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论文

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论文

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

摘 要: 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系统梳理当前学术界高质量发展评价相关研究和指标体系构建,厘清高质量发展评价需要坚持哪些原则、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对于更好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评价体系 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指标内涵,谋划设计科学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评价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

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解读和阐释,不仅包括经济方面,也涉及人、环境等多个方面。从主体来看,高质量发展涉及物、人、环境三个方面,即商品服务等供给的高质量,人口、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技能的提升,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刘尚希,2018);从特征上看,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谐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魏杰、汪浩,2018);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出现消费支出增长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生产投入品科技化、数据化,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改变工业经济结构,部分公共品供给成为新兴服务产业,新型城乡、区域关系塑造新分工、扩大新交换等十大趋势(裴长洪,2019)。

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依据

从宏观角度来说,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成现实的发展,可以更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能够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创新动力,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融合,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完善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度(潘建成,2018)。从研究角度来说,有学者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发展质量的试金石(林坚,2018);有学者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还有人将发展、人才、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张军扩,2018)。从评价体系来看,测量维度不仅包括经济指标,也涉及民生、社会、环境等指标;指标框架包括区域的协调性、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生活的共享性、经济发展的效率性(陈晓雪、时大红,2019)。

入党愿望主要因素方面,这一问题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中的中共党员群体,调查参与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共产党是最具代表性的政党。至于中国共产党对个人的意义,56.8%的人认为他们可以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9.1%的受访者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精神支柱,34.1%的人认为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和义务。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绝大多数(93.8%)受访者认为人格高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自身政治价值取向方面,总体能较好地认识,但在访谈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层次人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疏离感,回国后潜心科研,政治热情参与度不高,对中华美德和传统文化认同度有待提高。

不难看出,“人民美好生活”“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实力”等表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以是否有利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依据界定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审视其是否为高质量发展;三是以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其是否为高质量发展。“三个是否”可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只要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发展都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转型发展阶段的关键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在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模式变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完善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在评价体系中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经济效率的提升为评价标准,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跳出以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的评价标准和定式思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多元兼容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需要处理好的重要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应处理好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区域协调和特色发展、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之间的关系(丁文珺,2019),统筹好经济与民生、社会,全国和区域、各地之间的发展关系,为构建科学、客观、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治疗1周后,气压组及联合组与治疗前及常规组和电刺激组比较肿胀体积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联合组低于气压组(P<0.05),常规组及电刺激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气压组及联合组较常规组及电刺激组比较肿胀体积明显下降(均P<0.01),且联合组低于气压组(P<0.05),常规组及电刺激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体积明显下降(P<0.05)。见表1。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为科学分析研判我国经济新动能成长和质量效益状况提供全面、准确的评判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规范化、综合性、现代化的统计体系是做好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统计体制”;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以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为目标,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能力和水平。规范化、多元化的统计体系是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为全面反映高质量发展状况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一方面,建立健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统计调查体系和统计标准;在指标体系框架方面,不仅反映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还要体现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在测量维度方面,既要包括反映总量、速度的规模性指标,又要包括体现发展结构、效率以及发展融合度、协调性的质量性指标,进一步加强统计体系的标准化、客观化、多元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扩展统计数据来源,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服务和数据分析解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首先,中国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产业等传统领域的中低端结构增长,转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新兴领域的中高端结构增长。但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领域特别是传统优势产业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因此,在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时,不仅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领域纳入其中,还要涉及到如何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作用,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增质提效等方面。

效率、动力、效益是高质量发展评价方向普遍涵盖的三个主要维度。李金昌等(2019)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 5 个部分共 27 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杜春丽(2019)构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将产出效益指标作为重要一项。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是质量和效益,其产出效益应更注重“质”而非“量”。因此选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税收总额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反映省级经济开发区在一定的人、地投入水平下的产出效率,考察开发区的产出效益。潘建成(2017)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着重从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效率、产品质量、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四个维度来评判。

最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等多项内容列入统一考量。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有所不同,此时,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需要实现各领域各方面的平衡,根据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与衡量。

兼顾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建设

按照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高质量发展评价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完善的统计体系、科学的指标体系、客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完备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科学、客观、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三,我国各省市在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因此,在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反映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特色和发展比较优势,避免因统一化的评价指标对当地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错误引导。另一方面,指标体系应当有效引导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标准和发展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质量发展评价有着较大的影响。孟祥兰等(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从经济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高质量、绿色发展高质量、协调发展高质量、民生发展高质量五个方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同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了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苏永伟等(2018)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主要任务,选择了对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出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湖北省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补短板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的结论。

