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钢琴制造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制造业论文,钢琴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钢琴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它兼具商品与文化的特征。而当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一钢琴制造业大国、世界最大的钢琴进出口市场时,考察中国钢琴行业的发展现状,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而浙江钢琴产业,就全国而言,起步较晚,却发展迅猛,20余年间,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钢琴生产基地。其不仅为浙江经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作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浙江钢琴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更值得仔细关照。
一、浙江钢琴制造业的优势
(一)多样性
作为中国第二大钢琴主产区,浙江地区集中了各类型的钢琴生产企业,既有国外品牌如日本雅马哈杭州分公司,也有国内品牌如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既有全国中小钢琴生产企业最集中的洛舍镇,也有较大规模的民营钢琴生产商杭州嘉德威钢琴有限公司。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平稳快速增长
20多年来,浙江钢琴制造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2010年,浙江规模以上钢琴生产企业工业销售产值25.18亿元,同比增长21.61%,出口交货值8.75亿元,同比增长28.5%,钢琴总产量94566架,同比增长26%,其中钢琴出口量27813架,同比增长38%①。
(三)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在全国钢琴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专业从事研制、生产钢琴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其董事长介绍,近年来,海伦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均在5%以上的资金投入科研活动,从美国、日本、奥地利、法国等国家高薪长期聘请6名设计、销售专家,引进先进的研发、测试专用设备。2002年海伦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日本五轴联动CNC加工中心等专用设备,自行研制红外线双工位数控钻孔设备,组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码克生产流水线,从而以现代化生产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艺,成功研制了高品质“码克”。海伦公司还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项目,同进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四)产业链整齐
包括杭州雅马哈、海伦钢琴等在内的大型钢琴生产商,一方面发育成为有实力基础的整机装配企业,另一方面,也培育了从击弦机、配码、外壳,到油漆、挂弦等各道工序的技术工人和钢琴营销骨干。
在充分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技术骨干和营销骨干又建立了更专业的钢琴零配件生产企业、钢琴销售网络,从而形成钢琴产业链的重要中下游环节。在消费市场环节,浙江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加上重文的历史传统,使本地钢琴消费市场欣欣向荣。与此同时,浙商骨子里的全球视野又促进浙江钢琴企业把销售网络发展到全球。以海伦钢琴为例,目前其已经在欧洲20多个国家开启260多家琴行,在日本也建立了40多家琴行的销售网络。
从专业配件生产商到整机生产商,从本地销售网络到全球销售网络,浙江钢琴产业业已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下一步发展积淀了扎实的基础。
二、浙江钢琴产业的劣势
某种程度上说,浙江钢琴产业的劣势和优势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体两面。近几年来,通过对浙江钢琴制造业的研究,笔者注意到,在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密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浙江钢琴企业也面临着缺整合、缺强势品牌等困难,而人才匮乏尤为严重。
(一)缺乏整合
浙江钢琴产业尽管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整个产业的不同环节,尚缺乏有机地整合、协调。海伦钢琴的内部报告就提到,“海伦钢琴以一个企业为主体来支撑起一方钢琴产业,有产业结构上的不足之处,这和宁波注塑机以海天集团为龙头,模具产业以众多企业争雄局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海伦钢琴在技术研发之外,还需要自己发展专业的零配件加工生产。与此同时,集中了40多家中小钢琴厂的洛舍镇也反映,洛舍镇钢琴生产的设备和人员技术素质、企业管理与国内大中型钢琴企业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在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面临技术研发、机械化升级的瓶颈。
可见,大型钢琴生产商和小型企业之间,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但恰恰是市场整合机制的缺乏,令他们只能各自为战,无法利用市场的协同机制取得更大效益。
“大厂有大厂的优势,小厂有小厂的作法”,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各类型企业都找到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模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浙江钢琴产业整体而言,也无形中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与低层次竞争。
(二)缺乏强势品牌群
钢琴属高档消费品,品牌对销售有决定性的影响。正如前文指出,无论是国际钢琴市场,还是国内钢琴业新发展,无不把品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就浙江钢琴业而言,“雅马哈”是国际品牌,但并不为浙江企业自有。“海伦”的品牌越来越获得消费者认可,但是即便在中国范围内,其品牌识别度、历史感,比起“珠江”、“星海”等国内品牌亦有较明显的差距。至于洛舍镇钢琴企业,尽管它们选择了中低端产品作为业务主体,但是随着钢琴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中低端钢琴拥有的市场份额只会逐步减少。洛舍镇的钢琴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发展战略上的隐患,然后它们基本不具备打造高端钢琴品牌的能力与资源。
从更深层次上说,钢琴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钢琴品牌的建设,也因而依赖社会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品牌的塑造,尤其需要时间的积累。“历史传统”是欧美日各大钢琴品牌以及国内主要钢琴品牌共同的特质,这方面,浙江钢琴生产企业具有先天的劣势。
强势品牌的缺失限制了浙江钢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如果说早先品牌缺失只带来间接的影响,则面临当前日新月异的消费模式转变时,缺乏强势品牌对浙江钢琴产业的负面影响,已属当务之急。
(三)缺乏高级专业人才
目前,浙江省只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开设了乐器制造专业,每届招收30名学生,且其中15名为提琴制造专业。不仅培养数量远不能满足钢琴制造业发展需求,在培养质量上,更因受软硬件设施的限制,相关的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人才匮乏的问题,虽多数企业参与了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并采用了行业内人才抢夺和高薪聘用的举措,但这种做法无疑是短期作战和近视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仅靠少数引进人才和精英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一支长期稳定、具有工作连续性的专业人才队伍。《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05-2010)》中在壮大提升优势文化产业区一项中,要求德清钢琴区要培养和引进钢琴专业人才,改善金融服务,培育优强钢琴企业,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钢琴制造基地。因此,加快培养钢琴制造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关键举措。
