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加快解决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曾提出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不久前,中改院在京召开“资本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高尚全院长主持,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于光远、董辅礽、吴明瑜等出席。这里摘要刊登部分专家的发言。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

——编者

在资本市场中寻求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子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一、如何通过培育资本市场来化解国有企业债务。国有企业负债严重的问题现在是回避不了的,而且愈拖可能引发的矛盾愈复杂。问题在于寻求一个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比较好地化解国有企业的债务。通过培育资本市场来化解国有企业债务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一条出路。例如:如何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来实现良性债务资本化;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来寻求化解债务的新的组织者、中介机构;如何通过培育资本市场来化解国有企业债务,等等。这是个很大很现实的问题。

二、如何通过培育资本市场来加快形成新的投资者。如何通过培育资本市场形成新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以及如何在广大中小企业中鼓励职工持股,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把一部分庞大的存款变为直接投资,这对国有企业改革有相当的重要性。发育资本市场,是把旧体制下政府作为直接投资者,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投资主体的关键。

三、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使国有企业实现产权明晰、机制转换。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解决企业资本问题,根本的是解决企业产权变革问题,机制根本转换问题。它可以达到企业的产权结构多元化、可以为国有企业寻求好的经营者,可以为企业寻求新的治理结构。

四、如何培育资本中介机构。例如债权股权的转换未必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转换,这里有个培养中介机构的问题。如何能培养一批新的证券机构、各类投资银行,十分重要。在我国,培育资本中介机构的关键是加快投资银行的建设,应当尽快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五、如何在资本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外来投资。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如何估价外来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如何在投资数量、领域上比较恰当地鼓励外来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是目前面临着的重要的问题。

发展直接融资,搞活国有资本

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所长):

国有企业改革最根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一个是调整结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结构性改革,包括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通过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造。第一,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造成产业、产品、企业结构的不合理,而且这些不合理在过去的情况下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即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活不好。那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的兼并、破产、拍卖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假如回避它的重组、改造,中国企业的改革是毫无出路的。这里涉及的问题相当多,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最直接的成本就是资金成本,而靠财政难以解决。靠银行间接融资,银行现在本身问题也是很大的,而且目前专业银行还未完全商业化。所以,要寻求新的融资、投资途径,最重要的是建立资本市场,实际上是长期投资市场。但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还不一致,有些同志认为没有规范的直接融资,比有规范的间接融资要坏得多。现在的问题是直接融资我们还没有很多的规范,但是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就害怕直接融资,我认为,还是要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本问题。第二,资本市场本身的建设问题。应该如何建立资本市场,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市场更多地拓宽融资渠道。目前资本市场开拓得很不够,国债市场还可以,但这是政府融资渠道。股票市场很火,但本身并不规范,企业债务市场、基金市场等各方面的市场发展还不够,投资渠道还不够广泛,所以居民的主要选择还是存款,尽管利率已调得很低了,大家现在想搞证券投资,但很困难,市场不稳定是个大问题。另外一个是市场本身的建设问题,不能单靠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解决中国的资本市场问题,要开放现代场外交易市场。要划分不同的层次,包括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其它的证券。第三,是培养机构投资者的问题。中国现在的某些机构投资者,实际不是真正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并不是稳定市场的因素,有时反而成为扰乱市场的因素。所以要培养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等等。第四,建立中介机构的问题,我主张发展投资银行体制,它不仅对企业的产权市场、证券市场等等可以做,而且可对企业进行改组、包装、咨询、顾问。市场本身要建设,要创造条件使市场发展起来。政府要应用政策来进行推动,而不是直接干预。如果直接干预,把一些市场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本身就有问题。另外,监管也应按市场规律进行监管,现在的监管是把市场的行为都变为政府的行为来做,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政府可以起作用,但要遵循市场规律,要通过政策推动市场发展,而不是直接参与市场。

解放思想,发展资本市场

吴天林(国家体改委生产司司长):

“九·五”期间必须充分发展资本市场。目前国企改革遇到几个问题: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要求大部分搞成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找不到新的投资者。二、债务重组。没有资本追加是重组不起来的,现有存量资产倒过来倒过去解决不了资金的迫切问题。在债务重组中只要有一点资本增量就可带动一大块资本存量。我们曾提出“折扣拍卖债权”的思路。与破产相比,破产是80%的债权损失,但拍卖如果打四折的折扣就足以有新投资者想承担企业的债务。从这点上看,也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来支撑,以供给整个的债务重组。现在提出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资金,整个改革发展对资金的需要是很大的。如果资本市场不充分发展,很可能国企的改革措施会走偏方向。眼睛仅盯着财政的钱,改革是没有希望的。如果开辟资本市场,相当多的企业问题可以不找政府,而自己自行解决。现在5000多家的股份公司的运作已证明这一点。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思想解放仍是个最大问题。目前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市场体系比1992年和1993年大大前进了一步,但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资本市场中着力发展投资基金

许美征(中国证券业培训中心主任):

国企改革问题很多,但我认为就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债务问题,一方面是欠银行的,另一方面是欠职工的。二是企业没有所有者,所有者缺位。这就造成政府可以任意干预,企业经营者也可任意支配钱。我认为要加快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债务问题可以从债务重组入手,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就现状而言,国内储蓄70%是个人的,25%是企业的,5%是政府的。因此解决债务问题要找新投资者,用机构投资者组织起个人的投资。机构投资者即投资基金,现在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把个人一部分储蓄进入到投资基金,由投资基金注入企业作为企业的产权主体。除个人以外,还可以找一些企业集团,包括国有、非国有、外资,但个人储蓄的很大一块要通过投资基金注入企业。另外,企业产权主体应包括养老基金、医疗基金、投资基金、企业集团、境外投资者。企业重组的结果应该是除了少数国家需要独资的以外,多数企业应是产权多元化的,有的是国家控股为主,有的是国家参股,这就找到产权的所有者了。从债务重组入手进行产权多元化来解决问题,必须要融资,因此就必须培育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要解决几个问题:(1)要发育产权交易中心;(2)培育机构投资者,公股要流动;(3)发展中介机构,政府要推动,但很重要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建立基金管理公司;(4)法规监管要跟上。

