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链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资源产业在我国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学术界围绕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内涵、特征、政策、发展战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表现在:①在理论层次,初步探讨了信息资源产业的内涵[1]、范畴[2]、特征和要素[3]等基本问题;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及其演化规律[4];③基于价值束视角,分析了信息资源产业链中的价值流动问题[5];④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数字内容产业链的竞合关系[6];⑤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信息内容产业内各行业和企业的利益关系[7];⑥信息时代的产业结构的转变[8]以及基于资源视角的信息技术产业研究[9-10]。 然而,对于信息资源如何从原始内容资源到创造价值的产业链的演化过程的系统研究仍为空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产业链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优化物质、人力、资金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实体之间的相互联动,以及最终实现发展绿色经济和两化融合的目的。 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演化模型 能源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包括探测、开采、提炼、加工、利用等过程。按照信息资源的演化规律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生命周期,本文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化过程分为传播、演化和涌现3个主要阶段,并构建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化模型,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演化模型 1.1 传播 信息资源的传播是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传递。与演化和涌现不同的是,传播过程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属性的根本性变化,而变化发生在其依附载体。具体表现形式有: 1)复制。复制是一种通过印刷、复印、录音、录像、拷贝等方式将信息资源由一份复制成多份的一种信息资源传播方式。用户网上下载信息资源、纸质信息资源数字化等都是复制的表现形式。复制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内容保持不变,表现形式和编码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复制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量变,为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2)关联。关联是一种通过标识与关联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传播的特殊方式。2006年,T.B.Lee首次提出了关联数据的理念,目的在于在不同资源之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关联信息,最终建立全球性大数据空间[11]。目前,关联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图书馆等机构,成为信息资源的传播形式之一。 3)搜寻。搜寻是基于被动拉取技术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即用户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搜寻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过程。从信息资源角度来讲,搜寻是一种被动的局部性信息资源传播方式,是用户有意识的、目的性行为。搜寻行为往往伴随着信息资源传播活动,如用户通过中国知网搜寻某一主题的文献,并将符合需求的期刊论文下载到自己计算机之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跨时空传播。可见,搜寻行为是一种信息资源的被动传播过程。 4)推送。推送是基于主动推送技术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在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推送至终端用户的一种传播方式。与搜寻不同的是,推送是一种主动信息资源传播方式。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方式有多种:频道式推送,如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邮件式推送,如注册过的网站或数字图书馆定期推送最新的动态和资源;网页式推送,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相似用户模式聚类和用户访问特征选取,计算当前用户频繁访问路径,并生成推荐的页面集,推送给用户页面链接或生成动态网页[12];专用式推送,如通过机密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将指定的信息发送给专门的用户。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RSS技术,RSS技术能将动态更新的内容及时推送给用户,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主动传播。 1.2 演化 信息资源的演化是指信息资源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产业,即从无形的内容演变成有形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信息资源从其最初的杂乱无序状态,经由标注、融合和更新过程,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和增值,最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资源在原始内容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最终以各种终端产品如图书、影视等形式呈现给用户。 1)标注。标注是为信息资源赋予各种标签和元数据的过程。目前,信息资源的处理平台主要利用元数据技术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例如,Flicker网站[13]利用Folksonomy分类法对图片信息资源进行主题标注,从而实现图片的个性化归类。传统元数据和分众分类法分别赋予信息资源预定义标签和自定义标签,使用户在海量数据中能准确找到所需信息资源。 2)融合。融合是跨领域、跨时空的信息资源之间集成和渗透的过程。从市场环境中的供方角度看,信息资源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通过融合可实现内容层面的创新和价值层面的增值。跨领域信息资源的融合可以支持多学科之间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如情报学和经济学领域信息资源的融合可以产生信息经济学。跨时空信息资源的融合可以实现不同时间或空间的信息和知识的融合,例如古代医学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融合可实现医学领域的知识突破。 3)更新。更新是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存储方法和组织方式等外在属性以及所含知识和情报在内容上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例如,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79.9%网页的更新周期为1个月之内,而90.6%网页的更新周期在6个月之内[14]。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源可能会失去价值,如新闻、各行业统计数据等。同时,信息资源也可能被不断更新,产生新的价值,如网络舆情和话题等。 4)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方式有两种:一是信息产品服务;二是以信息产品为中心的衍生性服务。这里主要指狭义的信息资源服务,即信息产品服务。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活动可以生产出多种信息形态产品,如内容、应用和服务等。移动计算的普及推动了信息资源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的即需即用服务成为可能。Web2.0时代的到来,使信息资源的大规模协同处理成为可能[15]。 1.3 涌现 信息资源的涌现过程包括4种基本表现形式: 1)留存。留存是信息资源伴随着社会发展没有丢弃或消失,而是通过某种技术或手段被保存下来,成为社会记忆或档案资料。古籍信息资源,如甲骨拓片、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等都是历史传承过程中人类留存下来的宝贵信息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此外,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可以采用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档案是留存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载体,应采用相应的档案保护技术和手段进行长久保存。 2)消失。消失是信息资源由于其载体的消失或生命周期完结而不复存在。消失分为两种:一是伴随着载体的消失而消失。信息资源只有附属在载体上才能在时间维度上保持存在性,载体的消失导致信息资源消失。