三、钢琴制造业人才培养对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笔者认为,就目前浙江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快速高效地培养钢琴制造业人才,最佳的途径是将教育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既通过职业院校主导专业建设,又利用业已成熟的浙江钢琴产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更直接地为钢琴产业服务。
借鉴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钢琴制造专业初步建立的课程体系,通过与浙江钢琴企业的深入探讨,并依照钢琴制作工和钢琴技师等职业资格标准,综合考虑工程系统化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笔者提出《钢琴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钢琴制造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与发展岗位可初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1)钢琴零部件加工制造;(2)各零部件组装;(3)装配与调试;(4)调律与整音;(5)钢琴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6)钢琴制造企业经营与管理。
根据此岗位群设计,其任职要求应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与技能要求两方面。
就职业道德素养而言,上述岗位需遵守法律法规,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工艺要求,严明安全操作规程纪律,爱惜生产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等。
而对其具体的工作技能要求则包括:(1)专业常识:钢琴的基本结构及各大部件的功能。(2)设备和测量知识:常用的木工设备、工具、工装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常用木工手动、气动、电动工具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规程;常用的测量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3)制图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单零件图或装配图的制图原理。(4)原材料知识:常用胶粘剂的种类和用途。(5)质量管理知识:质量管理的性质与特点;质量管理的法规与方法。(6)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安全用电知识;防火知识;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职业防护(防尘、防噪声等)知识;环保知识。
(二)钢琴制造人才培养目标
钢琴制造业的特殊性,使钢琴制造人才既不同于知识研发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艺型人才,而属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范畴。首先,其需同时具备钢琴制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实用性的特质;同时,钢琴制造本身的高技术要求,使钢琴制造人才具有高层次性的特质;第三,钢琴制造并非技能的简单重复劳动,而是建立在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对器械敏锐的感知能力基础上的,相应的,钢琴制造人才也应具备智能性特质。
对钢琴制造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综合的,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其应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问题,以高级工、技师和相应职级的人员为核心骨干。因此,钢琴制造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备钢琴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钢琴制造技术与音乐素养同步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钢琴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所谓课程体系,是基于培养目标,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以一定结构将教学内容有机搭建的框架,涵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两个主要部分。
随着钢琴制造产业的不断升级,尤其是考虑到浙江钢琴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钢琴制造人才的高标准和培养目标要求其专业课程体系更全面、更与实践相结合、更富时代特征,因此,其内涵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应包括再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
钢琴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岗位技能培训为出发点,拓展到钢琴产业知识教育。具体而言:
在课程目标上,要突出发展钢琴制造人才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从而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要求;
在课程设计理念上,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钢琴制造专业课程应强调学生的职业生涯准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践组织课程实施,甚至可以通过项目运行机制,将教学与产业发展直接结合起来;
在课程设置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展、综合和创新能力,尤其要培养其开拓精神,使其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产业模式时,具备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素质。
(四)教学团队建设:“请进来”与“送出去”
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具有高级职业能力的教师团队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更需来自产业、面向产业,从而使教学工作与产业发展无缝结合,向社会输送符合职业需要的一流人才。
因此,“请进来”与“送出去”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对钢琴制造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所谓“请进来”,就是与钢琴制造企业紧密合作,聘请钢琴制造行业的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加入课程建设,给学生带来产业第一线的信息和职业技术培训,并指明产业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而“走出去”则是将钢琴制造专业课程的骨干教师送到钢琴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经过实践锻炼和检验,增强实践经验,从而使其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着力避免当前职业教育中并不罕见的教学与市场需求想脱离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也十分重要。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中青年教师加强学术水平、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而形成立体、高效的钢琴制造人才培训师资体系。
“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相结合,加之激励制约机制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建设钢琴制造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就有了可依赖的基础与保障。
(五)加强产学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毫无疑问,钢琴制造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实践充分结合,基于与钢琴制造企业的紧密合作,在生产、管理一线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在实践中,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需要相结合,首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实地体会生产流程规范的重要性,感受职业操守和企业文化熏陶,并且深入发现产业发展的未来需求,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具时代特征。只有这样,钢琴制造专业课程的学生才能真正转化为市场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
注释:
①参见http://www.yueqi2008.com/news/201103/1244.html中国乐器协会到浙江钢琴企业与琴行进行工作调研。
标签:钢琴品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