发展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有多种好处

曹凤岐(北京大学教授):

发展资本市场对国企是有好处的。第一,一部分企业融资发展很快;第二,通过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债务重组,资本市场解决债务问题是有作用的,但不能估计过高;第三,为了使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应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应拓宽对资本市场的理解。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证券市场,例如贷款,一年期以上的就进入了资本的范畴了。因此在发展证券市场时应考虑到多种信用、金融工具可以利用;第四,为了使资本市场有助于国企的改革,对国企本身的范围应严加限定,国企到底要搞多大,比重多大?需要研究;第五,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国企改革现在有了一个现实的起点。在转轨过程中,很多事情要推开,不一定是创新的东西,有多么好,而是因为现在问题严重,要解决问题,因此,不得不采取它。比如今年资本市场情况比较好,其中有个别原因并不是大家对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正面是如何看的,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专业银行的债承受不了,因而对证券市场有所支持。现在国企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国企债务解决不了,则通过资本市场找出路。这样,问题的解决便走上现实的起点了,从而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发展资本市场,使个人投资社会化

黄范章(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现在国企债务改组问题是个资金问题,但也不全是资金问题。过去国企躺在财政上,后来“拨改贷”后又躺在银行上,现在无论是财政也好,银行也好,都无法再维持国企,必须另辟出路。资本市场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是个很好的新思路。但是我认为搞资本市场绝不仅仅是筹到款的问题,而重要的在机制,在于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来看,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哪个大家族、大公司而是中介机构,如各式各样的基金会、投资基金,如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即机构投资者。因此我认为国企将来的发展,应该逐渐淡化“国”字,而强化全民所有制的概念,公有制概念。因为国家所有制只是全民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全民所有制不仅只是国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也不是最好的全民所有制形式。比如我们的中介金融机构应成为国企的主要投资者,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国家所有制而是更高形式的全民所有制,因为这里的机制有很大的变化,我把这个所有者称为社会所有者。在这里中介金融机构是把个人投资行为社会化了,过去股票市场都是个人股票,个人股东承担了很大风险,他必须拥有信息,信息成本越来越高,个人投资者越来越承担不了这些风险和成本,所以西方国家随着金融的发展就发展了金融投资机构,金融投资机构代替个人进行投资判断、分析,来收集金融信息,这个金融投资机构、机构投资者就是个人投资者的社会化。这是社会化的一种新发展,金融投资机构是全民的,谁都可以参加,谁都关心。国企采取国家所有制,就等于是块牌子,谁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个人与企业有多大关系。而如果发展中介金融机构,这就跟全民息息相关了。所以我主张发展金融机构投资者。

关键是企业行为的变化

卢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目标问题。国企从目标上来讲,它的管理体制究竟是什么样的。它的出发点将来可能不是限定多大范围,如20%、40%来确定它。另一种思路应该是看一看现在改革的这些企业的企业行为有什么变化。现在国企有很多形式了,上市股份、法人股份、外资、合资,但企业行为有没有变化,所有改革,无论资本市场还是间接融资,它最终要反映到企业行为上,它对负债是如何考虑的,在投资、经营方面有没有变化。我认为这其实是影响政府决策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企业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应该制定有利于这方面的措施。从乡镇企业看,实行股份制以后,尤其把比较大的股份给了经理后,它的企业行为有很大变化。第二个涉及到目标的是产业政策问题,哪些产业是属于朝阳产业,在这些产业里,国家还要起很大作用,应该比较明确这些产业。在韩国,企业实行股份出售转让时,凡是有发展前途、近期盈利高的政府绝不卖,它还要保证其中大部分归它所有,它非常明确自己利益在哪里。现在谈国企,能不能确定哪些行业一定是要国家拿在手里的,其他的如市场比较持平,风险比较平稳的行业,企业信息掌握比较清楚的企业,自己管比国家管得好。

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资本市场中缺乏中介组织这是一个大问题,目前我们有很多中介组织,它不是基金而是信托投资公司,这些公司在实业投资方面情况都不太好,今后建立基金中介组织的管理好坏还缺少实证。另外,它还有社会问题,比如在捷克资本资产迅速集中,这些社会问题不太清楚也难以下这样的决心。

目前,比较紧迫的、与市场化运作相关的问题就是大型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后,国企怎么与之抗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能不能等着市场去一步一步购并?国家行政的干预在重组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与产业政策、金融改革是相连的。

积极探讨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高尚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国有企业改革要依靠市场,公有制如果不跟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没有出路的。前苏联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垮的,只说坚持公有制而没有活力不行。必须通过市场优化资源的配置,才有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着重发展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等等。不要固化公有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新的突破,要解放思想。我认为:第一个问题是国企的定位问题,它的履盖面到底有多大,到底是比重越大越好,还是保持精悍的队伍好,需要探索;第二个问题是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到底是独资越多越好,还是混合经济越多越好,还是所有者的多元化好;第三,我们要探索不同形式下的公有制的形式。股份合作制到底姓“公”还是姓“私”,我认为姓“公”,这是一种劳动者共有制的形式而允许让它存在的,按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发展的。实际上有些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需要积极探索;第四,对公有制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不能用计划经济办法来管,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到底是什么?政府应抓大放小。总之,要统一认识,国企改革才有希望。

标签:;  ;  ;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