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_中亚民族论文

中亚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_中亚民族论文

中亚民族问题及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趋势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亚五个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总面积400余万平方公里,共5000余万人口。这个地区北与俄罗斯相接,西濒里海,南邻伊朗和阿富汗,东与中国新疆接壤,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又是欧亚大陆桥的中心。正是这么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复杂的多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民族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渊源关系,这涉及所有原苏联国家、中国、蒙古、朝鲜、德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因此,中亚五国各民族是否和睦相处,不仅关系到这些国家本身的稳定,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欧亚大陆交会处的安定。

一、民族构成及其特点

首先,中亚民族众多。在这里可以找到原苏联130多个民族的代表,每个共和国都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其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民族种类最多,几乎囊括了前苏联的所有民族,就连全国人口不到400万的土库曼斯坦,也有105个民族。

其次,五大主体民族彼此跨界而居。例如,哈萨克人约有900万,除主要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之外,大约有100万人生活在中亚其他国家;吉尔吉斯人占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人口的57%,另有60万人分居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人在本土集中居住了约280万,其他的主要分布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塔吉克人中有330万居住在本土,约有100万人集中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各国数乌兹别克人口最多,近2000万,其中约有1600万集中在乌兹别克斯坦,另约有250万分布在中亚其他四国。因此,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往往涉及到中亚各国的相互关系。

第三,欧裔民族是中亚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中亚外来移民中有1200万欧洲人,其中俄罗斯人最多,近1000万,另有100多万乌克兰人和近100万德意志人。俄罗斯人的分布面极广,在哈萨克斯坦约600万人,在乌兹别克斯坦近200万,在吉尔吉斯斯坦约有90万,在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居住着约40万。鸟克兰人和德意志人在哈萨克斯坦各有90万人,在吉尔吉斯斯坦各有10万人。欧裔移民普遍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主要在文化、教育、医疗、高科技工业等领域工作,为中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部分居民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亚经济、文化发展的前途。

第四,部分民族移居中亚是历史上的政治原因所致。门闪特人是土耳其人的后裔,1944年有20万门族人以背叛罪被苏联政府从格鲁吉亚迁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同一年,苏联政府以同样的罪名将19.4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强行迁至中亚。生活在中亚的25万维吾尔人(20万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中约有15万人是在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从中国跑到中亚的,目前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当地关系紧张。

第五,有相当数量的中亚主体民族散居在中亚周边国家中。独联体各国、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后、阿富汗、巴基斯坦都居住着中亚各主体民族。例如,土库曼人在伊朗有70万,在阿富汗有35万,在土耳其有12万,还有一些居住在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在蒙古的哈萨克人约10万。在阿富汗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在中国西部也生活着112万哈萨克族人、15万吉尔吉斯族人、4万塔吉克族人和2万乌兹别克族人。因此,中亚各族是否安定将直接波及周边各国。

第六、个别国家主体民族不过半数或略过半数。例如,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约占国内总人口44%。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人也只是略过半数,仅占其国内总人口的约57%。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争取各自利益的斗争势必要尖锐得多。

第七,外来民族相对集中而居。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州集中居住着塔吉克人和门闪特人,塔吉克斯坦的吉尔吉斯人主要居住在贝克尔—巴达赫尚吉尔吉斯自治州,俄罗斯人集中居住在中亚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哥萨克人则集中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四州,塔吉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人主要聚居在列宁纳巴德(现称苦盏)州。哈萨克斯坦的帕夫洛达尔州有11%的居民是德意志人。因此,民族不满情绪容易在短期内煽动激发起来并形成声势。

二、当前中亚民族矛盾的突出表现

中亚各国自18世纪中叶起先后被沙皇俄国吞并,十月革命后又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苏联。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没有独立的主权,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很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也相对落后。俄罗斯人在这里受到尊重,讲俄语成为时尚。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各国虽获得了独立,但是短期内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摆脱不了对俄罗斯的依赖。为了实现真正的独立,中亚各国在国家生活各领域中,首先是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推行主体民族化政策,而过去拥有优越地位的非主体民族不愿失去自己的利益。因此,当前中亚民族矛盾突出地表现为国家生活的主体民族化与抵制这种趋向的矛盾。

1、非主体民族的国籍与自治问题。各国通过制定新宪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主体民族在国家中的优先地位。作为非主体民族的俄罗斯人提出了“双重国籍”的要求。中亚各国的俄罗斯人要求获得双重国籍,一旦将来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可得到俄罗斯的保护。对此,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认为双重国籍会破坏本国公民的爱国主义,根本不予考虑。哈萨克斯坦政府认为,如果一半以上的居民同时又是他国公民,不但国体难保,而且为外来干涉打开方便之门。1994年1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商定,俄境内的哈萨克人和居住在哈境内的俄罗斯人可自由向对方国家迁徙,并应顺利得到对方的国籍。土库曼斯坦同意在土俄族人拥有双重国籍。1993年底俄土签署了第一个双重国籍条约和保护移民利益协定,但至今条约仍停留在纸上。

