为了“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全面”必须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

三、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有效措施

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不是中学生个人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学生的宪法意识的养成,必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中学生自身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和积极配合才能实现。

(一)强化学校宪法教育

2018年上半年,企业贷款同比少增337.06亿元。分企业类型看,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少增115.66亿元、120.45亿元和112.9亿元。分企业性质看,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别少增309.59亿元和24.82亿元;分行业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少增6.65亿元、8.14亿元和371.53亿元。据调查显示,目前广西全区108项工业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达182.55亿元;南宁市、梧州市和百色市的抽样工业企业资金缺口分别达160亿元、18.9亿元和421亿元。算上广大小微企业,资金缺口额度将更大。

首先,形成学宪氛围、树立学宪榜样。虽然父母由于自身的原因可以教给孩子的内容是有限的,为了不出现培养宪法意识的断层,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体现对宪法的尊重,让孩子意识到宪法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父母是重视宪法的,而且父母虽然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但愿意不断地学习,比如观看央视法制节目,通过父母的言行在家庭中形成一种关心国家、学习宪法、尊重宪法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树立学习宪法、尊重宪法的榜样,有利于中学生培养宪法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宪法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校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宪法教育,开展宪法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因此,建立健全宪法教育机制,对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培养宪法意识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足够多的知识,才能为培养宪法意识打好铺垫,更有利于宪法意识的培养。而且学校宪法教育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密切结合,如此一来中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中学习宪法理论知识,也能够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激发自身的宪法意识。除此之外,学校应该从更加全面的方面去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因此健全评价体系对于学校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也有积极作用。

11月16日,沙钢股份(002075.SZ)迎来复牌后首个交易日,然而股价随后出现跌停。11月19日,沙钢股份再度跌停,截至12月5日,沙钢股份市值缩水超146亿元。

首先,创造和谐的宪法教育氛围。学校是中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培养宪法意识的主要阵地,学校对中学生来说,更是掌握专业知识与三观形成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首先要在校园内创设良好的宪法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宪法教育。要积极开展有关校园宪法教育的活动,全方位、有效地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宪法,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社会上知名的宪法学教授来学校开讲座,让学生把对宪法的理解,更真实的贴近于现实生活。通过如此一系列校园宪法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激发他们对宪法的热情。

(二)优化社会宪法环境

在全社会弘扬宪法,一方面可以加强中学生对宪法理论的学习,从宪法文本中吸取宪法精神,以此强化中学生的宪法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宪法日,让中学生积极参与宪法日,让他们深切地感受我国宪法的精神,也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而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传媒获得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并且大众传媒的监督性、文化性和舆论性,为社会宣传宪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积极地推广和宣传宪法,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宪法氛围;还可以举办有关宪法的文艺晚会,通过文艺晚会的形式来宣扬宪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宪法教育的网站,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教育的实效性,以此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总而言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可以让中学生努力学习我国宪法,用宪法的精髓来武装中学生头脑,让中学生树立宪法的认同感、归属感,推动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三)树立家庭学宪榜样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做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用绝对数(%)表示。两独立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肥胖孕妇未控制体质量与妊娠结局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所有的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次,父母强化宪法意识。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的弱化多多少少都与父母的宪法意识有关,尤其是农村的父母本身因为知识储备的不足会对权利行使产生无所谓的想法,所以父母也需要强化宪法意识,特别是主人翁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这就要求父母要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自己对于权利的行使会对国家产生影响,而且要积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比如村委会的选举要积极参加行使投票权,要意识到是自己选举村长、决定村子的大事,以此为孩子树立榜样,产生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四)调动自身学宪主动性

首先,进一步学习宪法理论。要全面客观地提升自己的宪法意识,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以及宪法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加强自身对我国宪法的理解。

其次,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培养宪法意识之前首先要具备责任心与责任意识。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中学生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心,首先要求中学生必须学会独立自强,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结果,不推卸责任,正视问题及时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搞好学习。

四、结语

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发挥自身的力量,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帮助中学生培养宪法意识。而中学生本人应该牢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自觉的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宪法意识,做一个具有良好宪法意识的合格的中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由于供水工程具有营利性,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研究社会资本投资及回报方式,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阿兰.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探究[J].法制博览,2018(23).

[2]秦怡红.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8(05).

[3]王东红.大学生宪法意识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32-0214-02

作者简介: 张华兵(1970- ),男,山东滨州人,法学硕士,滨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理论法学。

标签:;  ;  ;  ;  

浅析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