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222-01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且他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社会、家庭对他们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新一代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会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虽然现在许多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国当今许多学校的学生养成一种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这些孩子既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教材的潜在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的课文内容,而这些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
如《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要充分发挥这些榜样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又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正处于似懂非懂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启明.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 赵文婷.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学刊,2009(04).
论文作者:黄文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 教师论文; 平等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