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傅益辉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傅益辉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板桥中学 233123

摘 要:生物是初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新课标理念下,学习生物知识,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生物学习的能力及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初中生物 渗透

发散性思维是对某一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发现多种解答方式的思维形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发散性思维,就要引导学生从传统单一、死板的解题方式的束缚中走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索生物规律,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发散性思维是广大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一、连环设疑,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设置连环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及规律,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内容入手,并综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各知识点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逐步递进,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并综合消化系统特征,设置了如下问题:1.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排泄出来需要经过的部位有哪些?2.在口腔内,可以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有哪些?3.在胃里,可以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有哪些?4.在小肠内,可以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有哪些?……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去回顾所学的知识,弄清消化系统的构成,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他们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提问,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活跃他们的思维,减少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思维载体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科学有效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思维载体,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融合点来创建教学情境,借助生活化的情境进行生物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生物知识教育时更具亲切性,调动他们生物学习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了与该内容有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小明在与朋友们逛街时,发现了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双胞胎,这对双胞胎之所以长得一样,就与遗传物质有关,并让同学去思考DNA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又如,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这一内容进行讲述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在种植庄稼时,向阳面的庄稼生长得非常茂盛,颗粒饱满;而向阴面的庄稼比较颗粒不饱满,叶子发黄等,这是什么原因。在大棚中种植蔬菜时,农民们一般都会用蓝色的塑料来增加光照强度,晚上也会用点灯来延长蔬菜光照时间,这些都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抽象的、复杂的生物知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生物的无处不在,从而喜欢上生物学习。

三、创新习题思路,丰富实践项目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但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将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弄清问题的本质,构成清晰、完整的解题思路,具体要做好如下内容:其一,教师要对练习题目进行科学的选择,所选择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保证学生练习的效果;其二,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安排练习题时,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习题。

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内容学习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己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对植物的类型、生长规律等相关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同学是对比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异同,有的是对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从学生的展示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非常认真,都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并搜集了许多的素材。这样的实践任务并单一的纯知识讲述效果更好,在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开发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是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要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连环设疑,联系生活,创新习题思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岚 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2017,12,(13):321-342。

[2]康建芳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J].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6,(06):521-558。

论文作者:傅益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傅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