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冯丽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中学 515535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陶行知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班主任应该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文章从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新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029-01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轮新课改是从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始的,以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的。基于当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新课改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改,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是当前高中班主任所面临的难题[1]。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分析和探究,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出使高中班主德育工作更充分地发挥其教育与培养高中生高尚道德素质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个体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有不少因为学生道德水平不高、人格发展不健全导致的社会悲剧,尤其是一些“90后”学生被普遍认为缺乏社会责任,使得教育部门密切关注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对象。
从我国过去及目前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高中教育更多地为高考服务。学习被很多学生、家长、老师当做一种考入名牌大学、考入重点院校的工具,而忽视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真正意义。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改革,整个社会不应该给教育套上本不该存在的种种限制,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则是为了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在此理念下,德育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即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进行德育改革,使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班主任是高中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的实践人,是塑造高中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要提高高中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育。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响应政府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不能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本着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国家的整体道德水平相协调的原则,实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象和高中德育教学开展工作的协调、全面、综合及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教学的理念。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层面,更看重的是全面发展能力,而这副重担就落到了德育工作者身上。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教学,根据高中生的成长状态,有目的地实施德育教学,以学生的发展和成才为德育教学的核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及成长背景不同等客观因素,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有效地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的成才和健康成长作贡献。
(三)坚持德育原则,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任何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坚持原则。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源于日常教学、贴近实际生活,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主要目标,德育工作开展的原则就是为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整体道德素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就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德育工作有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探讨
(一)以身作则深化德育工作。
在与高中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者、活动组织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身份,在高中生的人格发展方面,班主任影响力的发挥首先是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进行的,班主任在学生中树立的榜样和塑造的基本形象是组织学生参加人格养成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力量,一个有着良好威信和正面形象的班主任无形中能引导学生的人格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尊重高中生的基本前提下,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隐形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适时地转换角色,成为高中生学习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还要对高中生真正地做到体谅、理解与包容,并且及时、敏锐地观察到高中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做好有效的疏导工作,并尽量改善不利于高中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二)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德育工作。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学生高中期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到位的,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课外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可以结合道德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活动条件,进行适当的课外德育教学活动。高中班主任通过灵活地组织团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具体项目,积极地将相关的教学要求、政治评定、操行考核等管理活动与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发展结合起来。
德育是一个许多外部因素共同作用、青少年内部多层面获得发展、且有明显阶段性的复杂过程,因而,德育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随境况不同多变的。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
论文作者:刘冯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 班主任论文; 高中论文; 学生论文; 新课改论文; 人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