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郑焕标

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郑焕标

身份证号码:44058219881125xxxx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民用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比不可少的落脚点,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随着各种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使用,我国的民用建筑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其中的基础技术,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简称桩基。桩基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较均匀的特点,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工程,尤其是适用于建筑在软弱地基上的重型建筑物。因此,在沿海以及软土地区,桩基应用比较广泛。

1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

1.1 地下水

一旦地基基础的深度达到了地下水位之下时,通常都会面临处理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基础采取的是桩基础,那么地下水对于人工挖孔桩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较大,降低水位就可以采取多桩抽水的方式;反之,如果地下水位不大,在解决上则可以利用单桩桩内抽水的方式。当然,如果桩设计的深度不足,上述两类方式则无法利用,这时就需要在。

1.2 桩质量

随着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的频繁度提升,也推动了管桩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基础施工中,由于桩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建筑整体质量问题的案例也并不少。常常会出现桩身断裂、桩头破裂、中心轴歪斜、长度不足、桩顶不平等质量问题。只有保证桩质量,才能够满足桩基设计标准,进而符合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1.3 冻土地基

冻土地基如果不加处理,在解冻时融化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制冷的方式将土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块以此来阻挡水土的压力。如此一来,对开挖地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冻结法有利于地下水的处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噪音小。在施工结束后,冻土墙融化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地下结构,并且能够大幅度地缩工期。

2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2.1 换土垫层

换土垫层主要是去除原本的浅层软土,用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代替,以达到提升地基土层承载能力、缩小土质胀缩性和湿陷性的目的,最终对沉降的可能性加以控制。一般来说,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素土垫层、碎石垫层和砂垫层是最常用的;在湿陷性黄土、浅层软弱的土地基上处理使用上较多。

2.2碾压夯实

所谓碾压夯实是指通过机械运作产生的巨大夯实力对土层进行碾压,以降低土层的松散性,从而降低土的压缩性达到增强地基强度的效果。(1)机械碾压法。在面积较大的地基夯实施工中,大多采用大些机械设备(推土机、压路机等)对土层进行碾压,平均每铺土20~30cm 进行8~12 遍碾压。(2)振动夯实法。通过电动机带动振动机械作业,使其振动所产生的5~10t 的垂直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地基土层,振动夯实法由于时间较长作业极大的改善了土层的松散状态,因而被较多的应用于砂土地基和杂壤土质地基中。

2.3排水固结土壤

排水固结就是通过排除土质当中的水分,让其自动固结的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达到排水的目的,就需要将袋装砂井设置在地基的周围,塑料排芯板,通过水冲法、沉管法成孔,在孔内进行管砂预压。通过真空加压排除土质当中的水,同时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从而提升土质的抗剪强度、降低土的沉降量,做好土的液化性能的改善。排水固结法的使用,不仅取材方便简单,而且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其在水力充填土、饱和粘性土、沼泽土中较为常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民用建筑施工当中。

2.4化学法加固

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使其达到地基土的施工标准,通过对土层进行化学物质添加,在自然或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土的粘结度的效果。

2.4.1 灌浆法。在泵和空气压缩的作用下,通过灌浆管将碱液、水泥浆、丙烯酸铵、水玻璃等化学物质均匀的输送到砂土、粘性土地基等的土层内部进行充分渗透,通过化学反应将水和空气从土层中挤出,实现土层颗粒间的凝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

2.4.2 喷浆法。利用工程钻机对地基指定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待钻至要求深度后,将喷射装置安装于工程钻机的钻杆下端,利用高压脉冲泵实现喷射装置的在均匀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圆柱形喷射面将浆液喷射在周围土层中,从而将土体和浆液进行混合后形成圆柱体的固结体。在粘性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中采用该种方法的优势为:防水防渗透性好,保护相邻结构在基坑挖掘过程中不被损害。缺点为:水泥用量大,流失多,浪费现象严重,增加建设成本投入。

2.4.3 深层搅拌法。将水泥和石灰作为的固化剂注入土层深处进行高压深层搅拌,使其与土层达到充分的混合,将固化剂与天然土层紧密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系列的水泥桩或地下连续墙。该种地基处理法具有的施工噪音污染小、土方量少,附加沉降可做忽略等优势,因而被较多的采用在城市内厚层软粘土地基的施工中。

3 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3.1预制桩此类桩一般都是圆形或者是方形,截面直径需要控制在 25~55cm 左右,一般桩架高度在 6~25m。预制桩的连接采用的是焊接法、硫磺胶泥锚接法等方式。

3.2管灌注桩此类桩的桩直径在 30~50 cm 之间,桩长度在25 m 左右。一般使用振动打桩或者锤击的方式进行沉桩,在砂性土、粘性土地基中频繁使用。

3.3钻孔灌注桩桩孔灌注桩孔径在 60~150cm 左右,而桩的具体长度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判定。一般来说,都是利用钻机旋转带动钻头对原本的土层加以破坏的方式实现沉桩。这一类方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粉质土、淤泥、砂土等地基当中频繁使用。

3.4 树根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形式,我们也可以将树根桩称之为“小型钻孔灌注桩”。此类桩的直径在 7.5~25cm 左右,通过钻机钻孔的方式来实现沉桩。

结束语

随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对桩基础运用愈来愈多时,也带动了管桩的发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桩的质量而产生的相关建筑质量问题不在少数。时常会出现:桩头破裂,桩身破损或断裂,单桩承载力不够,桩的长度不够,桩的中心轴线歪斜,桩顶不平等质量问题都会引起桩基础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民用建筑的质量。当地基基础的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常常会遇到如何处理地下水的问题。若是采用的是桩基础,那么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会受地下水的严重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好桩基质量,才能有效的保证桩基符合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宏.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建筑科学,2010,(02):18-19.

[2]刘征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 (15):82-85.

[3]贾清霞、李竟飞.桩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12-13.

[4]孙健、吴迪.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05):89-90.

[5]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103-104.

论文作者:郑焕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郑焕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