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钟飞,刘井泉

煤矿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钟飞,刘井泉

山东省武所屯生建煤矿 山东枣庄 277521

摘要:煤矿安全是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一套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蓬勃发展。本文就煤矿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1 煤矿制定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安全为天,质量为本”导出了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国家和行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章程、制度,相关学者也对煤矿事故的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为完善相关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程、行业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煤矿企业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这些法规和规程较全面地覆盖了各类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的煤矿重大事故依然不断,表明这些法规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首先,切实转变煤矿生产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目前的安全管理是从上而下的,管理层制定各类生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并要求员工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在这种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他们这么操作,更不清楚如果不这样操作可能造成的危险。

其次,已有的各类规程针对性不够具体。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例如,它是普适性的规定,是从各项活动一个维度来编制的。但实际中一项活动往往要涉及到多人作业,甚至涉及到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煤矿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各岗位工种的维度才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上生产员工的层次,才能保障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

另外,安全费用的管理不完善。一方面安全投入欠账太多,安全设施陈旧;另一方面安全费用计提不足,却要应付安全事故的处理,造成新的欠账。本质安全要求合理计提安全费用,并科学管理安全基金,强化安全设施建设,变安全费用的事故后支付为事先的事故预防,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2.1 体系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人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等四个方面。

2.2 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 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2.3 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本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生产责任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安全文化建设手册等。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内部评价程序等程序文件。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制定流程

3.1 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

分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揭示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发生条件,了解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也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依据。

3.2 危险源辨识

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综合分析,并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对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影响因素——危险源进行辨识。

3.3 管理标准的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离不开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在管理对象提炼的基础上,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面分析出来的各管理对象可能的风险, 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完备的管理标准,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使管理对象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个管理对象, 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

3.4 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及其安全职责的确定

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及其安全职责的确定,也就是要根据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并结合本质安全管理措施,明确每一个管理对象的使用、维护、管理等人员,以及各自应对保证此要素处于安全状态应负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同时明确由哪个部门或人员负责监督这些人员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本质安全责任落实要求达到横到边,纵到底,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任何一件事,一项工作均有责任者。本质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按照P DCA循环,使管理责任和权力形成闭路循环网络,从上到下,大网套小网,逐级落实,从下向上层层保证。

4 煤矿管理措施创新

4.1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建设及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支撑一个公司屹立不倒的核心。在煤矿企业中,应该以企业的发展历史及背景,建设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梳理核心价值观,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扬这一理念,帮助员工树立与公司核心价值观相同的思想观念,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生产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够提高公司的凝聚力,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良好的企业氛围能够使员工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工作态度也会发生质的改变。

4.2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放在煤矿生产管理的第一位,这是管理者理应持有的一种态度,对公司负责,对自己的员工负责。要想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导,提高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制定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安全生产标准贯彻落实下去。在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中,可以指定详尽的安全生产规范,例如严格按照煤矿开采的流程进行工作,工作时注意防寒保暖,戴好口罩,备好照明灯,不得占用紧急疏散通道。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开采事故紧急预案,让开采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应对,减免事故损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能否将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控制住,将事故在其征兆出现以后就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加以消除和减弱,让危险源控制在安全界限之内。不同煤矿由于其生产技术条件和自然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在制定管理标准时要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从严统一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芳,巴奇,李迎鑫,司书博.论煤矿企业设备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J].煤炭技术,2013

[2]孙国清.试论煤矿用电安全管理的创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

论文作者:钟飞,刘井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煤矿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钟飞,刘井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