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在流通和传播过程中,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信息资源的消失。例如,战争导致大量信息资源被销毁和破坏;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资源失去价值从系统中彻底删除,如有些网页已删除无法访问、数据库定期删除某些信息资源等。二是生命周期完结。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表现为新生、获取、存储、加工、利用、淘汰的过程。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某些信息资源反映的可能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失去价值,逐渐被淘汰并被新的信息资源所取代。 3)质变。质变是信息资源在数量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衍生出新的内容、价值和决策的过程,属于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和吸收新知识,并达到一定量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新的知识,此类知识型信息资源不是新生的信息资源,可以追本溯源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最原始的知识,是经过知识量的积累和人脑的加工而产生的质变。此外,人类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如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型信息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就会衍生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某些信息资源蕴含的知识被不断完善,并不断地融入到新知识之中,即旧有的信息资源发生质变,衍生出新的内容、价值和决策。 4)新生。新生是在人类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创造性地生产、发现和识别新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具有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趋势。新产生的信息资源蕴含着有价值的知识,是人类一切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反映。信息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利用的同时,不仅不会被消耗掉,还可以产生新的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产业及其产业链 信息产业的划分方法有多种,例如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曾把信息产业的内容分为6个组成部分,欧洲联盟信息市场观察组给出了广义的信息产业构成[16]。但是,上述研究主要是从产业构成进行分类,缺乏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类研究。信息资源产业是以信息资源为原料,从事信息形态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加工、传播、提供等活动,并以此创造经济价值的国民经济部门[1],具有消费群体广、绿色无污染、高附加值、可再生等特点。下面从信息生态链视角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映射到信息产品在企业、市场、人之间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资源产业链”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信息资源开发产业、信息资源传播产业和信息资源利用产业3个链环,见图2。纵观整个产业链,上中游3个子产业环环相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协同运作、竞争竞合,从而实现共赢,驱动信息资源及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图2 信息资源产业链 2.1 上游产业——信息资源开发产业 信息资源的开发产业处于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完成信息资源的发现、生成和管理的工作。以Talking Tom Cat产品及其产业链为案例,Talking Tom Cat产品的设计过程和研发工作属于信息资源开发产业的任务。信息资源开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需要开发理念、理论、方法、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信息资源无污染、高附加值、可再生的特性使各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信息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颁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信息资源规模化开发程度大大提高,许多致力于开发信息资源的企业为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将开发出的信息产品商品化并推向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初步呈现出了市场驱动性。信息资源开发作为信息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活动,在经历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4个阶段后最终演变成一种较为独立的新兴产业。例如,影视、动画、游戏等行业均属于信息资源开发产业。 信息资源开发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以挖掘潜在信息资源并以现有信息资源为原料创造和加工成新的信息形态产品为目的。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只有被开发出来,并经过传播,才能被人类所利用。因此,信息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程度可以直接驱动中下游产业的发展。信息资源开发产业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为目的,其产出形态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产品,而信息产品蕴含着重要的情报和知识可更好地支持分析和决策。 2.2 中游产业——信息资源传播产业 信息资源的传播产业处于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中游,主要完成信息资源的传播、包装和代理服务。以Talking Tom Cat产品及其产业链为案例,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以及应用程序库为该产品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属于信息资源传播产业的典型产品。信息资源传播是开发与利用之间的过渡环节。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和时空距离,只有通过各种媒介广泛传播,才能被用户知晓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其传播过程中经过编码、加密、压缩、认证,确保信息资源安全、快速地传输至接收方。信息资源开发活动的规模化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传播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上游信息资源开发产业为信息资源传播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并驱动其向前快速发展。 信息资源传播产业位于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中游,以支持跨时空利用信息资源为主要目的。传播为信息资源赋予了特定载体,使其便于跨时空传递,但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内容一般不会发生本质性变化。因此,信息资源传播产业并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根本性增值,在信息资源产业链中是一个中间环节,具有桥接作用。随着各国加入到信息资源争夺战中,信息资源开发力度越来越大,而信息资源批量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的服务性需求,信息资源需要经过传播才能到达利用者,由此可见信息资源传播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是连接信息资源开发产业和利用产业的重要枢纽。 2.3 下游产业——信息资源利用产业 信息资源的利用产业处于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完成信息资源的转化、增值和服务。以Talking Tom Cat产品及其产业链为案例,随着该产品的广泛使用,OutFit7公司制造企业推出了包括衣服、玩具、生活用品等[17],这些产品属于信息资源利用产业的典型产品。信息资源利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其关键是信息资源利用手段或工具的创新[18]。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手段与工具;教育的普及使人类具备了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程度的提高激化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因此,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的进步、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促使人类对信息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与此同时,催生出了一大批以满足大众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企业和机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图书馆、咨询行业、数据库行业等。