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对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进行概述,详细分析阐述了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然后提出施工管理措施,旨在提升弱电系统施工质量。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引 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展现,也是城市化的标志和发展的基础。而弱电系统在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都会涉及到,其能够决定建筑物自身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弱电工程的智能化则是将管理、结构、服务等进行重组和整合,将其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其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进行考虑和衡量,降低能耗,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概述
智能建筑中将电力系统分为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分类是依据电力运行采纳数进行分化的。弱电系统主要指电压220kV 且频率大于 50Hz 的用电。根据我国现行要求,弱电系统可以分为安全电压等级以及控制电压。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弱电技术已经成为了智能建筑中的关键施工工艺,也决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弱电技术是智能建筑中的关键要素,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知,智能建筑是将综合布线作为基础传输通道,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合理布设,将其作为各子系统之间沟通与控制的媒介,将通信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集中于同一平台,进行集成管控,建立了一个网络与设备、控制与服务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自动化建筑环境。
图 1 智能建筑要素构成示意图
由此可见,智能建筑应用集成系统对建筑的软环境(内部环境,如管理、服务)和硬环境(建筑设备)等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建筑功能。弱电技术是建筑功能实现的基础,因此弱电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关键要素。
3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1布线安装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是弱电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网络,施工质量对于弱电系统建设具有关键影响,和建筑用户的使用体验息息相关。但是因为弱
电系统中子项目较多,线路十分复杂,体量较大,现场交叉作业面多,所以,对于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园区内综合布线系统均需纳入规划范围中。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应用环境和短期长期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开展综合布线系统设施以及管线的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与管道性能,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但是也需保证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建设的经济效益。对此,需要依据工程技术标准选择适宜的建筑产品,在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综合布线系统需与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等设施进行综合考量,并且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对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在满足信息传输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
3.2设备安装
智能化建筑中弱电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机架、管道、桥架、信息插座盒硬件。首先,机架设备安装时,需要依据生产厂家的相关要求进行安装,并对机架设备的垂直度和水平线进行
校对,并保证机架设备标识清晰。在安装时需保证设备内部没有杂物,而机架设备和墙体之间的距离应维持在0.8m 左右。为保证人工操作便利,需留出1.5m 的空间以备后期调整。 其次,管道和桥架安装,需要保证设备安装的有序性,并且为人工操作预留一定的空间,结构需稳固、合理。然后,信息插座盒硬件设备安装,是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质量与信息传输的质量、实效性等相关,因此,在安装时需保证设备型号、接线模板与系统设计相符。
3.3防雷施工
雷电可通过多种途径袭击智能系统,在雷击发生时,会对电子器件以及微电脑设备造成直接。但是因为此类设备造价较高,一旦损坏则会引发较大的经济损失。通常智能建筑可通过泄流、拦截、均衡电位、屏蔽隔离等进行雷击,通过综合措施的落实保证建筑安全。例如,某办公大楼可应用安装了避雷器,并应用避雷针等设备组成构成了一种接闪装置,通过建筑内部结构中的钢筋,与接地装置等相连接,保证接地防雷效果,维护建筑安全,如图2 所示。
图 2 防雷器安装示意图
4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施工管理措施
4.1技术管理
4.1.1 电信设备接地规定
(1)直流电源的金属外壳、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通信电缆的金属保护套和屏蔽层都要有良好的接地。
(2)交流配电屏、稳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电部分;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要有良好的接地。
(3)交流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村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要有良好的接地。
(4)设备机房、楼层弱电间、楼层配线间的接地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接地极当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Ω;如果采用单独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5)由于 TN-C-S 接地系统和 TN-S 接地系统,都有中性线 N 和保护接地线 PE,设备外壳接在不带电的 PE 线上,既安全,设备又没有电磁干扰。尽管中性线 N 带电,可能引起接地电位发生波动,但由于保护接地 PE 线、中性线 N、直流接地线采用同一点接地,这一点的地电位始终相同,这就是弱电系统所需要的基准工作电位。因此,有区域变电所供电的楼宇弱电系统采用 TN-C-S 系统;对于有自设变压器的楼宇内的弱电系统采用 TN-S 系统。
4.1.2 弱电设备接地
(1)不同接地情况下的接地电阻值。数字电子设备工作必须有一个参考逻辑状态 0 电平点,这个点就是逻辑接地;在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接地防止电磁干扰是屏蔽接地。弱电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当弱电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须小于 1Ω。
(2)弱电设备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在 20m以上。
(3)弱电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4)在弱电设备只要采用了屏蔽,就必须将金属屏蔽外壳实现良好的接地,否则屏蔽效果会很差。弱电系统中所有的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4.2工程管理
一方面,需要对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协调,而弱电工程中土木建设、弱电工程、装饰装修、温度控制、继电系统、照明设备、电梯等专业密切相关,所以,弱电工程也是建筑工程的配合工种。弱电系统施工中各专业相互配合,发挥出现场管控作用,对水管热量控制器、凸台焊接、开孔定位、闸门、和水流有无装备、风门、执行器等运行状态进行校核,保证其运行效能。
另外一方面,需对弱电系统中的各工序进行检查,在施工作业结束后需进行质量验收,如弱电工程中的配套管道、线路、线槽、设备装备、调试作业需由不同的单位完成。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各工序作业可如期保质完成,需对各单位进行协调,并详细记录施工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在竣工验收时,需着重考量隐蔽工程,需要依据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完善工程检测报告内容。
另外,需要编制工程技术档案,将其作为各单位质量追究的依据。
5结束语
建筑弱电系统与居民的生活以及安全联系比较紧密,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建筑的要求也随之增长,建筑弱电系统的功能比较多样,集合了管理、结构、服务和系统,并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从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弱电系统的安装和施工对于智能建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施工人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管控,全面落实管控方案,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进才.浅议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J].数字化用户,2013,19(9):52~53.
[2]熊 俊.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应用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5,13(13):64~65.
[3]丁国方.关于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1796.
[4]高婷婷.工程量清单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招标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3220.
论文作者:谢勇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弱电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作业论文; 机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