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对策论文_易永东

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对策论文_易永东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就目前矿山开采而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稳定,而且,当前矿山开采追求绿色开采,要求在开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形式下,也要求矿山的开采注意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具体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并提出的有效地质环境治理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关键词:新形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对策

1矿山地质特征与环境分析

1.1矿石地质机构特征

我国大多数的矿山位于人迹罕至的穷山峻岭之中,因为当地地质构造活动剧烈不易于人们居住,周围生态环境维护较为良好。在日常的地质活动中的脆性断裂与韧性变形的交互作用不能同期进行,使得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相对的增加,产生了与周围环境不相同的地质构造结构。保障了完整的矿床活动。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成矿条件与矿山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联系。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所有在开发中的矿带都直接受到矿山构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在我国境内的矿山出露岩浆岩一般较少。大部分都是由岩脉的形式进行岩浆岩产出。很小的一部分以岩柱的形态出现,且这一类岩柱大多为酸性岩。较为常见的岩柱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人们所熟知的辉长岩脉、石英闪长岩等一般是以岩脉的形态出现。

1.2矿山地层构造特征

我国大部分矿山的出露层主要以灰色、灰绿色砂岩为主,其余小部分以褐色岩屑砂岩、砾岩构成,二者之间进行不完全性接触。我国矿产矿产资源较丰富,由此可知我国的矿山地层构造特征也具有多样性。对地层构造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针对矿山环境治理时,提出相应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2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所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2.1三废污染问题

矿山在开采时所产生的废弃物非常之多,比较简单的分为三类,一类是废水,矿山开采过程时所产生的废水包括尾矿池废水、矿坑水和矿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很多的不利益环境的悬浮颗粒物。二类就是废气,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柴油发电机,燃烧柴油所发电,可是所排放的大量烟气对要当地的大气污染也是严重的,因为矿山的开采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每天所使用的柴油发电器所排放的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三类就是废渣,使用炸药将矿山炸开也会产生很大的矿山渣进入空气中,其中产生废渣比较多的是矿山在开采完毕之后,在矿场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废弃物,包括矿山开采人员的生活垃圾,还有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细微的矿石和松散堆积物,在大风吹来时,这些废渣就随着风进入到村民生活的地区或者是进入河流,从而使河流受到污染。

2.2地质灾害问题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缓发型,另一类是突发型。一般矿山地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有环境污染和地热、坑内的松散泥沙涌泥、矿坑所在的地下水涌出、场库失稳、和采矿有时会诱发地震、坑内出现爆岩、滑坡等现。严重的话还会是矿山整体坍塌,对矿山开采技术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2.3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对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国家,所以在人均资源占有量上是比较少的。由于我国在矿山的开采在比其他国家晚一步,因此在开采技术上也是落后于其他的国家的,可是基于我国矿产资源的紧缺的情况之下,我国一些中小型开采企业,看到发展机遇,对于一些没有那么大开采技术难度的矿山进行开采,可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能力有限,还是会在开采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产生一些污染。面对这样任意的矿产资源的开采,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开采技术的有效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因为技术的不成熟造成的地质环境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矿山环境治理对策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防治,首先需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需针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需紧密结合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立起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建立独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出科学有效地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准,做到监管到底,职责到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矿山企业参与,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切实落实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坚持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中实施“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做到开采前和开采中保护,实现边开采边防治的目的,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

3.2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相关部门须严格规划管理,对于矿山企业、矿山项目要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发规模等规划准入和矿山换证许可等条件。有关部门需对以上条件进行严格考核,特别是对于矿山企业的环境评价准入进行严格把关,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够准入。其二是要合理的调整结构,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整合工作,来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矿产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目的。其三是要注重对矿山开采生产的日常检查监督管理,采取政府与企业结合的形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严格执行矿山闭坑验收检查制度,确保矿山开采合理合法。

3.3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投入

积极地开展多种融资渠道来筹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工程资金。开展多渠道融资,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地激励制度,根据实际的资金投入情况和环境保护治理情况,对积极融资的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团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优惠政策,形成“谁出资、谁受益”的激励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实现多渠道融资,使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得到有力的资金保障,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地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工作的开展。

3.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矿山环保水平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程,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需不断地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应用先进的机械和生产工艺,最大程度上降低损耗,从根本上减轻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技术水平,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5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首先需要明确其社会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区域产业转型与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将矿山土地,按照“宜农”、“宜林”、“宜园”、“宜景”等不同的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开发和再次利用;针对矿业权为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则应当采取循环经济改造与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有效地模式就是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监督,三方形成有效的管理、治理和监督体系,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大力地推进矿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改造;针对矿业权为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应当采取低碳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因为开采技术能力问题而导致矿产开采时的地质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矿产开采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积极引进新技术,在根源上预防矿产开采时地质环境污染的产生。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在开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地质环境质量问题,只要在环境的和谐之下,才能发挥矿产资源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延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点及治理对策[J].绿色科技,2017(06):74-75.

[2]安守林,赵玉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4(12):31-33+36.

[3]李闽,王联军,罗小利.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矿业,2014,23(05):67-70.

论文作者:易永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对策论文_易永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