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目的:针对在阿奇霉素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在2010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当中择取45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因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在接受研究的45名患者当中,大部分都是成年女性,约占62.22%(28/45);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下,给药方式多数都是静脉给药,约占86.67%(39/45);出现不良反应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都是皮损或者是附件受到损伤,约占64.44%(29/45)。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发生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不多见但是不容忽视,需要医患护三方合作,提升用药观察以及检测的力度,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关键词】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 规律分析 特点探究
在医学临床当中,阿奇霉素属于一种大环内酯类的光谱抗生素类药剂,它主要被使用在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诸多感染型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其临床应用频率比较高[1]。不过伴随着其应用越发广泛的实际情况,也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治疗疾病以及身体康复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在本文当中将就此进行研究分析,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0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当中择取45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临床病理确诊,而且也已经排除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处于妊娠期等无法主动配合调查的患者,在45名患者当中包括女性患者28名以及男性患者17名,年龄均在10岁到59岁之间不等,平均数是(33.15±3.22)岁。全部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参与本次研究已经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家属、患者本人的认可,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45名患者因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讨论分析,采取的方式为回顾性分析,针对的是45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以及回访资料,分析项目为用药方式、次数以及造成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症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分析阿奇霉素造成不良反应的具体规律以及特征。
1.3观察指标
45名患者因阿奇霉素的使用而造成不良反应的概率以及类型。
1.4统计学方法
综合分析本文的数据类型以及参考资料当中的统计学方式,本文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例数,百分比)即(n,%)的形式进行表示。
2 结果
2.1性别差异
在接受研究的45名患者当中,大部分都是成年女性,约占62.22%(28/45);成年男性约占37.78%(17/45)。
2.2给药方式差异
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下,给药方式多数都是静脉给药,约占86.67%(39/45),其中包括静脉注射以及静脉滴注两种,分别为2名以及37名;另外,口服给药约占13.33%(6/45)。
2.3临床表现差异
出现不良反应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都是皮损或者是附件受到损伤,约占64.44%(29/45)。具体数据参照下表(表1):
表1 45名患者因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对照分析(例数/%)
3 讨论
就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接受研究的45名患者当中,大部分都是成年女性、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下其给药方式多数都是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都是皮损或者是附件受到损伤。该研究成果说明,女性患者对阿奇霉素比较敏感、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有可能会引起患者身体不适,而且对患者的皮肤以及附件等产生的影响比较显著。该成果也在李宗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比较可靠。
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发生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不多见但是不容忽视,需要医患护三方合作,提升用药观察以及检测的力度,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针对其具体的规律以及特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其一,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情况:在45名患者当中,成年女性的比例最大,尽管在目前尚且还没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和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关的证明资料,而且也有一些科学研究证明不良反应和患者的性别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的联系,不过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的生理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激素的分泌情况、身体脂肪的分布情况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有可能是造成患者对阿奇霉素有不同的反应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年龄上,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发生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病原微生物并不会被人体衰老所影响,所以,通常不会对抗菌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不过在实际临床当中大部分医生都会注重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由于老年患者体内的水分比较少,而且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衰退反应,如果使用青年人剂量药物治疗,可能会造成血药浓度提升,带来毒性反应;除此之外,年龄增长后,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联合用药的过程当中可能和阿奇霉素形成不良反应[5]。
其二,接受药物的途径:通常来说阿奇霉素只通过两种途径给药,一种是静脉给药一种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的方式造成不良反应的隐患比较高,特别是静脉滴注的形式,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给药途径带来的隐患。尽管静脉给药的方式能够让药物尽快吸收,而且保证药物的效果,不过注射溶液当中存在的内毒素、渗透压等都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用药的时候,需要在保证不会对药物作用造成影响的标准之上,遵守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的排列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另外,在口服给药的情况下也需要适当的注意药物的品种类型,防止药物间存在拮抗效果。假如病情需要,一定要进行静脉给药的情况下,需要严格的依照相关要求,混合阿奇霉素和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也可以),滴注期间将滴注速度和浓度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滴注时间在60分钟以上、终浓度在每毫升1毫克到2毫克之间),速度太快可能会带来心脏活动的异常反应或者是心律失常。特别是第一次使用阿奇霉素情况下,将速度控制于每分钟10滴左右即可。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发生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不多见但是不容忽视,需要医患护三方合作,提升用药观察以及检测的力度,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林海兰.阿奇霉素所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5):183-184.
[2]李特,张春梅,李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研究[J].特别健康:下,2014,24(04):434-435.
[3]李宗,沈晓华,吴泽晗.阿奇霉素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01):41-44.
[4]冯进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附82例报告)[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05):1371-1371.
[5]李郁,刘磊,傅存冀.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11):693-696.
论文作者:龚建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霉素论文; 患者论文; 阿奇论文; 都是论文; 给药论文; 静脉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