随着信息资源利用的规模化、技术化、市场化,信息资源利用产业便应运而生。 信息资源利用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并以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主要目的。当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时,搜索引擎后台会对网络爬虫抓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并将与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源推荐给用户。信息资源开发、传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和增值消费,提供智能信息服务。 3 信息资源产业的推动策略 3.1 宏观策略——国家层面 我国政府需要大力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而优化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需要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根据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结构—行为—绩效范式)[19],国家应从宏观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控,颁布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和规范产业内各企业的投资、运作等行为,进而提高信息资源产业的市场绩效。我国重技术、轻内容,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信息资源开发和有效供给不足,信息内容产业规模较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缓慢。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信息资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无法挖掘和利用其规模效用。我国必须加快调整信息产业结构,重视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占整个信息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信息内容和服务水平。 我国在健全信息资源产业法律法规的同时,需要重点建设可信的信息环境。与美国、日本、韩国等信息资源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既没有制定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又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致使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严重受阻。例如,数字版权保护的落后也严重制约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为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信息环境。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资源的社会供应。 3.2 中观策略——行业层面 各行业需要优化与整合信息资源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产业链是由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和利用为中心的企业群组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对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提高产业链各个节点的效益和效率,优化产业链的价值分布、空间布局、供需关系等特性,从而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形成联动机制,每个环节协同配合,上游带动中游,中游驱动下游,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产业链,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行业也需要建立行业监管协会,规范信息资源产业的行业竞争。信息资源开发产业、信息资源传播产业、信息资源利用产业均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因此,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建立行业监管协会,依靠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管理,规范信息资源产业内的行业竞争,使得各行业竞合竞争,避免垄断和恶性竞争,保持行业竞争活力,实现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 3.3 微观策略——组织层面 组织机构需要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提升信息资源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服务提供水平。信息资源产业集科技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于一体,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生存,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信息人才的培养,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人才贯穿了整个信息资源产业链的始终,技术的先进水平和人才的规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效益。因此,企业应加大对技术和人才的投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了优质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支撑,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企业在所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机构需要挖掘用户需求,重视用户体验,开发基于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企业在开发信息产品前期,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开发出令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我国很多企业开发信息产品都是旨在迎合大众需求,缺乏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一直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信息产品的研发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求,而是引领大众的需求,提供一种超前卫的信息产品服务。因此,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信息资源产业是一种以供方的创新驱动为导向的新兴产业,需要组织对信息资源相关产品的创新和需求的引导。 总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信息资源产业的根本驱动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区别于物质和能源资源的特性,如集成性、涌现性、增值性和可再生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性来源于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工作的特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3个特殊的维度:传播、演化和涌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沿着3种不同维度上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一种由3种不同产业组成的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产业的形成。在信息资源产业中存在由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利用组成的新的产业链和产业形态。因此,推动信息资源产业不能忽视其产业链,需要国家、行业和组织机构3个不同层面的协同,在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组织、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提供系统性保障机制。本文主要从信息生态链的角度分析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链,为重新认识信息资源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下一步,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典型信息资源产业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及产业链,为本文研究提供示范型应用,并进一步改进本研究结论。信息资源及其产业链开发利用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信息资源及其产业链开发利用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