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对话教育论文_邓 魁

浅析大学生对话教育论文_邓 魁

邓 魁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对话教育作为一种古老而不过时的教育方式,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其给予了重视和研究。本文所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对话、长期的对话和更多的自我对话的大学生对话教育,使大学生摆脱目前在对话教育中所呈现的被动、孤立以及整天沉迷于网络交流的局面。

关键词:主动对话 长期对话 自我对话

一、被动对话与主动对话

1.被动对话。

长期以来,被动对话充斥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的呼唤基本上都是被学生以消极应付的方式做出回应,例如上课的问答、课后作业等。而对于这些对话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能算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已。

2.主动对话。

《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保罗·弗莱雷( Freire·Paulo)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话所应遵循的基本前提:

(1)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2)对话不能缺少“爱”。

(3)对话要有谦虚的态度。

(4)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

保罗·弗莱雷所提出的对话就是指主动对话,因为被动对话不需要这些条件。除了以上几个基本条件外,主动对话还需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需发挥其人格魅力。从表面上看,学生和教师已经初处于一个平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教师也尊重学生,且在法律制度层面把二者定位为平等的关系。但在道德层面,二者永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应使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感觉到自己不是教师而是朋友,而做到这点,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是情商。

第二,学生需在制度上主动提出对话。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自由地向老师探讨问题是不现实的。人具有有限理性,大学生的理性更是脆弱,如果不在制度上促使学生主动地跟老师交流,二者之间的对话则几乎不会存在。制度建设上可以把握以下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旁听者。大学生不是小学生,字都认识,教师不必一字一句地把课本讲解给学生听,相反,学生可讲解给老师听。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引入者,呈现精彩的开端,而不呈现其内容,使学生自主挖掘,而后共同分享。

二、短期对话与长期对话

1.短期对话。

短期对话,顾名思义,指的是对话时间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但就目前情况来说,二者之间在课堂上真正对话的时间是很少的,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至于课堂下,教师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能希冀教师为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课下为学生展开更多的对话,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

2.长期对话。

长期对话指的是两主体之间长期开展对话。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可以向高中生和研究生学习,他们与老师或导师之间的对话,就是这种长期性的。对话的内容可以不是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不是学习上的事情,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与教师保持一个长时间的沟通。对话根本上不是一种具体的关于提问与反应的交流形式,本质上是连接它的参与者的一种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长期对话,不仅能提高双方对事物的认识,更能够加深二者浓浓的师生之情。当然,长期对话对象不限于师生,也可以是朋友、同学以及家长。

三、网络对话与自我对话

1.网络对话。

网络对话,是指两主体之间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展开对话。目前,各种通信工具无处不在,时时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大学生更是被各种网络所包围。举个例子,有些大学生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QQ,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在玩QQ,整天沉迷于聊天游戏中。我们并不反对网络通讯上的交流对话,但我们更需要多一些自我对话的时间。

2.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自己跟自己交流,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等等,这些问题大学生自己不思考,谁又能代替?但现实是,大学生中自我对话、自我反思的却是寥寥无几。自我对话最重要的是自我反思,对话如果没有反思,就必定流于空泛和肤浅;只有当对话成为反思性对话时,才真正具有它深刻的意义。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对话、自我反思,他才能真正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总之,对话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事,对于教师,大学生需要主动地参与对话和长期的交流;对于同学,一方面需要加强异性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对话;对于自己,无可逃避,大学生更需要不断地自我对话,认识自己。只有这样,大学生对话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向华 对话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0,(9)。

[2]程翠英 张晓亮 对话管理:对传统教育管理观的批判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7,(2)。

[3]N.C.Burbules(1993) Dialogue in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145。

[4]孙建军 语文对话教学[M].上海:复旦人学出版社,2008:36。

论文作者:邓 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  ;  ;  ;  ;  ;  ;  ;  

浅析大学生对话教育论文_邓 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