“自治”和“独立”的呼声同样反映了非主体民族对主体民族化的抵抗。中亚各国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自治区或自治州,而人口众多的俄罗斯人却没有自己的自治区域。集中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北部4州的俄罗斯人不仅要求自治,甚至曾经计划以全民公决的形式脱离哈萨克斯坦。虽然中亚各国在宪法中都明文禁止按宗教和民族建立军事化组织和政党,但是,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以某个民族为核心的政党组织,如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族居民成立了自己的民族联合会“和睦”;哈萨克斯坦有斯拉夫人运动“拉特”、哥萨克人运动组织等等。1993年底,哈最大的俄罗斯人组织“俄罗斯村社”被取缔。但哥萨克人仍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借口,要求武装合法化,这令哈当局十分忧虑。

2、俄语地位问题。各国宪法都把主体民族语言定为唯一的国语,但中亚各国讲俄语民族提出了“双重国语”的要求,即要求俄语与主体民族语言一样成为国语。在乌兹别克斯坦除了俄罗斯人和其他讲俄语民族外,还有19.2万乌兹别克人也把俄语看作自己的母语。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35.8%,加上其他讲俄语的民族(包括约20%的哈萨克人也把俄语视为自己的母语),哈大约有60%的人讲俄语。因此,哈萨克斯坦俄语民族的要求更为强烈。去年12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向议会提出了将俄语确立为国语的议案,但是遭到议会的拒绝。今年4月下旬,在哈就是否将总统的任期延长至2000年举行全民公决之前,斯拉夫人运动“拉特”曾要求总统解决俄语的国语地位问题,否则他们会号召人民拒绝参加全民公决,或者在公决中投反对票。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向哈当局要求给予国内绝大多数居民都使用的俄语以国语的地位。8月30日哈最新通过的宪法终于作出重大让步,在确认哈语为国语的同时,承认俄语可以同哈语一样“作官方语言使用”。吉尔吉斯斯坦的宪法强调,共和国为保存、平等自由地发展共和国居民使用的俄语及其他语言,不允许因不懂或不掌握国语而损害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并没有把俄语定为国语。

中亚各国目前的民族矛盾已造成非主体民族的大量迁离。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统计,1989-1993年,俄罗斯人减少了将近20万,乌克兰人减少了近4万,德意志人减少了34.4万。1994年哈移居国外人口超过40万,其中俄族人占57.2%。在吉尔吉斯斯坦也同样,文化素质较高、职业技能较强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德意志人、犹太人举家外迁的人数与日俱增。俄罗斯人的外流尤为突出。据统计,目前出走的俄罗斯人已近在吉俄罗斯人的半数。有些地方出现了学校无人执教、医院无人行医的局面。据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统计,1994年有12万人离开该国,还有许多人不辞而别。自成为主权国家起,乌兹别克斯坦的250万斯拉夫人已迁离了50多万。1994年,哈萨克斯坦迁走了近25万俄罗斯人,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各迁走了10万俄罗斯人,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各走了5万人。

中亚各国主体民族的语言虽然被确定为国语,但是在一些主要学科方面,例如医学、化学、核物理和高技术领域,却没有用本国语言出版的基本刊物。欧裔民族普遍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大量迁离对中亚地区的高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构成威胁。

三、中亚民族问题的发展前景

1、中亚各国的民族矛盾在近期内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冲突。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刚独立不久的中亚各国目前都忙于政权建设和经济改革,从上到下都希望政局相对稳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继进行了全民公决,将现总统任期延长至2000年,这本身表明,这些国家民心思定,不希望因总统改选而造成国家混乱;同时也证明了尼亚佐夫、卡里莫夫和纳扎尔巴耶夫在国内仍具有威信,能控制住国家的局势。此外,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施行了一些民族和睦政策。如,哈萨克斯坦在解散议会后,召开了民族大会,强调民族和睦,并修改宪法和选举法,以照顾非主体民族权益。同时,为了稳定国内非主体民族的情绪,减缓土地私有化进程,以防止土地私有化后因俄族人拥有较多土地而进一步激化民族矛盾,引发冲突。另外,哈政府在其移民政策中增加了若干附加条件和繁琐的手续,以限制人口外流。

其次,中亚国家正在发展中亚一体化,以协调民族关系。目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已建立了一体化的机构。他们成立了跨国委员会,并在该委员会下设一个执行委员会,常设机构设在阿拉木图,定期召开总统联席会议、总理联席会议、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等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这些机构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调解相互间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据悉,土库曼斯坦近期可能会加入中亚一体化的行例。

