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初中生数学问题考试障碍的对策研究_数学论文

消除初中生数学问题考试障碍的对策研究_数学论文

扫除解题的“拦路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拦路虎论文,扫除论文,障碍论文,年级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一些学生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却出错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的“帽子”。仔细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类:没有读题;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等。其实只要提醒学生读读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很多学生就能改对了;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很多学生也会马上反应过来。深入分析原因,在粗心的背后正是“审题障碍”这一学生解题的“拦路虎”惹的祸。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从扫除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着手,而且要注重抓早、抓源头。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如果把问题比作一把待解的“锁”,那么审题就是开这把“锁”的“金钥匙”,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这把“金钥匙”。为此,笔者开展了一年级数学审题障碍的研究,旨在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以及从学生操作的角度出发,探究出一套破解审题障碍的良好方法。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笔者有些许心得,谨与各位共享。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抓早、抓源头,这是我最深的体会。基于这样一种指导思想,笔者总结出教学“六法”,以帮助同学们打造一把解题“金钥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指点读题法

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孩子做作业时,要从指导孩子读题入手。首先,让孩子明白如何分清每一题的分界,以免把后一题的要求用前一题去完成。其次,在指导孩子读题时,要让孩子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这样能避免他们在读题时漏字、添字。读后指名让孩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如果发现孩子对题目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就需要引导孩子再把题目读一遍。如果教师在每次练习时能做到有意识地渗透读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孩子们对审题也会更加关注。

二、抓关键词法

在读题时,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抓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在读好题目后,可以问孩子们,你觉得题目中的哪个词很重要、很关键?如此训练,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如北师大版(一)上第二单元《比较》,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大、小、多、少、长、短”等,在讲解题目要求时,要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潜能。如出示“最多的画√,最少的画○”,问:“你觉得题目中哪个词很关键、很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关键词:最多、√、最少、○,教师顺机用红笔圈出。

三、对比练习法

通过设计对比性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一年级中有许多孩子是不仔细审题的,看题型相似就用同样的方法解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作业“陷阱”,让孩子们吸取教训。比如,配套数学作业本P14第5题:

每小题选3个数写4道算式。

372415

(1)__(2)__

__

__

__

__

__

__

配套数学作业本P33第5题:

从18,3,12,5,7这五个数中选两个数,做加法或减法,你能做几道?

__ __

__ __

__ __

前一题,学生往往只关注到算式中的数要从题目中选取,而忽视了得数也应是题目中给予的数。后一题在出现前一题的练习后,学生觉得有些貌似,就想以同样的方法去解决,结果发现行不通。教师可以把这两类题型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点,从而找到解题的“金钥匙”。

学生只有在审题的时候反复认真地推敲,才不会掉进编写者设下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学科整合法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量较少,是造成审题障碍的最大的原因。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教师不光在指导学生读懂题目时要花上几分钟时间,在做作业时还要花许多时间教学生写一些汉字。这样,教学效率就大大降低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数学老师可以统计好这些学生在数学课上必须掌握的汉字,请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提前把这些字进行认读和书写。现整理出北师大版(一)上数学教材学生必掌握的生字词如下:

(一)上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最、高矮、长短、厚薄、轻重”等汉字;第五单元中的“前后、左右”;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中的“时、半”。

当孩子们汉语拼音已学完,这时教师就可以给数学题目中的汉字注上拼音了,再利用实物投影呈现出来,这样学生读题就轻松多了。

五、科学评价法

现在的作业形式中,存在一些教师批改后学生不需要审题也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作业,教师必须有正确的评价导向,以促进孩子审题能力的提高。如判断题,一年级孩子最怕字数多的题目,因此有的孩子在做判断题时,不假思索随意判断,订正时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将对改成错,或把错改成对。对于这样的孩子,评价一定要跟上。比如,当题目中只要存在一题是错误的,教师就要孩子重新审视所有的题目,抑或要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六、沟通家长法

在与一些一年级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家长们诉苦:每天都要陪孩子做作业,不陪着,孩子就不做作业,因为孩子好多字都不认识,不会读题,真累!

一年级是个起始年级,是孩子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审题,就会加速学生在审题中思考。如何让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教师必须让家长正确认识审题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正确地培养孩子审题能力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学习,但不能代替他读题,孩子年龄小,识字量不多,可以让孩子在完成作业前都先把题目读一遍,碰到不认识的字,让孩子做上记号,然后家长给注上拼音,也可以告诉他某个字怎么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主动读题、审题,理解题意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如果家长们经常代替孩子读题,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依赖性,造成学生不想审题,不会审题,不习惯审题。即使孩子遇到审题困难的时候,也不妨装糊涂:“我也不明白题目叫我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这样变孩子等答案为孩子主动解决问题,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

经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审题基本功会大大提高,扫除审题障碍这个“拦路虎”就有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四剂“良方”,分别对症“口、眼、手、脑”。

首先是口。动口是基础,是接受题目信息的有效手段,是对数学信息的搜集过程。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可以动口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它能解决漏看、错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年级学生看见题目长的题有畏惧感、厌烦感或逆反心理,脑中“我做不出”“我讨厌”的意念缠住了他们的思维,这时动口读一读,不失为一个摆脱这种困境的好办法。

其次是眼。动眼是保证。要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还需对题目进行全面的观察,眼观时对题中关键词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不要急于求解,边思考、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信息,找准信息之间的关系。一年级教材中很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再次是手。动手是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符号画一画,这是解题的突破口之一。“手动”的过程使得信息更为直观化、形象化。

如:正确数数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最后是脑。动脑是关键。做到以上几点后,就可以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方法信息,准确思考、全面思考、深入思考,分析遵循的规律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正确解题。

标签:;  ;  ;  

消除初中生数学问题考试障碍的对策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