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陆美曼论文_陆美曼,范兴

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特点、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总结治疗策略。方法:纳入患者284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症状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据是否再次入院,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对照组,调取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出院后,PaO2、FEV1/FVC高于入院时,PaCO2、呼吸困难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并发症发生率7.75%;3个月内,再次入院率1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环境危险因素、感冒、主动获取指导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主动获得指导是保护因素。结论:COPD急性期治疗方法基本成熟,以抗感染、营养支持、支气管扩张、低流量吸氧为主,对症治疗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出院前各项指标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但需做好出院后管理,加强指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治疗;康复指导

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仅次于慢支炎,保守估计,我国现存COPD患者约3000万例,其中约500~1000万例因此丧失劳动能力,年死亡患者约100万例[1]。COP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急性期治疗方法基本成熟,持之以恒的个体化治疗是COPD治疗基本原则,但遗憾的是,COPD治疗仍以院内治疗为主。故,我院拟制COPD综合治疗管理方案结合医护一体化提高疾病治疗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登记记录的2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期调查,分析COPD临床特点、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提出符合我院COPD患者实际情况的综合管理治疗策略。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4例患者,其中男204例、女80例,年龄35~81岁、平均(63.2±6.1)岁。病程1~15年、平均(7.2±5.0)岁。家族病史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72例、肺气肿67例、肺源性心脏病52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243例、糖尿病72例。脑卒中病史14例。

1.2方法

1.2.1 治疗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2]中推荐的治疗方案,急性期预防性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或敏感抗生素治疗,在病原学结果出来后,调整抗生素应用策略,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扩张呼吸道,静脉营养地塞米松+氨茶碱,合并处理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常用美托洛尔、硝酸甘油、利尿剂、米力农、多巴胺等药物,对于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或鼻插管,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普通患者低流量吸氧,病情稳定后,给予氨茶碱,200mg/次,2次/d,连续用药3个月,部分患者联合中药,常用苏子降气丸,医嘱禁烟酒,做好呼吸功能辅助训练。

1.2.2 研究

随访6个月,据是否再次入院,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对照组。调取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因素分析。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出院前,PaO2、PaCO2、FEV1/FVC%、呼吸困难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服从正太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院内疗效

2.1.1 治疗指标改善情况

出院后,PaO2、FEV1/FVC高于入院时,PaCO2、呼吸困难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 症状改善时间与并发情况

退热时间1~14日、平均(4.2±1.2)日,住院时间4~25日、平均(7.2±2.5)日。住院时,新发呼吸衰竭1例、心律失常8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心力衰竭1例、酸中毒2例、重症肺炎7例。

2.2 再次住院情况

6个月内,284例患者,其中再次入院者37例,以COPD急性发作入院23例、心力衰竭5例、肺气肿2例、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泌尿感染1例。进展组吸烟、环境危险因素、感冒、长期卧床、上次发病重度、合并心脏病比重高于对照组,主动获取指导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将以上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再次入院为因变量,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2”,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2,95%CI(1.28~4.72)]、环境危险因素[OR=2.04,95%CI(1.36~4.05)]、感冒[OR=2.15,95%CI(1.33~4.51)]、主动获取指导[OR=0.10,95%CI(0.572~0.889)]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主动获得指导是保护因素。

3讨论

COPD入院时,多见感染、不同程度低氧血症,部分重症者可能呼吸衰竭、肺气肿、心力衰竭、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除落实抗感染、营养支持、支气管扩张、低流量吸氧治疗,对症治疗各类并发症。多数患者出院前,呼吸循环指标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但不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中,退热时间短则1日,长则2周,住院时间短则4日,长则一个月,部分患者还可新发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血栓、重症肺炎等并发症,需做好院内综合管理,建立医护一体化制度,及早发现并发症先兆,尽快控制感染、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稳定呼吸循环非常关键。

CO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研究显示6个月内,患者再次入院率13.03%,其中复发者占62.16%(23/37),此外还见心力衰竭、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呼吸、循环病变仍是患者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故有理由认为无论是急性期还是康复期、稳定性,都应积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3]。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环境危险因素、感冒、主动获取指导成为独立影响因素,故,康复期应劝导患者吸烟,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控制环境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积极主动的康复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COP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课题组.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2010:5-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3(1):1-52.

[3]钮美娥,韩燕霞,钱红英,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效果的初步进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0,30(6):1265-1267,1290.

论文作者:陆美曼,范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陆美曼论文_陆美曼,范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