再次,中亚国家注重与俄罗斯搞好关系,便于稳定中亚的俄罗斯人。一方面,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目前还离不开俄罗斯;另一方面,也出于缓和国内民族矛盾的需要,中亚各国都努力与俄罗斯修好。其中以哈萨克斯坦最为积极。它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订立了关税同盟条约,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表示将加入这个同盟条约。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签订了共同防护疆界的条约,建立了集体维和部队。与俄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是中亚地区俄罗斯人安定的基本保证。

最后,中亚各国积极推行经济改革,经济恶化的势头已逐步得到控制,这也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例如,今年3月份与2月份相比,哈萨克斯坦工业生产上升了5.6%,尤其在化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加工领域,上升幅度较大。通货膨胀率降至4月份的不到5%,价格上涨幅度也控制在3.2%。这些数字已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该组织已答应向哈提供3亿美元的援助性贷款。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苏姆与美元的比价不是下跌,而是上涨。柜台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全部是本国的产品。1994年与1993年相比,乌国内总产值只减少3.5%。政府计划宣布,从今年起燃料、能源和谷物将实现自给。鉴于乌经济相对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数额为74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吉尔吉斯斯坦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1995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7.1%。它还采用了稳定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世界银行组织把它视为中亚的“模范学生”,答应每年为吉尔吉斯提供4亿美元财政援助。土库曼斯坦则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一方面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为国家换回巨额外汇;同时,利用能源为广大居民谋福利,仅1993年,就在国内铺设了7200天然气管道和37000条输电缆,居民用气、用电的收费标准极低。

2、中亚存在许多潜在的民族矛盾,仍需注意防止局部的、小规模冲突的发生。

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内乌、塔两族对立情绪严重。乌国内成立一个别尔利克党,该党目前非常活跃,其行动纲领带有民族沙文主义色彩。而乌国内塔族人(在全国2000多万人口中有97万)则在其聚居地(如布哈拉、撒马尔罕等)积极活动,企图将上述地区归入塔版图。塔境内120万乌族人与当地民族矛盾也日趋激化。1992年5月,塔南部地区的穆斯林武装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曾与乌族人发生过一起大规模械斗。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就水源利用和移民问题争吵不休。吉塔两国的大部分边界以河流为界,因此每年夏季边境地区都因水源的利用而争吵。随着塔国内民族矛盾加深,生活在塔境内的吉族武装集团残余纷纷迁至与吉接壤的贝克尔—巴达赫尚吉尔吉斯族自治区,使塔武装冲突有可能蔓延至吉境。同时,塔难民也有可能越界逃往吉境,引起吉局势动荡。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还常有吉族与乌族人之间的民族冲突。1990年4月,吉乌两族因当局批准建造一座建筑危及乌族用水问题而发生流血冲突。1990年6月,奥什市的吉尔吉斯人与乌兹别克人又为争夺水源发生械斗,造成数十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冲突很快蔓延到乌兹别克斯坦。由于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都认为奥什是自己的城市,因此奥什有“中亚贝鲁特”之称。1992年5月以来,奥什地区的乌族人要求将该地区并入乌版图,吉乌两族之间又爆发了几起暴力冲突。同年12月,吉当局拒绝为新移居到奥什的乌族人注册登记,乌族人强烈不满。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门闪特人问题。门族人是土耳其人的后裔,1944年有20万门族人被迫从格鲁吉亚迁至乌境内。1989年生活在费尔干纳地区的门族人曾与当地乌族人发生流血冲突。此后,政府将1.5万门族人迁到了乌的另一地区。目前,门族人的怨恨情绪增强,该地区的形势仍具有爆炸性。

中亚地区还有克里米亚鞑靼人问题。1944年苏联政府以背叛罪将19.4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强行迁至中亚。虽然1967年当局正式为鞑靼人平反,但不允许其返回克里米亚。目前要求返乡的鞑靼人约20万,随着克里米亚半岛独立运动的升级,鞑靼人归乡要求可能会成为发生冲突的诱因。

从目前来看,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哥萨克人问题最有可能引发流血冲突。哈现有居民中俄罗斯哥萨克人占三分之一多。有迹象表明,哈北部乌拉尔斯克等城市中的哥萨克人企图将上述地区归并俄罗斯。1994年初,哈北部的哈萨克、科克切塔夫、库斯塔奈和巴甫洛达尔4个州的俄罗斯人曾计划就是否脱离哈萨克斯坦举行全民公决。此外,近年来从蒙古和中国境内移居到哈北部的哈萨克人增多,当地的哥萨克人将此视为政府的挑衅行为,并为此成立了准军事组织(1992年6月被当局禁止)。目前,哈北部地区的哈萨克人与哥萨克人相互怀有敌意,若不能及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导致这一地区的局势紧张。

标签:;  ;  ;  ;  ;  ;  ;  

中亚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_中亚民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