政绩考核体系是评价和衡量各级党政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构建政绩考核体系时,应基于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同时结合政府职能,构建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政绩考核体系框架。首先,必须明确政绩考核的目标是推动各级党政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其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设置指标权重;最后,在发展需要、发展趋势和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分类差异化管理以及探索试点示范的“容错机制”,鼓励稳步发展的同时为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整体性、全局性的政策体系是规范、引导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以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在尊重市场、尊重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形成财政、货币、产业、消费、社会、区域等各项政策协同配合的综合性政策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以提高政策体系的科学性、稳定性和精准性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政策,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可执行和可落实程度,提升政策体系的制度性、法治性;进一步加强政策体系的公开度与透明度,提升政策含金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由于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有极大的复杂性,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对地铁隧道工程临近既有建筑的扰动,因此,对整个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地铁隧道施工人员来说,如何有效保证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科学地运用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已有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需要将“稳”的重点放在经济运行上,因此,经济波动率、有效投资率、企业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等反映经济稳定性的相关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应有所涉及;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在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时,反映质量效率、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的指标也要纳入其中。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建构中,专家学者多聚焦于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集中在区域、产业、行业三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发展的道路上不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梳理和比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建构方面具有代表性、引用率高的文献,我们发现当前已有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是采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基站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确保室内区域具备良好的信号覆盖。一般来说,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有以下三种:

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原则,内含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导向。黄顺春等(2018)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视为一个经济生态系统,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经济生态系统出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框架,选取区域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民生共享6个维度设计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熵值—生态位评价模型以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评价。马丁玲、颜颖颖(2018)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五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模型,采用专家打分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宁波2010-2016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评价。

电商平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提升购买动机,达到价格竞争优势。在每次交易过程中,用户与平台企业都会出现一种紧密联系,这将有助于提升用户对现有平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电商平台在实际发展中也可以按照广大受众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心理和经济依赖感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用户转换行为的合理控制,以此实现对用户忠诚度的全面提升。

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是明确高质量发展要求、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高质量发展进程的综合性评价框架。指标体系必须涵盖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效率性、协调性指标,必须充分反映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全面体现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发形成在内的各种新型标准,一方面要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以国际性、先进性和公益性为方向,围绕新兴领域制定技术标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行业标准,同时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绩效评价体系应按照分级、分类、分阶段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进行科学设计。

关于评价高质量发展的指标选取与设定,既有研究大多重视单项指标对客观现实的独立反映性。即每一个指标,都能够反映出某一领域、环节的发展质量水平,进而为工作改进提供抓手。张丽伟、田应奎(2018)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中观、宏观三层级内容,构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层级多维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级、12个维度、80个具体指标的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张震等(2019)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新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协调性、开放性、绿色发展、共享性七个方面为基础,构建了具有7个维度,38个具体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以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为基础。李梦欣、任保平(2018)在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的建构中,充分认识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内嵌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并对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经济动力转换、经济形态演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交互影响和比较优势激发,进而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构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经验性和科学性。程宏(2018)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四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分别为:是否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发展动能是否靠创新驱动;是否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是否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

本实验研究中考察了在相同的流动相情况下,流动相不同的pH值,其分别为4.0、4.5、5.0时,氯霉素的提取状况,不同的pH提取效果见图3、图4、图5。

第二,创新能力和环境状态成为构建区域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指标。人民论坛测评中心(2018)在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发展质量的测评分析中,将城市描述为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几何体。其中,生态宜居是社会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交集,环境可承载即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交集,经济可持续即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形成的交集,发展质量则是三者的交集。在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能级测评分析中,人民论坛测评中心(2018)将城市能级的提升过程,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和城市空间重构的过程,分为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并将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开放程度、治理水平、宜居环境等作为评价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第三,更强调对区域发展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从而为考核工作提供参考。杜春丽(2019)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评价考核体系时,遵循了两个主要原则:一是要从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功能和目标出发,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价值理性的指导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从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出发,明确评价指标的工作目标,同时使各层次形成有机整体。

落实成本核算的严格规定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采油厂具有优势。油气生产单位操作成本的核算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股份公司油气田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办法》规定;二是需要规范、完整、真实反映当期发生的操作成本。

参考文献

[1]潘建成、刘尚希等:《2018高质量发展,步子这样迈》,《人民日报》,2018年1月8日。

[2]林兆木:《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人民日报》,2018年1月17日。

[3]丁文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必须厘清的几个关键问题》,《学习论坛》,2019年第9期。

[4]魏杰、汪浩:《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质》,《北京日报》,2018年7月23日。

[5]裴长洪:《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变化趋势》,《经济日报》,2019年7月27日。

[6]贾华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必须”》,《国家治理》,2018年第5期。

[7]程承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如何落实》,《国家治理》,2018年第5期。

[8]黄顺春、何永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财务与金融》,2018年第6期 。

[9]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统计研究》,2019年第1期。

[10]杜春丽、杜子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省级经开区评价体系探析》,《学习与实践》,2019年第7期。

[11]潘建成:《经济高质量增长效果需要相关指标来衡量》,《证券时报》,2017年12月28日。

[12]孟祥兰、邢茂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湖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加权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年第4期。

[13]焦欢:《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能级测评》,《国家治理》,2019年第6期。

[14]苏永伟、张跃强、陈池波:《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5期。

[15]张丽伟、田应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统计》,2019年第6期。

[16]张震、刘雪梦:《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经济问题探索》,2019年第6期。

[17]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财经科学》,2019年第5期。

[18]程宏:《如何衡量高质量发展》,《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3月14日。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执笔:贺胜兰 蔡圣楠】

责编:董惠敏/臧雪文

标签:;  ;  ;  ;  

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