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研究论文_何荣庆

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研究论文_何荣庆

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我国道路建设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道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城市主干路都面临升级改造。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改建的效果。

关键词: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

引言

道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之基石,其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主干路与被交道路形成路网节点,同时涌现出大量城市跨线桥和下穿框架隧道,沿线开口数量也随着主干道两侧的快速发展而增加。

1原有城市道路改建的重点与难点

项目重点难点为:(1)道路两侧均为商住区,交通量较大,沿线开口密集,交通节点交通压力较大。沿线开口间距约20~30m,交通冲突点较多,开口、路口半径不足,车辆行驶较为困难。道路建成已久,沿线设置有交通标线、标志、信号灯控制系统以及电子警察系统。由于使用年限久远,交通标线不清,交通设置不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老化严重,信号灯系统老旧,不能满足城区交通发展需要。人行道交通组织混乱,干道与支路相接的路口较多造成人行道断断续续,行走感受差,摩托车、自行车与行人共同使用非机动车道,交通上未实行人车分流,存在交通隐患,安全性差。(2)道路路面严重破损。脱空板、破碎板、横裂缝等病害严重,板块脱空率约40%,对道路服务质量影响严重,人行道路面局部破损严重,观感差。(3)缺乏完善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汛期水浸灾害严重。汛期时城区低洼路段积水严重,交通堵塞、出入受阻。(4)城市家具杂乱简陋,综合服务设施不健全。道路现有城市家具样式杂乱、风格不统一。体现在:局部路段线架林立、配电箱外露,占用人行道及绿化带位置;城市卫生设备系统不健全,部分路段存在脏乱现象,存在两种形式垃圾箱;公交站台有新旧两种形式,部分站点仅有站牌、无站台;红绿灯、交通指引牌等设施状态良好,可对其进行统一外包装;全路段有多种路灯样式,其部分路段的灯具较新,可考虑予以保留;其他各类设施款式普通,各类设施间无统一风格、不成体系。(5)中心城区主要干道,景观要求高。项目路段绿化主要问题为绿化空间窄小、绿化量小,而且部分绿化空间被配套设施占据;以绿篱和常绿行道树为主,样式简单、缺乏色彩变化;部分行道树整体状态良好,但也有部分行道树树形、长势不佳,需要更新替换;大部分绿篱长势不佳。如何结合道路改造,使道路沿线绿化、照明设施等的景观设计新颖独特,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是本项目设计重点解决的课题。

2城市道路改造设计

2.1项目设计理念

改造道路是最重要的交通干道,承担着繁重的交通任务。根据“畅通、畅排、特色、人本、宜居”的五大设计理念,提出“革新提高、降本节源、精心显效”的工程设计方案。使改造后道路不仅充分发挥其主干路的交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片区水浸灾害,还成为展示城市区域特点和风貌特色的窗口,将改造后道路打造成为集交通功能、防洪功能和门户景观于一体的样板工程。

2.2换道行为

主干路承担城市的主要交通功能,驾驶员判读到出口信息后,会根据自身需求采取换道行为。受隧道环境及隧道出口明适应的影响,隧道内设置标志困难,车辆在驶出隧道前均维持自由流,明适应后根据判断内容选择是否换道。秦臻在调查交通实际运行情况时统计发现,有车辆向道路内侧变换车道时,内侧后方车辆会出现减速行驶的跟车行驶或停车情况,这一状态与交通量相关性较大,故换道行为表现出以下3种状态:1)自由流状态。此时换道对后跟车辆不会造成驾驶影响。2)等待间隙。若当前车速低于目标车道车速,将对后跟车辆造成干扰,出现减速行为。3)非可接受间隙。跟驰状态,会对目标车道后跟车辆造成干扰,出现减速或停车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城市道路驾驶过程中,若没有可插入间隙,可选择强行换道或减速停车等待,故换道行驶距离研究可仅考虑等待可插入间隙及车道横移行驶距离。

2.3畅排按照“路网同建”的原则

结合最新的规范、标准、规划,考虑对本工程范围内全段给水、雨水管线进行改造,针对本项目设计范围内的水浸黑点,完善现状雨水系统,缓解水浸灾害。具体措施如下:(1)分别对交叉口配套建设过路雨水管(渠),并对交叉口雨水系统进行梳理、改造;(2)抬升路面标高至2.0m,防止雨水倒灌;(3)为更好解决南段山体泥砂冲入改造路交叉口位置堵塞管道问题,工程考虑围绕该山东北侧山体修建两道截洪沟。

2.4明适应及出口位置识别

白天在隧道行驶的驾驶员,出隧道后会因隧道照明与外界光度的差异出现一段短暂的适应过程即明适应。国内外学者对明适应作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视力需要1-3s的适应时间。城市框架隧道不同于公路隧道,为降低城市结构层次、服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框架隧道多采用凹形竖曲线,且纵坡较大,驶出隧道出口后,驾驶员很难直观注视到出口位置,仅通过标志等获取信息采取减速、变道、驶出等驾驶行为。

2.5不良路基处理原则及方案选择

不良路基处理原则(1)应根据软土厚度和性质、路堤高度、路堤稳定与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施工机具、材料环境等条件及工期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依据先简后繁、就地取材的原则,综合分析并确定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2)对软土性质差、地基条件复杂或工期紧、填料缺乏或有特殊要求的软土地基,宜采用综合处理措施。不良路基处理方案选择(1)对软土层厚度小于3m、埋深较浅的软土地基,宜采用无机结合料浅层拌合、挖除换填、抛石挤淤等浅层地基处理措施。(2)软土层较厚、路基填土高度超过地基极限填土高度时,应采用排水固结法、粒料桩、加固土桩、刚性桩等深层地基处理措施。

2.6人本

(1)为减少道路施工对城区交通及居民出行的影响,设计对临时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①针对路面种类繁多的病害状况,对路面结构尺寸及力学性能进行专业检测,针对不同病害提出专项维修方案,减少工程造价和工期,满足沥青加铺需求。破碎板、交叉裂缝采取挖除重浇,破损较轻的水泥混凝土板采用灌缝处理,破损严重的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全厚度补块。接缝用清缝机、切缝机处理缝内杂物并用高压水清理干燥后,用填缝料填缝。严重脱皮、麻面采取高压水清除干燥后洒4%的橡胶沥青,用量0.6~0.8kg/m2,再铺改性沥青砂整平。较宽、较深的断角、啃边采取凿除重浇,较窄、较浅断角、啃边采取局部凿除后用4%橡胶沥青填充。错台采取铣刨拉毛整平。②雨水管渠开挖考虑采用钢板桩进行支护,减少道路开挖。③路段采用半幅施工,于周边主要路口设置绕行告示,引导车辆行驶至平行替代道路,并且根据不同时段交通状况灵活转换半封闭及全封闭的组织模式。(2)设计采用醒目的路名导向牌、交通信号灯,更好地指引交通参与者。

结语

城市重要干路提升改造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景观、缓解水浸灾害对于本项目的重要性,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内容,找准项目特点的定位,项目组织上严格执行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层层把控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提供及时的配合服务,于细处体现精心设计、优质高效、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打造令客户满意的精品工程,取得明显的使用效果,为今后类似老旧城区市政道路改造提供宝贵的工程经验。

参考文献:

[1]周琳.重庆市机场快速路拓宽改造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4):15-21.

[2]荀平,赵巍文,康恩宽,等.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5):35-40.

[3]刘斯荣,刘艳.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化设计[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2):41-46.

论文作者:何荣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研究论文_何荣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