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 322200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想焕发生机,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活”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独立探索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社会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潜力,甚至阻碍着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最重要的问题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发展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所有学生。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所讲的内容往往是一刀切,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来就有所差异,除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外,他们对电脑的理解和接触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从小就有电脑。对于一些搜索、发邮件、打字等基本的能力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而有的学生则在计算机课程上第一次接触电脑,对于“菜单栏”“对话框”等计算机名字都不知道所指何物。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果还是一刀切,势必会忽略其中的一些学生。
2.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个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安排上流于形式,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尚未建立,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没有压力,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备课比较粗糙,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随意,临时性发挥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保证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面解释,很可能会错过一些知识点的解释,导致前后内容的衔接上出现问题,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有关的信息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会兴趣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素养角度看教学的具体策略
1.科学合理地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相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小学生信息技术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激励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椭圆绘画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来绘画椭圆,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课堂气氛变得比较单调,会严重阻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因此,相关教师可以将故事巧妙地融入到椭圆形绘画的研究中,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绘画任务,积极创新独特的绘画技巧,激发学生运用电脑绘画的想象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应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增加小学教师外出接受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方法,有可能改变传统的初级IT教师的概念,促使他们考取硕士。其次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授和专家,如聘请教授,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
3.有效的分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长处的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在过去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合作方式的组合一般分为男女组合、女性间的组合、动态组合,性别比例、学习情况和人格倾向可作为其配对的依据,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优势的互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优带差。在实际的人员编制中要将合适作为人员搭配的主要原则。在对小组内人员进行分配时,我们要将组内异质以及组内同质作为主要依据,每个成员的智力、性格以及计算机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在实际进行学习时形成互相帮助的局面。公平也是实际分配人员和合作学习需要保证的一个条件。强大的组合并非衡量优秀团队的唯一条件,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地实现优秀团队的构建。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合工具性、实用性、信息性和综合性的现代技术学科。只要我们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就一定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个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真正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丁静兰 浅析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文摘版:教育,2015,(2),98-98。
[2]巫朝明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60-61。
[3]徐宁 科学指导合作探究,追求课堂有效教学——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5,(20)。
论文作者:张海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组合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