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观察评价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采用抗风湿病治疗的为对照组,在采用抗风湿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的治疗总有效率(x2=6.0494,P=0.0139<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观察组24.44%;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风湿免疫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风湿免疫病;应用效果
风湿免疫病是指因免疫功能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一种急慢性结缔组织炎症类疾病,主要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脊柱关节病等疾病[1]。风湿免疫病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雷诺氏症及皮肤黏膜症等症状,可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导致多种靶器官发生病变[2]。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治疗方法,多根据临床症状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可对病情起到一定延缓作用[3]。本次研究着重观察评价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采用抗风湿病治疗的为对照组,在采用抗风湿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8.6±6.2)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8.9±6.7)岁。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未产生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风湿病治疗,所用药物为甲氨喋呤,用法用量为口服10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所用药物为醋酸泼尼松,用法用量为口服3次/d,10mg/d。患者可根据治疗效果逐渐减少用药量,稳定保持在一个维持剂量。
1.3观察指标[4]
1.3.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幅度≥7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幅度≥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幅度<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
1.3.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肥胖、骨质疏松、胃肠道不适等。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4例(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7例(82.2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85.25±32.18)、(170.55±81.62)、(73.36±19.47);观察组的分别为(86.15±34.14)、(171.17±82.25)、(71.25±20.0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62.88±25.39),观察组的为(33.06±21.45),两者比较(t=6.2027,P=0.0000<0.05);对照组的类风湿因子水平为(96.44±31.89),观察组的为(65.63±30.32),两者比较(t=4.6969,P=0.0000<0.05);对照组的红细胞沉降率为(50.33±19.76),观察组的为(32.24±18.65),两者比较(t=4.4415,P=0.0000<0.05)。治疗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肥胖1例,骨质疏松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肥胖7例,骨质疏松1例,胃肠道不适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风湿免疫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遗传基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物理方法、康复训练、矫形、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常见。常用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5]。风湿免疫病的病理基础是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性具有通过抑制多种酶活性,降低滑膜血管通透性,达到抗炎和抗过敏的效果。在急性期、重症期或者使用其它药物难以见效时,可以充分利用糖皮质激素所特有的起效快、药效强的特性,进行大剂量冲击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症,避免器官受累,进而挽救患者生命[6]。值得注意的是,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过程中,肥胖、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风湿免疫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患者病情程度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同一种类型病症患者也存在个体差异,对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因此,在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密切监护患者治疗情况,依据其对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给药剂量,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最佳治疗效果。对于出院治疗患者应当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药物使用指导,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万琦.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325-326.
[2]徐东,史群,张烜.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10):775-778.
[3]李宁宁,戴冰冰,刘伟,等.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98.
[4]王文琴,陈飒,许盼盼.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不同时间点给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890-892.
[5]张倩,丁家宝,陈海英,等.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15-118.
[6]王蕾.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J]. 河北医药,2013,35(8):1201-1202.
论文作者:胡炳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激素论文; 疫病论文; 风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皮质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